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究,从而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课堂学习
G633.6
高中生在学习中由于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有很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他们害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其他同学或是教师的嘲笑和批评,但是他们又有着高中生普遍都有的表现欲望,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一、高中课堂的合作学习的特点
作为在高中合作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而这种学习模式与我们以往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能够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在合作中引导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从不同的侧面对学习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能够改变教学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安排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其二,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在这种学习合作方法的影响下,老师与学生能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
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型模式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根据所任教班级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性格、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将男女生搭配分组,并选出组长。
案例:自学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老师课前布置预习提纲,课堂上给我们10—15分钟自学讨论,讨论提纲:(1)你能在生活中找到等差数列的例子吗?(2)等差数列的特点是什么?(3)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是什么?(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能否用等差数列中的第项表示通项?(5)等差数列的公差有什么几何意义?(6)什么叫做等差中项?由等差中项经过类比推理,有何关系?(7)如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公式有几种表达形式?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提纲边看书边讨论边思考问题,每组选出1人负责记录,其余学生帮助他修改,老师通过巡堂了解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根据小组讨论情况,随机抽出四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抽出1组上讲台板演公式推导过程。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最后,请在讨论中做得好的一个小组谈谈他们思考的经过,给全班同学一点启发。之后老师点评、答疑,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简短的、积极的评价。下课前再出几道开放性的讨论题给学生课后继续合作讨论,使合作讨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进行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集体性行为,需要教师的鼓励,需要同学间的带动。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同学之间更好地相互鼓励和促进。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能够俯下身姿,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感知教师的关心和热情,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但是有时候小组中的同学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应该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或者要求老师解答。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应该直接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在学生有了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看法后,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整合出最优思路。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让他们主动思考、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科学设置教学导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处于在理论上能够通过小组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但是完全依赖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学生的學习效率必然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出现错误思路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也应该重视教学导入,为合作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
例如在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是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更是教学关键点。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设置教学导入问题,如众所周知,鱼的生存非常需要水,没有水鱼就无法生存,但是只有水就足够了吗?在这样的问题导入下,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且在导入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而真正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将其积极的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指导,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增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7):68-68.
[2]钱巍,贾湘彬.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71-71.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课堂学习
G633.6
高中生在学习中由于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有很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他们害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其他同学或是教师的嘲笑和批评,但是他们又有着高中生普遍都有的表现欲望,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一、高中课堂的合作学习的特点
作为在高中合作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而这种学习模式与我们以往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能够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在合作中引导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从不同的侧面对学习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能够改变教学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安排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其二,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在这种学习合作方法的影响下,老师与学生能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
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型模式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根据所任教班级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性格、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将男女生搭配分组,并选出组长。
案例:自学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老师课前布置预习提纲,课堂上给我们10—15分钟自学讨论,讨论提纲:(1)你能在生活中找到等差数列的例子吗?(2)等差数列的特点是什么?(3)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是什么?(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能否用等差数列中的第项表示通项?(5)等差数列的公差有什么几何意义?(6)什么叫做等差中项?由等差中项经过类比推理,有何关系?(7)如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公式有几种表达形式?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提纲边看书边讨论边思考问题,每组选出1人负责记录,其余学生帮助他修改,老师通过巡堂了解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根据小组讨论情况,随机抽出四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抽出1组上讲台板演公式推导过程。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最后,请在讨论中做得好的一个小组谈谈他们思考的经过,给全班同学一点启发。之后老师点评、答疑,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简短的、积极的评价。下课前再出几道开放性的讨论题给学生课后继续合作讨论,使合作讨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进行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集体性行为,需要教师的鼓励,需要同学间的带动。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同学之间更好地相互鼓励和促进。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能够俯下身姿,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感知教师的关心和热情,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但是有时候小组中的同学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应该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或者要求老师解答。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应该直接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在学生有了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看法后,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整合出最优思路。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让他们主动思考、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科学设置教学导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处于在理论上能够通过小组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但是完全依赖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学生的學习效率必然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出现错误思路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也应该重视教学导入,为合作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
例如在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是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更是教学关键点。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设置教学导入问题,如众所周知,鱼的生存非常需要水,没有水鱼就无法生存,但是只有水就足够了吗?在这样的问题导入下,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且在导入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而真正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将其积极的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指导,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增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7):68-68.
[2]钱巍,贾湘彬.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