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是人学”的论断在我国文学理论界的应用极为广泛,而提出这一论断的钱谷融先生更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证明了自身的观点,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文学是人学”的认知也将拥有新的内涵,而这也正是本文就“文学是人学”展开研究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文学;人学;人道主义
前言:“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最早发表于1957年5月的《文艺月刊》,这一观点本身就可以视作当时理论认识的最高水平,其本身也属于钱谷融先生“人学”理论的最好阐释。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下各类文学现象、文学理论令人目不暇接,但这一背后存在的文学评论成为商品附庸、不健康文学作品的大肆兴起却必须引起我们重视,而就“文学是人学”展开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就将带来一定积极影响。
一、“文学是人学”的产生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载道是文学的主要功能,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的开展,人性、人道主义开始被引入我国文学领域,不过在特殊年代中,人性与仁道主义文学淹没在各类阶级斗争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否定回答,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划定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基调,而就此开始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虑新中国的政治晴雨表,但就是在这一环境下,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认知,这对于我国文学界来说称得上是“空谷足音”,而从这一认知在半个世纪后仍旧活跃于我国文学理论界,就较好的说明了“文学是人学”论断的较高价值[1]。
二、“文学是人学”的内涵
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认知中,这一认知强调以人道主义文学思想为核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注重对“人”的丰富个性的关注和描写,而结合这一认知我们不难发现,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论断在我国当下仍旧具备着较强的生命价值,为此笔者结合这一认知与我国当下实际,对“文学是人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剖析,这一剖析将“文学是人学”的内涵分为了文学应该有益于人生、文学应该注重塑造典型、文学应该遵循人道主义美学原则三个方面[2]。
(一)文学应该有益于人生
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认知中,人被放在文学的中心位置,而由此我们就可以将人视作文学的主体。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人们来说,将人视作文学的主体这一认知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考虑钱谷融先生所在时代,我们就能够认识到“文学是人学”认知提出的非同寻常,其本身可以视作一名拥有极强社会责任心文学家对文学企盼的具现化。
文学本身属于一种精神产品,其本身应带给人快感与帮助,虽然我国传统文学思想中的“厚人伦,美教化”、“文以载道”等思想并无错误之处,但单纯要求文学服务于政治,却无疑违背了文学的本质。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论断中,文学作品得到了较为宽容的对待,而违背人性美好一面的文学作品则在“文学是人学”认知中得到了批判,由此我们就能够发现“文学是人学”在我国当下具备的较高价值[3]。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创造出来,但很多文学工作者却因此迷失了自身创作的方向,对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文学的不断边缘化、文学评论范围越来越窄都属于我国当下文学界存在的问题,而如果文学创作者能够真正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文学境界,笔者相信上述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二)文学应该注重塑造典型
在钱谷融先生提出“文学是人学”认知的年代,当时的苏联与中国文学界普遍将人的描写视作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从现代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我们能够清楚发现其中存在的人与现实脱节问题,而“文学是人学”论断对其进行的批判,就在很大程度上阐述了自身的内涵,笔者将这一内涵概括为文学必须反映现实、人与现实的关系必须得到明确[4]。
对于文学必须反映现实这一认知来说,笔者认为这一认知本身是“文学是人学”反对“写人要写出它的阶级本质”创作原则的直观体现,而这一反对过程中钱谷融先生提出了作家的创作需要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和具体的印象出发,对于我国当下文学界仍旧拥有着较高价值;而对于人与现实的关系必须得到明确认知来说,这一认知实际上是指学是通过对人的具体描写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一认知对于我国当下文坛中存在的反典型化倾向带来的问题有着较好的解决效用,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能够从中汲取一定养分[5]。
(三)文学应该遵循人道主义美学原则
在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论断中,这一论断将人道主义美学原则视作了文学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认知对于我国文学理论界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将人道主义原则视作文学作品标准就是这一认知的核心。在“文学是人学”论断中,钱谷融认为包含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都值得人们称道,哪怕是描写个人哀怨与情感的文学作品,其本身也表现力人们悲欢离合的情感,这同样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或许有的人认识这一认知本身较为浅显,但“文学是人学”的高屋建瓴式论述出现于我国文学界陷入“极左”怪圈时期,由此我们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文学是人学”在我国文学理论界具备的较高价值。
结论:在本文就“文学是人学”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文学是人学”的产生、“文学是人学”的内涵,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我們能够较为深入了解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认知对于我国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文学是人学”认知来说,其本身对于我国当下很多文学创作中问题解决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而这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也将带来较为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許见军,殷国明.一九五七年中的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学术价值及其发生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2015,12:139-148.
[2]邹丽丹.在生态批评视野中重读《论“文学是人学”》[J].文艺争鸣,2010,01:151-154.
[3]夏伟.历史与情怀:《论“文学是人学”》的两种成因[J].南方文坛,2010,02:37-41.
[4]陈永志.我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识——重读《论“文学是人学”》所想到的[J].文艺理论研究,2010,03:60-68.
[5]刘为钦.“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0,01:160-172+224.
【关键词】:文学;人学;人道主义
前言:“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最早发表于1957年5月的《文艺月刊》,这一观点本身就可以视作当时理论认识的最高水平,其本身也属于钱谷融先生“人学”理论的最好阐释。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下各类文学现象、文学理论令人目不暇接,但这一背后存在的文学评论成为商品附庸、不健康文学作品的大肆兴起却必须引起我们重视,而就“文学是人学”展开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就将带来一定积极影响。
一、“文学是人学”的产生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载道是文学的主要功能,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的开展,人性、人道主义开始被引入我国文学领域,不过在特殊年代中,人性与仁道主义文学淹没在各类阶级斗争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否定回答,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划定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基调,而就此开始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虑新中国的政治晴雨表,但就是在这一环境下,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认知,这对于我国文学界来说称得上是“空谷足音”,而从这一认知在半个世纪后仍旧活跃于我国文学理论界,就较好的说明了“文学是人学”论断的较高价值[1]。
二、“文学是人学”的内涵
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认知中,这一认知强调以人道主义文学思想为核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注重对“人”的丰富个性的关注和描写,而结合这一认知我们不难发现,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论断在我国当下仍旧具备着较强的生命价值,为此笔者结合这一认知与我国当下实际,对“文学是人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剖析,这一剖析将“文学是人学”的内涵分为了文学应该有益于人生、文学应该注重塑造典型、文学应该遵循人道主义美学原则三个方面[2]。
(一)文学应该有益于人生
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认知中,人被放在文学的中心位置,而由此我们就可以将人视作文学的主体。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人们来说,将人视作文学的主体这一认知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考虑钱谷融先生所在时代,我们就能够认识到“文学是人学”认知提出的非同寻常,其本身可以视作一名拥有极强社会责任心文学家对文学企盼的具现化。
文学本身属于一种精神产品,其本身应带给人快感与帮助,虽然我国传统文学思想中的“厚人伦,美教化”、“文以载道”等思想并无错误之处,但单纯要求文学服务于政治,却无疑违背了文学的本质。在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论断中,文学作品得到了较为宽容的对待,而违背人性美好一面的文学作品则在“文学是人学”认知中得到了批判,由此我们就能够发现“文学是人学”在我国当下具备的较高价值[3]。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创造出来,但很多文学工作者却因此迷失了自身创作的方向,对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文学的不断边缘化、文学评论范围越来越窄都属于我国当下文学界存在的问题,而如果文学创作者能够真正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文学境界,笔者相信上述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二)文学应该注重塑造典型
在钱谷融先生提出“文学是人学”认知的年代,当时的苏联与中国文学界普遍将人的描写视作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从现代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我们能够清楚发现其中存在的人与现实脱节问题,而“文学是人学”论断对其进行的批判,就在很大程度上阐述了自身的内涵,笔者将这一内涵概括为文学必须反映现实、人与现实的关系必须得到明确[4]。
对于文学必须反映现实这一认知来说,笔者认为这一认知本身是“文学是人学”反对“写人要写出它的阶级本质”创作原则的直观体现,而这一反对过程中钱谷融先生提出了作家的创作需要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和具体的印象出发,对于我国当下文学界仍旧拥有着较高价值;而对于人与现实的关系必须得到明确认知来说,这一认知实际上是指学是通过对人的具体描写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一认知对于我国当下文坛中存在的反典型化倾向带来的问题有着较好的解决效用,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能够从中汲取一定养分[5]。
(三)文学应该遵循人道主义美学原则
在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论断中,这一论断将人道主义美学原则视作了文学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认知对于我国文学理论界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将人道主义原则视作文学作品标准就是这一认知的核心。在“文学是人学”论断中,钱谷融认为包含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都值得人们称道,哪怕是描写个人哀怨与情感的文学作品,其本身也表现力人们悲欢离合的情感,这同样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或许有的人认识这一认知本身较为浅显,但“文学是人学”的高屋建瓴式论述出现于我国文学界陷入“极左”怪圈时期,由此我们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文学是人学”在我国文学理论界具备的较高价值。
结论:在本文就“文学是人学”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文学是人学”的产生、“文学是人学”的内涵,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我們能够较为深入了解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认知对于我国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文学是人学”认知来说,其本身对于我国当下很多文学创作中问题解决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而这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也将带来较为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許见军,殷国明.一九五七年中的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学术价值及其发生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2015,12:139-148.
[2]邹丽丹.在生态批评视野中重读《论“文学是人学”》[J].文艺争鸣,2010,01:151-154.
[3]夏伟.历史与情怀:《论“文学是人学”》的两种成因[J].南方文坛,2010,02:37-41.
[4]陈永志.我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识——重读《论“文学是人学”》所想到的[J].文艺理论研究,2010,03:60-68.
[5]刘为钦.“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0,01:160-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