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因为本末倒置的视觉诱惑。
Under Gmt Trees附送的拼图堪称几年来最佳唱片赠品。四块拼图,迷离色彩描绘抽象的土地和树木,前后左右上下正反偶尔正方形偶尔长蛇阵地倒腾,竟然都能凑出完整画面,严丝台缝各不相同。上瘾之余想想,除了这个东西,只怕再没什么能更好地比喻Efterklang了。着实可恶。
Efterklang真正受到密切关注是在2004年。
那年的专辑《Tripper》有着并不轻浮的电子味道,编词和作曲都令人印象深刻。强烈的叙事风格和存在感突出的配器最终博得喝彩,傲人成绩也让叶子厂喜上眉梢。
乐队核心成员五人众在2000年末的哥本哈根孤注一掷。多年来的历程与其比喻成终于开花结果,倒不若说十年树木。发芽在属于冬天的国度,热切地寻找温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果实不是终结,还有漫长的岁月等待生长。
然而从2007年《Under Giant Trees》这张EP开始,新的Efterklang开始破茧。与之前相比更加注重实感,更多元化,色彩更明亮。每一首都是截然不同的风貌。
到了《Parades》,他们在让人想起无数大牌时,已经建立并实践了自己的特色。民谣和Iaptop的因素消化其中,管弦乐的使用比之前更熟练,但仍然没想太强调它的恢宏博大啥啥的,只是单纯地作为表述感情的工具。编曲偶尔也有日本味道,错落飘渺的和声比起神明更似妖精。有时觉得实在不太像后摇也不难怪,分类本来也都是浮云。
难得的跟重要的,是新鲜感。
毕竟,对Efterklang来说,丹麦Mum或slgur Ros的名号还是第一印象,相似的北欧血缘恩赐了人们熟知的磅礴甜美沁凉等等。不过让他们跳脱出来的,绝不是这些。
2008年的重制单曲《Caravan》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如同传说里的植物,神性而静谧,生机却也是其它所不能及。
Efterklang并没有悲剧情结,他们有时简直充满悠扬喜悦——是显见的,藏不住的愉快,而不是讽刺性的。这似乎有点对不住他们与之类比的前辈们了。
他们擅长戏剧化的感情喧哗,投入但并非过激。是连贯顺畅,拥有开放式结局的电影。若神圣起来,不是苍凉只是大气。并不强求听众的思考,只要跟随内容展开就能同调。
换句话说,听他们的曲子并不太适合沉默,必须要跟着一起来做些什么才可以。即使是怪异挣扎的乐章也让人想活动起来,不通过身体根本无法释放它带来的情感。
现场更叫人浑身舒爽,想俯身其中,清醒的一刻同时也是迷失,就像身处在那块螺旋的拼图。富于画面感的乐队绝对说不上少,但能始终将音乐与视觉契合地如此完美,在Efterklang之前几乎未曾见过。生动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对应迷宫式展开的内容情节,各自成章,又表里如一。
“Parades”的影像宣传从广告开始就毫不含糊:大地晃动的瞬间,人群如惊涛拍打着建筑,世界失衡,进行乐曲也仿佛潮水倾覆丝毫不打算停歇,分明是重复却觉得一波比一波强,自己也被席卷而去的程度。
主打曲目“Mirador”无论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乐队特点的忠实体现。并不仅仅是首讨喜编排,吸引主流的作品而已。动画请来一直合作的艺术家Nan Na Hass操刀(这就是做出那个令人嫉妒的拼图的女人),讲的故事,也和那拼图是一个路线。
先去看MV当然是个逆流的方式,无关什么爱好者伦理,只是映像中偏离了音乐的部分往往让人迷惑。不过对于Efterklang这并不成问题,你将见识到真正的通感。
Efterklang的意思还得说一下:丹麦语里的“回响”。
是个有些空旷的名字,而他们表现的,恰恰是填满了这份空旷的,寄托于脚下土地的踏实情感。继而散发为枝条般柔韧、昭示生命力的旋律。
感伤要用简单的方式呈现,舞蹈冲动不能收敛,庄严是自省不受控制,压抑当了褒义词讲也和他们绝缘。
寒带国家海域偏僻小岛上生长的你们难道不该再沉重一点撒比戏一点么喂。
但是迈开的跳步中途的旋转,停不下来。
Under Gmt Trees附送的拼图堪称几年来最佳唱片赠品。四块拼图,迷离色彩描绘抽象的土地和树木,前后左右上下正反偶尔正方形偶尔长蛇阵地倒腾,竟然都能凑出完整画面,严丝台缝各不相同。上瘾之余想想,除了这个东西,只怕再没什么能更好地比喻Efterklang了。着实可恶。
Efterklang真正受到密切关注是在2004年。
那年的专辑《Tripper》有着并不轻浮的电子味道,编词和作曲都令人印象深刻。强烈的叙事风格和存在感突出的配器最终博得喝彩,傲人成绩也让叶子厂喜上眉梢。
乐队核心成员五人众在2000年末的哥本哈根孤注一掷。多年来的历程与其比喻成终于开花结果,倒不若说十年树木。发芽在属于冬天的国度,热切地寻找温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果实不是终结,还有漫长的岁月等待生长。
然而从2007年《Under Giant Trees》这张EP开始,新的Efterklang开始破茧。与之前相比更加注重实感,更多元化,色彩更明亮。每一首都是截然不同的风貌。
到了《Parades》,他们在让人想起无数大牌时,已经建立并实践了自己的特色。民谣和Iaptop的因素消化其中,管弦乐的使用比之前更熟练,但仍然没想太强调它的恢宏博大啥啥的,只是单纯地作为表述感情的工具。编曲偶尔也有日本味道,错落飘渺的和声比起神明更似妖精。有时觉得实在不太像后摇也不难怪,分类本来也都是浮云。
难得的跟重要的,是新鲜感。
毕竟,对Efterklang来说,丹麦Mum或slgur Ros的名号还是第一印象,相似的北欧血缘恩赐了人们熟知的磅礴甜美沁凉等等。不过让他们跳脱出来的,绝不是这些。
2008年的重制单曲《Caravan》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如同传说里的植物,神性而静谧,生机却也是其它所不能及。
Efterklang并没有悲剧情结,他们有时简直充满悠扬喜悦——是显见的,藏不住的愉快,而不是讽刺性的。这似乎有点对不住他们与之类比的前辈们了。
他们擅长戏剧化的感情喧哗,投入但并非过激。是连贯顺畅,拥有开放式结局的电影。若神圣起来,不是苍凉只是大气。并不强求听众的思考,只要跟随内容展开就能同调。
换句话说,听他们的曲子并不太适合沉默,必须要跟着一起来做些什么才可以。即使是怪异挣扎的乐章也让人想活动起来,不通过身体根本无法释放它带来的情感。
现场更叫人浑身舒爽,想俯身其中,清醒的一刻同时也是迷失,就像身处在那块螺旋的拼图。富于画面感的乐队绝对说不上少,但能始终将音乐与视觉契合地如此完美,在Efterklang之前几乎未曾见过。生动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对应迷宫式展开的内容情节,各自成章,又表里如一。
“Parades”的影像宣传从广告开始就毫不含糊:大地晃动的瞬间,人群如惊涛拍打着建筑,世界失衡,进行乐曲也仿佛潮水倾覆丝毫不打算停歇,分明是重复却觉得一波比一波强,自己也被席卷而去的程度。
主打曲目“Mirador”无论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乐队特点的忠实体现。并不仅仅是首讨喜编排,吸引主流的作品而已。动画请来一直合作的艺术家Nan Na Hass操刀(这就是做出那个令人嫉妒的拼图的女人),讲的故事,也和那拼图是一个路线。
先去看MV当然是个逆流的方式,无关什么爱好者伦理,只是映像中偏离了音乐的部分往往让人迷惑。不过对于Efterklang这并不成问题,你将见识到真正的通感。
Efterklang的意思还得说一下:丹麦语里的“回响”。
是个有些空旷的名字,而他们表现的,恰恰是填满了这份空旷的,寄托于脚下土地的踏实情感。继而散发为枝条般柔韧、昭示生命力的旋律。
感伤要用简单的方式呈现,舞蹈冲动不能收敛,庄严是自省不受控制,压抑当了褒义词讲也和他们绝缘。
寒带国家海域偏僻小岛上生长的你们难道不该再沉重一点撒比戏一点么喂。
但是迈开的跳步中途的旋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