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及完善建议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政府工作和管理村公共事务,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常有发生,其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刑法规定不明确。在处理涉及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时,决定当事人的行为应如何适用法律规定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法律适用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在当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级、各部门的司法人员观点不尽一致,导致该类案件在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在《刑法》规定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作了界定,为依法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实践中争议与分歧依旧非常大。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的基层组织成员任职时有交叉、分工界限不明确,存在歧义。在办理此类案件时遇到诸多问题,以致产生难受理、难立案、难判决等情况。
  
  一、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的争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和政府截然区分开来。但从其行为上看,农村基层组织的很多行为又和政府的行为分不开。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身份、行为性质到底属于哪一类?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很难清晰定位,从而影响到对其职务犯罪行为的认定。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争议不断而且日益突出,从程序上影响了案件的管辖分工,造成检察、公安机关对案件的相互推诿或者相互争夺,不利于案件及时查处;从实体上影响了定罪量刑,造成案件公正处理无法得到保障。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有效打击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和农村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一)主体方面存在的争议
  根据农村基层组织设置现状,村一级组织一般有村委会和党支部两套机构,对于村委会成员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可构成职务犯罪主体,但对于村党支部的成员是否属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却未明确规定,目前争议较大。而在村委会中,又是否所有成员都可成为职务犯罪主体?应当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也存在较大争议。
  (二)何谓公务、何谓集体事务的争议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双重身份。在履行职责时公务与事务集于一身,相互交错,他们依照其职权履行的各种活动哪些属于从事公务,哪些属于村集体事务,有时界限并不十分清楚,争议颇大。而造成这种争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立法的不明确。虽然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应视为“公务”的七种情况,但这七种情况是无法完全涵盖农村工作内容和理清农村所有工作的性质的,因此才有了第七条的“保底条款”。但正是这一保底条款,使本已清楚的问题又变得模糊了。因此,哪些行为应认定为依法从事公务存在较大争议。
  (三)定性和管辖权的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定性认识的不同,经常出现检察机关认定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移送起诉,法院审判时则以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作出判决,或者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起诉,被改判贪污、挪用公款,或者同类行为在甲地被判贪污、挪用公款,在乙地却被判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的情况。而且这类案件在被法院改变定性判决后,检察机关即便提起抗诉,也很难得到上级法院的支持。
  此外,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行为定性的争议,还直接涉及到案件管辖权的问题。由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贪污、挪用公款分属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管辖。因此,这类案件在侦办过程中,由于定性争议,极易引起公检两家互相争夺案源或者互相推诿。特别是在批捕环节,极易造成检察机关两难局面。例如,在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公安机关以职务侵占罪移送检察机关批捕案件,检察机关认为应当以贪污罪批捕,但却出现两难选择,如果坚持原则以贪污批捕,则必须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继续侦查;而如果要将案件交由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则必须违背原则,以职务侵占罪批捕。
  (四)罪与非罪的争议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行为在法律适用上的争议还存在罪与非罪之争。如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实施受贿行为时,检察机关认为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依法提起公诉。但法院认为主体不适合,依照法律,又没有一条法律条文可以适用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受贿行为,只能判无罪。
  
  二、完善相关立法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立法解释,明确村基层组织成员的概念和范围。我认为其范围具体应包括: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村委会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
  (二)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农村基层组织成员“从事公务”的定义、范围。界定行为是否是公务标准,有两个要件:第一,必须属于协助人民政府行使的管理工作,而不是村委会的自治事务;第二,该事务必须属于我国行政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属政府部门行使的管理行为。
  (三)立法增设“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受贿罪”。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行为对社会影响力很大,同时又受各级政府委托从事大量的行政事务,代表一定的政府形象,因此,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坚决打击与否,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目前,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利用管理本村事务的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案件时有发生,其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损害了国家或集体利益,严重损害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廉洁性,但立法上的疏漏使其免受法律追究,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广大司法工作者的争议也不断,追究农村基层组织成员上述行为法律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大。鉴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将其利用管理本村自治事务的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适用受贿罪或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均似不妥,新设一罪名已成为必要。
  (四)立法将村基层组织成员在依法从事公务、村内自治事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行为,划入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范围。由于村基层组织成员工作性质客观上存在复杂性,导致在定性上往往争议较大为保证此类案件的及时、公正处理,我认为应立法将此类案件划入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范围内,由对职务犯罪查处经验丰富的检察机关来负责侦查。这样既有利于法制的统一,又有利于加大对这类犯罪的查处力度。
  
  参考文献:
  [1]隋光伟主编:《职务犯罪与刑法务实》,中国检察出版社。
  [2]刘家琛主编:《职务犯罪惩治法律分解适用集成》,人民法院出版社。
  [3]许海波:《贪污贿赂罪若干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4]龚培华,肖中华: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
  [5]张丽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涉嫌贪污贿赂犯罪实务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 要: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中,检察机关上下级案件管理制度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应与审判机关共同研究、讨论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有关问题,形成共识,建立协商机制,促进侦查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职务犯罪案件管辖;制度和机制;完善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是其一项重要职能。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案件管理制度的完备是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保证,各级检察机关通过采取措施不
期刊
摘要:现实空间是绘画空间的基础,绘画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意识反映。呈现“真实还原”是艺术的本质要求。现代绘画已有传统的自然空间再造转变为以传达思想情感为主要目标的平面涂抹的新阶段。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对于时空空间理论的探索推动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进程。    关键词:绘画空间;视觉呈现;现代绘画;平面空间;时空空间    现代社会发展极其迅速,尤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包括绘画在内的大多数艺术已逐步淡化了其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了人防指挥所伪装与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防指挥所伪装与防护的實施要则,并强调人防指挥所工程伪装与防护中要注意的连续性伪装、多样化伪装及整体防护等。  关键词:人民防空;指挥所;伪装;防护    人民防空指挥所,是组织指挥人民防空斗争的主要场所,其基本功能是保证指挥机构的安全,保障实施稳定、不间断的指挥。作为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中枢神经,直接关系到
期刊
摘 要:一个地区存在着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产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的意义是积极的。但当收入差距比较大时,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而城乡收入差距是决定整体收入差距的第一位的因素。因此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同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收入差距;二元结构    1、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1.1收入差距不
期刊
摘要:农村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貢献。伊宁县维吾尔族农村妇女和全国其他民族、其它地区的妇女有着相似之处,勤劳、质朴的维吾尔族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但其健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伊宁县;雏吾尔族;农村妇女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东邻尼勒克县,西与伊宁市霍城县接壤,是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大县。总面积625
期刊
摘 要:职务犯罪侦查是我国刑事侦查制度的一部分,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在实践中经过了艰难的探索,逐步走上专业化、法制化的轨道。本文结合办案实践,通过分析现有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目前的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及有关地区的各种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的特点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的历史发展,提出了一些改革完善的构想和建议,以期形成一个既能有效打击职务犯罪又能切实保障人权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任弼时党性理论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重新阐释党性概念、深刻剖析增强党性的必要性、全面论述增强党性的内容等诸多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任弼时党性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任弼时;党性理论;贡献;价值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组织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一生著述甚丰,涉及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工作
期刊
摘 要: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是摆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营造和谐氛围”四个大的方面,浅谈了运用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开展宣传思
期刊
“管理”一词的含义是保管、料理或有约束之意,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文化则是如何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通过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进一步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的最大潜力。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称之为人本管理,是目前世界上推崇的一种管理思想。那么,怎么进一步去理解管理文化这个更深层次的内涵呢?怎么能够真正的以人为中心,搞好企业文化管理?  一个台湾人曾这样解释过企业的“企”字:“企”是由人与止组成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衡量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系数与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相关性不高,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发展及职业介绍结构发展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作用,最后提出加快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剩余劳动力;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