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及其要求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增强。如果说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那么教学管理就是维持高校生命线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管理不仅具有决策和管理功能,更具有服务功能,其宗旨只有一个,即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 教育性原则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08-02
  
  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明确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善良的人,赫氏认为教育目的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可能的目的,即培养学生为从事职业做准备;另一个是必要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完善道德品质。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远非一切教学都是教育性的”。为此,赫氏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这个论断。在阐述此原则时,赫氏指出:“教学形成思想之环,而教育形成性格,没有前者,后者是做不到的。”由此可知,赫氏肯定了教育和教学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并将教学看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既反对“无教育的教学”,又反对“无教学的教育”。其实,赫尔巴特在这里对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的是教学应该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做知识和技能准备,并养成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质的教学,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学。
  循着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思路,我们现在要提出另一个原则,那就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所谓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就是指高校中的教学管理活动都应当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个原则的提出是有其现实背景的,因为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似乎有很多方面证明,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使得教学管理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实现越走越远。不少教学管理活动非但没有促进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甚至还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负面效应。因此,确立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并以此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皆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什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
  
  要想真正理解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的含义,先要搞清楚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教育性两个基本概念。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它是指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及其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活动内容涉及很广,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到各个教学环节,从学生的成绩考核到教师的教学评价,从教学研究探索到教学改革实践等等。具体来说,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以及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内容。其任务主要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教学目标实现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管理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的研究上,即让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教学管理的含义:首先,它是一种活动和艺术,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和艺术;其次,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关于教学的文化,其核心内容就是它的价值观,即对于哪些内容应该进入课程当中的价值判断;最后,它是一种隐形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观念等。
  教学管理的教育性是指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应当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取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
  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高校的其它行政管理相比,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不是一项管理性管理,即为管理而管理。真正的教学管理应该是不仅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当注意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用教师广博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品质去影响和塑造学生。
  从以上对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是指高等学校中的教学管理活动都应当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从动机到过程再到结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要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包括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情感意志、智力和体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它所规范的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行为,所调节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立足点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高校教学管理教育性原则的要求
  
  高校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所规范的是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就给我们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1、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
  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与一般的教学人员不同,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还要熟悉教育教学、管理学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因此,相对来说,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和理论素养应该更全面,要求也更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
  首先,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指有关高等学校教书和育人的理论。就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来看,有大部分不是教育学或者相关的专业毕业的。高等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因此,对于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个是非专业素质,即思想品德高尚、智力水平高、身体素质高等;另一个是专业素质,即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很强创新能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更有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精通教育和教学理论,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更好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运行,更好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进而更好地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见和建议。
  其次,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实践艺术。高等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膨胀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高等教育管理的强度和难度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地不断膨胀,管理程度不断复杂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自觉地学习中外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学理论,并付诸日常教学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将管理当作一种艺术,用管理这门艺术来理顺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最后,积极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脚步的加快以及高校多校区的建设,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信息化管理运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对于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涉及到它赖以实现的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应当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通讯技术培训和网络技术培训,并相应地学习现代化管理思想。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2、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顶梁柱,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往微观的方面来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既有规律性的程序性工作,又有突发性的非程序性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听之任之,随心所欲,那么,教学管理势必毫无头绪,混乱不堪,教学是否能顺利运行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更不敢奢谈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了。
  3、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由于受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潜意识中早已形成这样一种观点:管理者就是当官儿的,是领导和指挥被管理者的,被管理者就得听从管理者的意志。现代管理学提出管理以人为本,教务管理人员应该以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出发点。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一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意味着奉献。”的意识。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学校的教育事业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我们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分析,高等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三部分组成,三者的关系是教育者通过教育媒介作用于被教育者,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又是由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人员通过其教学直接作用于被教育者,教学管理是教学的派生物,相应地,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人员的派生出来的,其功能就是服务于教学人员的,因为受教育者来接收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接受教学人员的教学的,获取知识和增进技能。而不是来接受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的,如果真的是接受管理的话他们没有必要来学校,他们可以去别处实现目的。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既有被动性的一面,又有主动性的一面。被动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服从于政府和学校的方针、政策,服从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的决策和安排。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工作既有规律性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又有随机性的突发性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极积累和完善资料,丰富经验,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处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关系,既要认识工作形态上的被动性、从属性、辅助性和工作内容上的服务性,又要重视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工作的创造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强化创造艺术,善于观察和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颖的管理思想和艺术,增强解决教学管理环节中出现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文集(3)[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14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95
  [3]http://blog.cersp.com/7820990/1179370.aspx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72-01    新的高中思想品德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努力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皆科学。学生呼唤回归生活的教材和课堂。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他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是课堂。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探求科学奥秘、提高对数学知识兴趣的关键环节和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巩固、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弊端,结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客观地提出了“四个入手”,全面阐述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捷径。  关键词:思维能力 感性知识 新旧知识 提问设计 说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使用Delphi进行数据库开发过程有积累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Delphi 主-从表单 主-从报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87-01    一、主—从数据表单的制作    在进行数据管理时经常会遇到父表中的一条记录对应子表中的多条记录的主—从数据关系,如厂家与产品的关系,一个厂家可能生产多种产品,那么在显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现有高职制图教材中图样采用的投影体制与我国技术制图标准技术委员会1993年制定发布的GB/T14692的规定进行比较基础上,提出图样投影体制中采用单一的第一角画法的弊端及采用新投影体制补充第三角画法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教材编改及教学实施方案具体措施。  关键字:高职制图课 投影法 第一角投影 第三角投影 新投影体制 教材编改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大专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论述了研究性学习在大专层次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大专层次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75-0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日益受到了重视。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
期刊
摘 要:学生具有的隐性知识对其学习本身具有较大影响,既可能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又可能起到干扰和阻碍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促使学生隐性知识得以建构,这些途径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内隐学习,显性知识隐性化及共享隐性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内隐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95-02    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竞争时代的要求和当代教育的目标。然而,目前多数学校仍袭用旧的教育体制和观念,采用传统的东方式思维教导学生:重共性而轻个性,重求同思维而轻求异思维,多演绎和循序渐进而少归纳和浸透跳跃。这种教学方式与其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如说是培养记忆能力,它严重阻遏
期刊
摘 要: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受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感恩教育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从营造情境,渗透感恩意识;活动体验,培植感恩情怀;家园合作,巩固感恩行为的途径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6-01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加里宁  为人必有德,为师更须有德。何为师德?简而言之,师德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进行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时应具备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职业,从文化的传承、社会的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进行异地新校区建设,多校区办学与单一校区有诸多不同,存在着文化传承断裂、文化积淀不足、师生互动缺乏等不足。学风建设同样存在问题,如何加强新校区的学风建设,需要进行不断摸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校区 学风建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0-02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