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最高标准。基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现象的根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心课改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如强烈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办事能力;明确的判断力,对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同时,教师可要加强知识的修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大于教学大纲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四、进行课外拓展延伸。
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具体知识,利用知识的力量哺育青少年成长,切实把教书育人统一起来。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应注意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近、又使学生喜欢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比如在政治教学中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可列举些不懂法造成犯罪的事例,也列举些不守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事例,来说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在学生初步理解所学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开展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比较,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现实结合起来,要把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有意识地择选出来,走出课堂去教学,这样书本的许多知识通过实地考查,都可以变成直观教材,这既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现实中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许多政治教师抱怨思想政治课难教,其中最充足的理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做人道理,一旦接触社会,面临现实道德中许多不良问题时却不知所措,进而对学校道德教育得出“教之无用、学之无用”的结论。我以为,有实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在尽可能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努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搞开放性的大教育,让学生回归到生动丰富的现实道德生活中,使学生成为一个现实的有道德的人,并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地发展道德品质。例如,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难题罗列出来,由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尝试解决;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相关道德教育内容的资料,并且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和汇报;让学生以假日社区活动的方式参加一些公益劳动,使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
一、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如强烈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办事能力;明确的判断力,对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同时,教师可要加强知识的修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大于教学大纲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四、进行课外拓展延伸。
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具体知识,利用知识的力量哺育青少年成长,切实把教书育人统一起来。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应注意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近、又使学生喜欢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比如在政治教学中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可列举些不懂法造成犯罪的事例,也列举些不守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事例,来说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在学生初步理解所学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开展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比较,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现实结合起来,要把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有意识地择选出来,走出课堂去教学,这样书本的许多知识通过实地考查,都可以变成直观教材,这既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现实中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许多政治教师抱怨思想政治课难教,其中最充足的理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做人道理,一旦接触社会,面临现实道德中许多不良问题时却不知所措,进而对学校道德教育得出“教之无用、学之无用”的结论。我以为,有实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在尽可能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努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搞开放性的大教育,让学生回归到生动丰富的现实道德生活中,使学生成为一个现实的有道德的人,并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地发展道德品质。例如,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难题罗列出来,由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尝试解决;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相关道德教育内容的资料,并且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和汇报;让学生以假日社区活动的方式参加一些公益劳动,使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