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核心素养体系的阐述,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适应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些含义人人都能理解,关键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从2017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中得到很多启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题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最有力导向,这道作文题同样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首先,题目要求考生具备语文能力中最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读懂规定的写作任务:从提供的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是说考生不管选什么词,都必须写明白这个词反映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其次,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必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理解,对中国现状有一定关注,而且要将对中国具体的形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况,就是说要求考生具备语文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最后,写好这篇考场作文当然还要有符合要求的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内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少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层次
如前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课堂教学中落实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课程、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要追问自己:我的课堂培养了核心素养吗?具体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为例,传统的以教师析字解词为主的教学套路显然不合时宜,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若能进行以下设计,则能促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学生根据预习任务简单介绍《战国策》,朗读正音。
2.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中学生古汉语词典》自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字面理解。
3.诵读后思考:哪些语句在“讽”?哪些语句在“纳”?请勾画出来,并结合注解理解翻译。
4.任选文中一部分,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或社会时事写一段100字以上的议论文字。
(第二课时)
1.学生对上节课所写议论文段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教师对组长推荐文段进行针对性点评。
2.朗读全文并思考:邹忌为什么要“讽”?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通过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意思。
3.讨论:邹忌是怎么“讽”的?效果如何?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结合注解翻译相关语句,不懂之处全班讨论。
4.你有比邹忌更高明的“讽”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超越邹忌。
5.学生提出与这两节语文课堂学习相关的所有疑问,由学生或教师解答。
6.借助课文挖空填空等技巧当堂背诵全文。
7.拓展阅读《触龙说赵太后》。
8.作业:对比《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说服技巧的异同。
在这个设计中,第一课时的环节1、环节2和第二课时的环节6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让学生自主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第一课时的环节3和第二课时的环节2、环节3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第一课时的环节4和第二课时的环节4、环节7则重在培养语言技能,涵养文化素养;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作业则旨在让学生品味语言艺术,进而体激发审美想象,感受语言魅力,领悟精妙口才,学习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这样,一篇普通文言文课文的教学其实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知识及语言的积累,语言技能的训练,文化的涵养,言谈艺术的培育。可见,只要用心设计,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滋养源。
从今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已然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也符合当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理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单纯学知识未必需要学校和教师。学校和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能止于单一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题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最有力导向,这道作文题同样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首先,题目要求考生具备语文能力中最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读懂规定的写作任务:从提供的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是说考生不管选什么词,都必须写明白这个词反映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其次,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必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理解,对中国现状有一定关注,而且要将对中国具体的形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况,就是说要求考生具备语文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最后,写好这篇考场作文当然还要有符合要求的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内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少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层次
如前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课堂教学中落实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课程、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要追问自己:我的课堂培养了核心素养吗?具体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为例,传统的以教师析字解词为主的教学套路显然不合时宜,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若能进行以下设计,则能促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学生根据预习任务简单介绍《战国策》,朗读正音。
2.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中学生古汉语词典》自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字面理解。
3.诵读后思考:哪些语句在“讽”?哪些语句在“纳”?请勾画出来,并结合注解理解翻译。
4.任选文中一部分,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或社会时事写一段100字以上的议论文字。
(第二课时)
1.学生对上节课所写议论文段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教师对组长推荐文段进行针对性点评。
2.朗读全文并思考:邹忌为什么要“讽”?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通过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意思。
3.讨论:邹忌是怎么“讽”的?效果如何?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结合注解翻译相关语句,不懂之处全班讨论。
4.你有比邹忌更高明的“讽”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超越邹忌。
5.学生提出与这两节语文课堂学习相关的所有疑问,由学生或教师解答。
6.借助课文挖空填空等技巧当堂背诵全文。
7.拓展阅读《触龙说赵太后》。
8.作业:对比《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说服技巧的异同。
在这个设计中,第一课时的环节1、环节2和第二课时的环节6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让学生自主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第一课时的环节3和第二课时的环节2、环节3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第一课时的环节4和第二课时的环节4、环节7则重在培养语言技能,涵养文化素养;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作业则旨在让学生品味语言艺术,进而体激发审美想象,感受语言魅力,领悟精妙口才,学习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这样,一篇普通文言文课文的教学其实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知识及语言的积累,语言技能的训练,文化的涵养,言谈艺术的培育。可见,只要用心设计,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滋养源。
从今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已然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也符合当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理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单纯学知识未必需要学校和教师。学校和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能止于单一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