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从而“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学生体性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小学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桂林山水》的秀丽美,《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富饶美,《挑山工》的踏实美……从不同的方面陶冶学生的情趣,以升华学生的魂灵。
  在小学语文的文章,故事性强,朗读起来有升降变调,平仄对应,是门非常有趣味的学科。可现实中,我们发现的常常是六七岁的孩子,以当上了小学生为荣,可是过不了多久,视学习为快乐的小朋友则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造成的。刚跨进学校,一个多月枯燥的拼音学习给了众多孩子当头一棒,老师一门心思想办法,授之以“鱼”,而很少考虑怎样使孩子自己会学。怎样去保护好孩子们那份热情”,“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豐富的人文意义。教师要很好地驾驭它,首先要端正这么几个观念。
  一、教师观
  作为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是按照考试的要求,照着“标准答案”去教,使教学失去自主意识,那么这样的教学既不是为了学生,也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启迪智慧,而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这样的教师绝不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同样是老师,有的学生敬而远之,从不敢接近他,而有的老师却深受学生的喜欢,得到社会的承认。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认知的关系,更不是因知识的传递而演变成为权威和胁迫的不民主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赋予教师角色新的意义,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的工具。
  二、学生观
  从教育的发生来看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不仅教育者没有存在的必要,甚至整个教育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教师也好,教育制度、教育措施也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小学里,培养学生主动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要“保护好那份积极性”。
  其次是要把课堂的主要空间让给学生,把学生推向实践,让他们经历直接探索知识的过程。因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学生的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为日后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
  三、教材观
  不同的教育思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材使用观。人文教育,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打个比方说,教材就相当于一个万花筒,语文教学就好比教师使用这个万花筒指导学生透过筒眼如何转动去观看那奇妙的千变万化。看到奇景的人最终是学生。我们要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怎样对待自身的意志、情感、理性等等。
  小学生在上学前,就有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底蕴,选入的课文又大多通俗易懂,在内容的理解上,学生不存在大问题,所以使用教材时应重在陶治,感知课文中的意趣、韵味。一来,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二来模仿着运用祖国的语言,使学龄前儿童能说一大段流利的话,那都是跟着大人学的。我们利用教材是在引导学生学语文,而不是研究语文。给小学生上语文课颇像画中国画,留有大片空白,让孩子去展开想象填充其中的空白,效果也许会更好些。教学时点到为止,其余留给学生日后去慢慢理解消化。
  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实现自我。人文教育才能真正教育出“人”,大写的“人”。
  (辽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117000)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予我们具体操作的良方。本文针对音乐鉴赏教学中出现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进行了反思:教学设计围绕“聆听音乐”来进行;激发兴趣,开启学生的“音乐”心扉;师生关系,实现“真正”的平等与互动;多媒体并非万能钥匙。  【关键词】聆听 感受 平等与互动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
期刊
【摘要】音乐的听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个人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并通过这种感受和积累获得一定的内在感觉,遥浙达到准确的音乐想象的过程来实现。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借助节奏练习开启学生的音乐听觉;善用多声部视唱,使学生迈向音乐听觉的通道。并且通过聆听合唱作品,激活学生的音乐听觉;搭建演唱平台,帮助学生巩固音乐听觉。  【关键词】合唱 音乐听觉 聆听 演唱 节奏练习 多声部视唱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三,在这一特殊的学段,脱离考试谈语文教育是不切实际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要运用学生喜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独到见解 合作 给力指导  高三学生,很多只把语文当成高考的一门课程,语文素养基本缺失,缺乏学习热情。高三语文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独到的见解点燃学生的激情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情绪波
期刊
【摘 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不容易养成精思细改的习惯,因而在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常常反复出现。在备考训练中通过对旧题发掘创新,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改正不足,从而正确、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拓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旧题 创新 写作 提高  清代学者唐彪在谈到练习写文章的时候说:“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再将
期刊
【摘 要】批评学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性地批评学生,可以从心底唤起学生的自醒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探讨几种艺术的批评学生的方法。   【关键词】引经据典 留白艺术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真的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逆耳忠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批评学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性地批评学生,可以从心底唤起学生的自醒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数学的可欣赏性——数学美和数学美的形态特征两个方面阐述数学美。   【关键词】数学美 可欣赏性  一、数学的可欣赏性——数学美  数学是由许多字母和一组变幻无穷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字符,它在人们心目中是枯燥无味的,然而数学也有它美的一面,即数学的可欣赏性。  大自然的美具体、鲜明,艺术的美华丽、精彩,但数学美不同于大自然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朴素的美,它没有华丽的词语,更没有迷人的
期刊
【摘 要】用心去“经营”语言,才能使文章字字珠玑,文采飞扬,才能使文章亮丽起来,不落窠臼,脱颖而出,才能在考场上夺得高分。   【关键词】语言 文章 亮丽  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文章最出彩的花样,考场作文的语言更是文章的肌肤,是阅卷者首先感知的对象。我们要“经营”出新鲜、生动、活泼、亮丽,充满灵气、充满魅力的语言,才能在考场中胜人一筹。  一、炼字
期刊
【摘 要】听是学生学习知识、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听力也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是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对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作了一定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倾听能力 信息加工 短时记忆 听力训练   一、“听”的重要性  学生倾听的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首先,语文教学的目的
期刊
【摘 要】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要求广大师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使學生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优势 语文教学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功能,从而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数学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阐述。一是解释了如何理解以学生为本;二是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 数学 素质教育  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是构成教学的要素,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