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上,先声夺人的课前导语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悠扬乐章的序曲,令人倾心聆听;它好比开启新课的钥匙,领人登堂入室。新颖、巧妙、得体的导语,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轻松愉快,如沐春风,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产生教与学的共鸣。现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积累取几则示之,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我教学的快乐与幸福。
一、引用诗词名句激活课堂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把它们引进数学课堂,既可使课堂变得文采飞扬,又可使学生从经典诗词中获得隐含的数学信息,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教学《视图》时,我借用古诗词名句引入新课学习:“同学们,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啊!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从什么角度观察庐山的?”很多同学都神采飞扬地说:“横看、侧看、近看、在山中看。”这时我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回答得非常好。这首诗同时也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体现了我们观察物体的一些方法。今天的数学课就与诗中‘看’的角度有关,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视图。”如此妙用诗词名句,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虽然三言两语,却积极暗示了“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所得结果不同”的数学命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搭起了从语文学习到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感。
二、借用史话史料丰富课堂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数学教育和数学史乃至历史是分不开的。上课伊始,向学生适当介绍数学史话或有关的史料,导入新课学习,可以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精神、启发学生人格成长、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多种功效。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赵爽弦图”,接着这样导课:“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个图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此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同时勾股定理在西方却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证明了它。传说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毕达哥拉斯杀百牛宴请宾客,所以‘勾股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入,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建了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学生一旦对数学史和有关数学的信息着了迷,会乐此不疲。如果激起了他们课外搜集、积累的浓厚兴趣,那我们的数学教学可谓功德无量。
三、巧设悬念情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课前导语,可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以创设新奇的悬念情景,展示数学非凡的魅力,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会在追求“悬念”的驱使下,聚精会神,认真学习。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在课前,我把本节知识的结论提前告知了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让这名学生和班内的一个大家公认的数学尖子生比赛解方程(结果要说出该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结果可想而知:尖子生虽然解题的速度很快,但没有巧妙的方法,最终输给了该同学。此时我及时“解围”导课:“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吗?”同学们一致认为该同学有好的解方程方法。我接着说:“对,该同学学会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下面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方法。”这样的导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创造一种悬念情景,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求知状态,从而勤勤勉勉孜孜不倦地学。
四、开门见山导课
开门见山导课就是针对教材的特点,一上课就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说明本节课的课题,直接揭示教学意图,让学生课始就对“学什么”、“为什么学”,“要达到什么要求”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心理准备地精神饱满地与老师一起徜徉于魅力无穷的数学世界中。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着重研究运动的特点。有的运动是简单的,有的运动是由复合运动组合而成的。研究运动,应从简单的基本运动开始,先着手研究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平移、旋转、翻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平移。”
这样导课犹如写文章所讲究的“凤头”,简明扼要,学生一“耳”了然,能很快对准“焦点”,进入角色,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五、联系现实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上,如果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事例作为开课的“由头”,必然会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激活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这样导课:首先展示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学生议论声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呢。”“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的情况一样吗?”……同学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出新课学习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看法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堂学习。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扫除了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强化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的意识。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形成了这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们学习数学自然也就积极主动了。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引用诗词名句激活课堂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把它们引进数学课堂,既可使课堂变得文采飞扬,又可使学生从经典诗词中获得隐含的数学信息,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教学《视图》时,我借用古诗词名句引入新课学习:“同学们,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啊!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从什么角度观察庐山的?”很多同学都神采飞扬地说:“横看、侧看、近看、在山中看。”这时我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回答得非常好。这首诗同时也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体现了我们观察物体的一些方法。今天的数学课就与诗中‘看’的角度有关,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视图。”如此妙用诗词名句,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虽然三言两语,却积极暗示了“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所得结果不同”的数学命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搭起了从语文学习到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感。
二、借用史话史料丰富课堂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数学教育和数学史乃至历史是分不开的。上课伊始,向学生适当介绍数学史话或有关的史料,导入新课学习,可以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精神、启发学生人格成长、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多种功效。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赵爽弦图”,接着这样导课:“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个图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此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同时勾股定理在西方却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证明了它。传说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毕达哥拉斯杀百牛宴请宾客,所以‘勾股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入,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建了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学生一旦对数学史和有关数学的信息着了迷,会乐此不疲。如果激起了他们课外搜集、积累的浓厚兴趣,那我们的数学教学可谓功德无量。
三、巧设悬念情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课前导语,可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以创设新奇的悬念情景,展示数学非凡的魅力,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会在追求“悬念”的驱使下,聚精会神,认真学习。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在课前,我把本节知识的结论提前告知了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让这名学生和班内的一个大家公认的数学尖子生比赛解方程(结果要说出该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结果可想而知:尖子生虽然解题的速度很快,但没有巧妙的方法,最终输给了该同学。此时我及时“解围”导课:“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吗?”同学们一致认为该同学有好的解方程方法。我接着说:“对,该同学学会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下面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方法。”这样的导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创造一种悬念情景,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求知状态,从而勤勤勉勉孜孜不倦地学。
四、开门见山导课
开门见山导课就是针对教材的特点,一上课就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说明本节课的课题,直接揭示教学意图,让学生课始就对“学什么”、“为什么学”,“要达到什么要求”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心理准备地精神饱满地与老师一起徜徉于魅力无穷的数学世界中。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着重研究运动的特点。有的运动是简单的,有的运动是由复合运动组合而成的。研究运动,应从简单的基本运动开始,先着手研究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平移、旋转、翻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平移。”
这样导课犹如写文章所讲究的“凤头”,简明扼要,学生一“耳”了然,能很快对准“焦点”,进入角色,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五、联系现实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上,如果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事例作为开课的“由头”,必然会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激活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这样导课:首先展示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学生议论声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呢。”“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的情况一样吗?”……同学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出新课学习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看法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堂学习。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扫除了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强化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的意识。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形成了这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们学习数学自然也就积极主动了。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