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学生调研报告为审视角度,发现报告中存在如下问题:选题缺乏新意,调查方法单一,调研结论缺乏足够支撑和说服力,报告形式重复,内容单调呆板。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加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作充足的文献查阅分析,让选题更加科学;需补充更新已有知识,鼓励使用多种方式方法调查,调查结果互为补充,构建并得到多维度的完整的调研结论。最后,作者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方式和展望。
关键词:城乡规划;社会调查;调研报告;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63-02
一、前言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是我院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在大三开设的专业课,由理论和社会实践调查两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开展设计工作中的实地调查,增强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及严谨性,避免设计人员仅凭经验及感性意识就盲目地开展设计。正因如此,全国高校城乡规划专指委每年一度的盛会也把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竞赛环节。检验和评估课程教学质量往往从学生的作业报告中就能初见端倪,因而,回顾分析学生的调研报告,反思课程教学,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二、调研报告情况概述
1.情况简介。我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专业每一年级大概有学生60人,按照实施城乡社会调查的分组要求,3—4人为一组,每学年交上来的调研报告在15份左右。笔者以近三年40份的调研报告为研究对象进行质量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总结。
2.调研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1)选题,首先,选题普遍缺乏新意。诚然,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时变化的过程,城市内的各要素也由于政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要素群,并且这个要素群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前人研究过的题目继续进行调查研究,是有必要的,但应该推陈出新。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同类问题由于所处区位、环境、经济发展、政策差异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特征,或有延伸现象产生,这些都可以深入挖掘;其二,城市要素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来研究同样的社会问题或现象,以小见大,寻找解决对策;其三,从题目的广度或深度上进行拓展。否则做出来的调研报告选题相似,内容雷同,也就没有太大意义。其次,很少见到结合城乡建设中的热点或难点进行研究的选题,也缺乏利用城市设计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的研究。如此调研的意义势必大大降低。(2)调查方法,调研报告反映出调查方法稍显单一,大部分同学都仅仅使用了问卷调查法,不敢或没有尝试其他方法。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学领域,但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尚缺乏清晰的思路,尤其是当想要调查多个主题时,调查问卷的结构显得混乱,问卷的设计框架模糊,设置的问题也不够精练。问卷调查是研究客体的主观性比较常见的方法,当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空间时,还需要其他的调查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比如行动观察法、认知地图法、心理实验法等,但是在调研报告中很少见到此类方法的出现。(3)调研结论及报告内容,选题阶段的纠结与迷茫,调研方法的局限,势必使得调研报告形式重复单调,得出的结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调研得来的资料尚缺乏深层次的信息挖掘与内涵解读,社会现象之间的内部关联性、规律没有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调研报告内容大多停留在某一现象的写景与泛泛陈述,这显然还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研作业,存在的诸如此类问题,相信并不是个例,如何提升社会综合调查质量,进而写出高水平的调研报告,需要我们反思。
三、教学反思
1.选题及教学反思。首先教师一定要夯实自身专业素养,增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组织教学时,力爭把一些方法论的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讲深讲透,针对性地指出学生调研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及改进措施。其次引导学生做好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已有的工作积累,有哪些借鉴意义或尚需改进之处。尚需改进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和切入点,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选题及研究内容的重复。
2.调查方法的教学反思。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法来充实、验证自己预设的结论,除却常用的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还要充分利用认知地图法、行动观察法以及GIS分析、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空间句法分析等等。认知地图法是从心理角度来探究人们如何把握空间和空间要素的方法[1],包括了自由描画、限定描画、圈域图示、空间要素图示法等多种具体实用的方法,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易于操作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尽量用图示语言代替文字语言来表达多维空间要素,以使得调查结果更直观、更具象。行动观察法则是通过调查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征,为合理地规划设计提供前提保证[2]。使用此方法前一般要先确定观察场所,明确是定点观察还是移动观察,是观察对象的自由行动还是实验行动,观察的数据形式是定量的数据还是定性的行动模式等;在分析观察结果时,为使整个观察更有条理性,可以列定时间轴或空间轴进行多主题分析。行为观察法是研究客体的客观性的一种方法,代表了一类群体的特征,因而对空间的规划设计具有特殊意义。GIS分析及空间句法分析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对空间环境进行拓扑学分析,以定量方式描述空间特征,从而揭示空间结构对于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的分析方法[2]。仅有少部分同学使用GIS分析法,但也局限于缓冲区分析、要素叠加分析等。究其原因,是前期课程设置缺位,课堂上教师也没有及时补充更新新的理论方法,导致新技术使用滞后,这些后期都有待加强。
3.调查结果的教学反思。其实,正是由于调查方法的单一,调查无法深入细致地开展,才会使得调研结果流于泛泛,支撑不足,缺乏说服力,进而调研报告显得单薄,不够饱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调查方法互为补充,对选题的整个构架进行解析,从不同侧面分析验证选题的阶段性目标,从而达到论证设定的研究目的。这样,才能完成一份丰满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也才会具有实用性及参考价值。
四、结论与展望
作者针对学生调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调研方法的运用、调查结果的分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反思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课程组织与教学是双向的,教师对知识信息的有效传输,需要学生对等地接收和转化利用,同时传输知识信息的平台或通道是否通畅也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文中尚未涉及到此两方面的探讨,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及实践中持续关注,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城乡社会调查。
参考文献:
[1]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忠的调查方法5——认知地图法[J].中国园林,2009,(3):98-102
[2]戴晓玲著.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城乡规划;社会调查;调研报告;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63-02
一、前言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是我院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在大三开设的专业课,由理论和社会实践调查两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开展设计工作中的实地调查,增强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及严谨性,避免设计人员仅凭经验及感性意识就盲目地开展设计。正因如此,全国高校城乡规划专指委每年一度的盛会也把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竞赛环节。检验和评估课程教学质量往往从学生的作业报告中就能初见端倪,因而,回顾分析学生的调研报告,反思课程教学,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二、调研报告情况概述
1.情况简介。我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专业每一年级大概有学生60人,按照实施城乡社会调查的分组要求,3—4人为一组,每学年交上来的调研报告在15份左右。笔者以近三年40份的调研报告为研究对象进行质量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总结。
2.调研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1)选题,首先,选题普遍缺乏新意。诚然,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时变化的过程,城市内的各要素也由于政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要素群,并且这个要素群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前人研究过的题目继续进行调查研究,是有必要的,但应该推陈出新。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同类问题由于所处区位、环境、经济发展、政策差异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特征,或有延伸现象产生,这些都可以深入挖掘;其二,城市要素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来研究同样的社会问题或现象,以小见大,寻找解决对策;其三,从题目的广度或深度上进行拓展。否则做出来的调研报告选题相似,内容雷同,也就没有太大意义。其次,很少见到结合城乡建设中的热点或难点进行研究的选题,也缺乏利用城市设计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的研究。如此调研的意义势必大大降低。(2)调查方法,调研报告反映出调查方法稍显单一,大部分同学都仅仅使用了问卷调查法,不敢或没有尝试其他方法。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学领域,但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尚缺乏清晰的思路,尤其是当想要调查多个主题时,调查问卷的结构显得混乱,问卷的设计框架模糊,设置的问题也不够精练。问卷调查是研究客体的主观性比较常见的方法,当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空间时,还需要其他的调查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比如行动观察法、认知地图法、心理实验法等,但是在调研报告中很少见到此类方法的出现。(3)调研结论及报告内容,选题阶段的纠结与迷茫,调研方法的局限,势必使得调研报告形式重复单调,得出的结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调研得来的资料尚缺乏深层次的信息挖掘与内涵解读,社会现象之间的内部关联性、规律没有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调研报告内容大多停留在某一现象的写景与泛泛陈述,这显然还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研作业,存在的诸如此类问题,相信并不是个例,如何提升社会综合调查质量,进而写出高水平的调研报告,需要我们反思。
三、教学反思
1.选题及教学反思。首先教师一定要夯实自身专业素养,增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组织教学时,力爭把一些方法论的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讲深讲透,针对性地指出学生调研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及改进措施。其次引导学生做好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已有的工作积累,有哪些借鉴意义或尚需改进之处。尚需改进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和切入点,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选题及研究内容的重复。
2.调查方法的教学反思。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法来充实、验证自己预设的结论,除却常用的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还要充分利用认知地图法、行动观察法以及GIS分析、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空间句法分析等等。认知地图法是从心理角度来探究人们如何把握空间和空间要素的方法[1],包括了自由描画、限定描画、圈域图示、空间要素图示法等多种具体实用的方法,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易于操作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尽量用图示语言代替文字语言来表达多维空间要素,以使得调查结果更直观、更具象。行动观察法则是通过调查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征,为合理地规划设计提供前提保证[2]。使用此方法前一般要先确定观察场所,明确是定点观察还是移动观察,是观察对象的自由行动还是实验行动,观察的数据形式是定量的数据还是定性的行动模式等;在分析观察结果时,为使整个观察更有条理性,可以列定时间轴或空间轴进行多主题分析。行为观察法是研究客体的客观性的一种方法,代表了一类群体的特征,因而对空间的规划设计具有特殊意义。GIS分析及空间句法分析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对空间环境进行拓扑学分析,以定量方式描述空间特征,从而揭示空间结构对于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的分析方法[2]。仅有少部分同学使用GIS分析法,但也局限于缓冲区分析、要素叠加分析等。究其原因,是前期课程设置缺位,课堂上教师也没有及时补充更新新的理论方法,导致新技术使用滞后,这些后期都有待加强。
3.调查结果的教学反思。其实,正是由于调查方法的单一,调查无法深入细致地开展,才会使得调研结果流于泛泛,支撑不足,缺乏说服力,进而调研报告显得单薄,不够饱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调查方法互为补充,对选题的整个构架进行解析,从不同侧面分析验证选题的阶段性目标,从而达到论证设定的研究目的。这样,才能完成一份丰满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也才会具有实用性及参考价值。
四、结论与展望
作者针对学生调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调研方法的运用、调查结果的分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反思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课程组织与教学是双向的,教师对知识信息的有效传输,需要学生对等地接收和转化利用,同时传输知识信息的平台或通道是否通畅也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文中尚未涉及到此两方面的探讨,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及实践中持续关注,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城乡社会调查。
参考文献:
[1]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忠的调查方法5——认知地图法[J].中国园林,2009,(3):98-102
[2]戴晓玲著.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