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练”让课堂更高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导练”的课堂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知解惑,变教师填鸭式讲解为激情引导体验,变课后无效作业为当堂高效测评。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生命力。“学导练”模式就是此理念指导下教学改革的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学”、教师“引导学”和当堂“练习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采用“学导练”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答疑、当堂巩固练习三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案例背景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文章。《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对情节把握的基础上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二、案例细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明确层级学习目标
  把握情节;了解人物形象,结合诗文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分享成果,整合出最佳答案。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其余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完成目标一,把握情节。
  4.层层追问积极引导
  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完成目标二。
  首先,初读指导,厘清形象。第一个问题:刘兰芝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此时要求学生自由回答。
  其次,再读引导,细节分析。第二个问题,刘兰芝回家时是怎样的状态?她回家后又是怎样面对命运的安排的?学生讨论,展示答案。此时进一步要求学生自主赏析刘兰芝返家时的打扮,明确人物形象。
  再次,深读推导,主题初现。引导学生思考刘兰芝回家之后是怎样面对纷至沓来的求婚者的?文章为什么要写她受到众人的追捧?有学生小声说一个被休的女子有什么好追求的。这是课堂的一个突发问题。要求相近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且给出相关背景。继续追問,既然刘兰芝得到更加优秀的人的追求,为什么不去开始新的生活,反而要勇敢赴死呢?学生展示答案,刘兰芝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继续引导学生,刘兰芝用死亡证明什么?学生得出答案,以死明志,用死亡证明自己的态度,是一种反抗精神。在此补充文学作品中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如祝英台。
  5.当堂练习巩固
  本节课首先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组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完成对情节的概述和人物的分析,并当堂巩固背诵文段,形成板书,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当堂练习上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是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个延展。
  三、案例反思
  高中学生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也是充满思辨性的。然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足,思维停滞,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学导练”的模式强调改变旧有的刻板的学习方式,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教案”为“学案”,重
  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学——激情导入、探究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运用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其次,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学习程度来确定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有信心和兴趣完成课时目标。最后,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
  2.导——答疑解惑、引导体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整体感知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遗漏的知识点或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进行补充提问,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完善知识结构。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来解答疑惑。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依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些有启迪意义、能有效扩展学生学习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用类比、设陷阱等多种方式引导。比如教学中对于女子再嫁的问题的延展就是这一原则的应用。
  3.练——当堂练习、巩固拓展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安排练习,有效巩固学习成果。对于当堂出现的问题,当堂解决,对于部分上课时没全部掌握知识点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解决拓展练习中的问题。
  “学导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极大的帮助,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对于“学导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实践、改进、优化。
其他文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不仅道出阅读是一项神奇的思维活动,也启示我们阅读成果应该是多元的。然而,目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无源性解读、单一化解读与失度性解读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偏离了作者的创造,也制约了学生阅读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确立多元化思想,将立足点放在作者创造和读者再创造上,在尊重作者创造的基础上,进行适度
期刊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三处景物描写,这三处景物的对象、色彩、意义不同,体现着作者心境的变化,对生命理解的境界的变化,可以说“作者的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  第一处主要描写地坛的衰败。“剥蚀”指光彩夺目的琉璃风化剥落;“淡褪”指鲜艳的朱红变浅褪去;“坍圮”指雄伟的城墙崩塌;“散落”指富丽的建筑分散零落。地坛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坛庙,曾经的荣耀、尊贵不复存在了,只有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茂盛生长,地
期刊
由于应试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诗歌教学呈现教条化发展情势,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呈现程式化,这种“脱敏”现象的产生,极大降低了诗歌教学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正视诗歌教学的现实性,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强化学生诵读、探寻诗歌诗眼、捕捉诗歌意象等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感知意境的积极性,并通过对诗歌的炼字凝情展开渗透性理解,拓展学生诗歌情感认知的视野。  一、强化诵读,感受诗歌体态情韵  诗歌大多具有语言美
期刊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唯一一篇送别诗必读篇目,它对学生理解送别诗内容、了解送别诗特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唐诗鉴赏辞典》陶慕渊先生对该诗的尾联进行了如下诠释: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明人唐汝询也曾在《唐诗解》中对此诗进行评点:  “此伯
期刊
名著阅读是提升自我知识积累程度、了解文本叙事主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从精度细读方面入手,了解文章的叙事角度,探究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演进,在此基础上了解文本的主题。下面笔者以《雷雨》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一、在阅读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情感充沛是阅读的前提。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分辨能力也不强,非常容易受外界情感的影响,对于名著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教师举办阅读
期刊
人,是需要偶像的。我的偶像是至今仍活跃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李镇西老师。李镇西老师的第一篇专业论文是《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藉由此文,他迅速确立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做什么”的教育教学观——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凸显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性”转变。他还提出,语文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没有
期刊
在2017年刚刚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概念被明确提出。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四者共为一体,不可分割。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要求变高,下面笔者对《散步》在两个版本的教科书中不同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可选择的教学策略。  一、教科书中《散步》学习活动的嬗变  人教版教材为《散步》设计的学习
期刊
综合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核心素养体系的阐述,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适应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些含义人人都能理解,关键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对学生语文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少人都习惯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简单。其实语文教学无谓简单不简单之说,简单还是不简单仅仅是从应试的角度考量的,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功能。所谓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以及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现阶段的这种偏颇的认识甚至发生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身上。试想,这样的语文教学又怎么可能出成果呢?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
期刊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每年的得分率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一直就没有出现专家们所期盼的改观。究其根源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欠缺,缺乏对教材作品的体悟与思考。对此,我们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务实研究,以期尽快、高效地解决这项横亘在师生面前的教学难题。  文学类文本解读的难题出在思维上,这关涉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需要更新教与学双向的思维模式。下面,笔者就以高中教材中小说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高中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