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在新课改初中数学中合作探究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并对合作探究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合作探究教学
1、引言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1]。数学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与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2]。因此,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构建适合于自己操作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2.1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之始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采用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认知冲突等方法创设情境,然后出示思考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2自主探究
这是本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则合作交流必将流于形式,因此,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是关键的一环。
2.3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前提是确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一般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座位前后四人或六人组成,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包括学习程度为好、中、差的三类学生。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共同研究。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的同学有教会不懂的同学的责任,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中去,给予适当指导。
2.4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是在合作研讨完成之后进行的,一般由一个组首先发表意见,向全班汇报本组研讨的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然后由其余小组进行补充,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5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6巩固应用
练习是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练习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发展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7小结作业
这是本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主要是讲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然后,由教师将其归纳,对本节课做概括总结,最后布置作业。
3、合作探究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情智交融策略
良好的智力素质与健康积极的情感素质,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智力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在师生互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同时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创设偷悦、生动、和谐的教学情绪场,使教学活动中,認知信息与情感信息的交流处于充分活跃状态,以情感交流促进智力活动,同时从智力活动中激发更活泼的情感因素,达到情智相长,和谐发展。
3.2目标导学策略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将目标“溶化”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外化”为教与学的具体活动。围绕目标组织学生自悟、自究、自评,始终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使教学目标成为指导并推动学习过程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因素。
3.3行为前移策略
所谓“行为前移”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走在教师教之前。即教师新授课之前,学生先预习;教师提问之前,学生先质疑;教师解惑之前,学生先尝试;教师小结之前,学生先提炼。“行为前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提供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
3.5充分参与策略
“自主”则必须“参与”,充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性参与;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使学生不断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享受参与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3.6积极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给学生以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适时”指评价的时机要适当,“适度”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做不同要求的相应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适当。积极评价策略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结论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只有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相对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走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爱民.“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河池师专报,2003 (6).
[2]王文清.“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2001 (8).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合作探究教学
1、引言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1]。数学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与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2]。因此,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构建适合于自己操作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2.1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之始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采用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认知冲突等方法创设情境,然后出示思考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2自主探究
这是本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则合作交流必将流于形式,因此,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是关键的一环。
2.3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前提是确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一般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座位前后四人或六人组成,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包括学习程度为好、中、差的三类学生。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共同研究。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的同学有教会不懂的同学的责任,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中去,给予适当指导。
2.4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是在合作研讨完成之后进行的,一般由一个组首先发表意见,向全班汇报本组研讨的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然后由其余小组进行补充,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5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6巩固应用
练习是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练习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发展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7小结作业
这是本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主要是讲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然后,由教师将其归纳,对本节课做概括总结,最后布置作业。
3、合作探究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情智交融策略
良好的智力素质与健康积极的情感素质,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智力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在师生互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同时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创设偷悦、生动、和谐的教学情绪场,使教学活动中,認知信息与情感信息的交流处于充分活跃状态,以情感交流促进智力活动,同时从智力活动中激发更活泼的情感因素,达到情智相长,和谐发展。
3.2目标导学策略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将目标“溶化”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外化”为教与学的具体活动。围绕目标组织学生自悟、自究、自评,始终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使教学目标成为指导并推动学习过程的一种极其活跃的因素。
3.3行为前移策略
所谓“行为前移”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走在教师教之前。即教师新授课之前,学生先预习;教师提问之前,学生先质疑;教师解惑之前,学生先尝试;教师小结之前,学生先提炼。“行为前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提供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
3.5充分参与策略
“自主”则必须“参与”,充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性参与;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使学生不断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享受参与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3.6积极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给学生以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适时”指评价的时机要适当,“适度”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做不同要求的相应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适当。积极评价策略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结论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只有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相对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走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爱民.“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河池师专报,2003 (6).
[2]王文清.“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200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