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博士在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得出有效教学的五种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成功率。下面,我谈谈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清晰授课
1.教学思路要清晰
这实质上就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教材改革的理念,下工夫深入地研究。(1)教学内容。“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此例想说明什么?学生学习后会有何收获?(2)教学对象,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思维特点、学习的情感状态。(3)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确定后如何落实?教学过程如何体现教师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作用?
2.教学语言要清晰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师生的情感交流,都要依靠语言。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必须做到准、简、趣、情。
二、多样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设计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它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等来授课。在传统教学中,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才华和智慧也得不到展示。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育专家们也呼吁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结果,现代教学则注重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挑战,面对一群天真无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们应该实现多样化的教学。
三、任务导向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被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任务导向的作用。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让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参与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究知识的需要。现代社会急需创造型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探究。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参与交流、参与思路的探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课外遇到问题也会随时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了善学、会学,对学习更有信心了,提高了整体素质。
现代课堂已从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引入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建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多种形式地表现问题,以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五、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个教师如果占用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余地,学生能获得成功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才华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对,也不要急于否定或给出正确的答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启发他们自己探求,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永不气馁地探索知识的意志。
2.关注个体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
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换句话说,教师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的个体发展留下空间,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让具有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寻找到解题方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体体验的努力,为学生编织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之梦。
3.激发积极情感,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大脑像沉睡的巨人,只有将它唤醒,学生的潜能才会像原子核裂变那样充分释放出来,超常发挥。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我们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觉得数学并非抽象与枯燥,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智慧的魅力。
(责编 莫彩凤)
一、清晰授课
1.教学思路要清晰
这实质上就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教材改革的理念,下工夫深入地研究。(1)教学内容。“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此例想说明什么?学生学习后会有何收获?(2)教学对象,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思维特点、学习的情感状态。(3)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确定后如何落实?教学过程如何体现教师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作用?
2.教学语言要清晰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师生的情感交流,都要依靠语言。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必须做到准、简、趣、情。
二、多样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设计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它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等来授课。在传统教学中,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才华和智慧也得不到展示。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育专家们也呼吁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结果,现代教学则注重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挑战,面对一群天真无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们应该实现多样化的教学。
三、任务导向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被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任务导向的作用。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让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参与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究知识的需要。现代社会急需创造型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探究。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参与交流、参与思路的探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课外遇到问题也会随时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了善学、会学,对学习更有信心了,提高了整体素质。
现代课堂已从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引入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建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多种形式地表现问题,以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五、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个教师如果占用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余地,学生能获得成功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才华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对,也不要急于否定或给出正确的答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启发他们自己探求,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永不气馁地探索知识的意志。
2.关注个体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
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换句话说,教师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的个体发展留下空间,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让具有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寻找到解题方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体体验的努力,为学生编织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之梦。
3.激发积极情感,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大脑像沉睡的巨人,只有将它唤醒,学生的潜能才会像原子核裂变那样充分释放出来,超常发挥。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我们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觉得数学并非抽象与枯燥,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智慧的魅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