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消极习作心理探析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习作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习作中的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等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小学生习作缺乏独立性和承受性、缺乏真情和实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消极习作心理是导致小学生害怕习作、不会习作的主要原因,这些消极习作心理不仅影响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阻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小学生的这些消极习作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依赖心理让学生失去习作的承受性和独立性
  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从小就进行训练,并且始终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中。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口头语言为主。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过渡:一个是从口述向笔述过渡,另一个是从阅读向笔述过渡。第三阶段是独立习作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要求学生独立考虑习作的计划。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是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去指导学生,让学生承受习作、独立习作,而是遇到读写比赛、征文活动,教师比学生还要忙,找材料,找范文,甚至还亲自捉笔代刀。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明明知道学生所写的人和事都是假的,但只要表达形式符合要求,也就不闻不问。还有的老师不管文章是学生抄来的还是自己写的,见“好”的习作就在班上念,就表扬,就给“优”,而那些搜肠刮肚,写真人、真事、真经历、真感情的习作,在表达形式上自然没有经过加工的范文好,老师不但不表扬,反而对其表达上的某些缺陷横加指责。虚假的行为得到姑息和纵容,诚实的行为反而得不到嘉奖,这必然对学生“怎样习作”产生误导,更是对“怎样做人”的误导,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时下书摊上习作范本泛滥,学生的书包里也收藏不少。教师的习作题一出来,学生手中习作范本立马派上用场,东挪一段,西凑一句,一篇拼凑作文便应运而生。长此以往,学生在习作上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习作的承受性和独立性也会一天天丧失,消极应对的习作心理和习作状态日益严重。
  二、感情冷漠让学生缺乏习作的真情和实感
  有人曾对小学师生进行过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查阅了一些学生习作,对小学习作缺乏真情和实感问题进行了归类:一是胡编式。言过其实,无中生有;叙假事,编造假经历、离奇事物;抒假情,无病呻吟,生搬硬套“豪言壮语”。二是拼凑式。东摘一段,西抄一节,或把所得材料统统写进习作,不顾材料是否能表情达意。三是抄录式。抄题材,不顾城乡差别,南国北疆不同;抄词句、抄结构、抄感情,不管个性特点,认识有别。四是仿套式。用司空见惯的题材套在自己身上,仿照结构,填充材料,制造出一个个相同的成品,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多元的问题,涉及到习作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抓住小学习作教学的根本——让学生“自言自语”。小作者的感情冷漠,缺乏自己的真情和实感。根据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小学习作教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现时的习作教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注重的是学生习作结果的所谓的“好”与“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习作教学都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的真情和实感在小学各个学段中自然流露,切莫让冷漠遮住了学生情感的眼睛。
  三、习作教学不务实让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不交流,不沟通。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小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他们不是从小学生这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出发,去构建一个让学生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的有效平台,相反却忽略了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小学生中,有话愿意向同学、好友倾诉的占79%,愿意向父母倾诉的占46%,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9%。而能看到学生习作的恰恰是学生最不愿意向之敞开心扉的人,于是,学生以假话、空话、套话来搪塞老师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2、不放胆,不放手。习作练习中,小学生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大多做不了主,命题式作文的“题目+要求”的格局,使学生习作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图,弄清要求,教师不给学生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习作不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认识和体验,萌发表达的愿望,提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收获和情感,而是带着老师给的题目去“找材料”;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在对学生作的“你喜欢写哪类作文”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童话、科幻故事六类体裁中选择童话、科幻故事的占70%。然而这种孩子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被视为“旁门左道”偶尔为之。学生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看不到自己的潜力,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综上所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性和承受性、缺乏真情和实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消极习作心理的具体体现,这些消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从习作教学的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习作教学方式。我们从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和想法中看到,一个新的习作教学方式,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客观实际出发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习作教学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快乐、自信的小作家。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活用教学方式方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把教学内容变“活”  教师应当从多方面人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谢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设计了学生间互抢“学号”的游戏:请学号12的同
期刊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学生实际,闭门造车,单纯进行应试作文技能训练,忽视了提高小学生自我表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降低难度、读写结合、自由表达、贴近生活、合作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有效方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他们对课堂提问给予充分肯定。提问运用得好,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要运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师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讨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讨论时热热闹闹,讨论后干干净净”的现象,讨论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深入参与、体现最大效应呢?  1、讨论前注重思考  讨论的内容通常是教材内
期刊
常听家长这样责问孩子:“老师讲课,你听懂没有呀?”孩子低语:“听懂了。…懂了,懂了怎么不会做呀?…你会不会呀?”孩子也无法解释,说:“会的。”“会?会怎么做错了?”……  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禁自问:“是呀,这孩子上课时确实‘懂’‘会’了呀,为什么作业就是做不起来呢?为什么作业就是做不对呢?”  思来想去,终于明白,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无论怎样改革,最终的归宿都应该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对
期刊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最具儿童游戏精神特质的教学方式。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针对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行自主且有意义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语文游戏强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紧张单调变为轻松愉快。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教材,选编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文字通过老师的智慧解读,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向学生传递着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随着年段的升高,我们发现许多名家名篇也逐渐增多,特别是高年段,文学史上的大家们更是频频露面,冰心、鲁迅、高尔基、海伦·凯勒、萧红……编者把他们以“小卡片”的方式放在了教材的后面。大多数老师有意无意会让学生去读一读这些小卡片,目的是出于更好地理解课文或者为了应试(考试有可能
期刊
纵观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历程,不难发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而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因此开展园本教研的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园本教研是幼儿园针对自己的实际条件,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建构式课程实施以来,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园本教研呈现日常化、生动化、互动化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实现园本教研日
期刊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而教学细节,即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节点,对教学具有重要推动和联接作用。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鲜活的课堂教学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因此,关注课堂和细节是焕发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就必须选好素材,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动画、音乐等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动画、音乐、视频之中,使学生乐看、乐听、乐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