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丰美,尤多麋鹿,亦庄是昔日的皇家园林。清末光绪年间,一所名为“鹿圈小学”的私塾诞生于此,重文尚学让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文化底蕴。琅琅书声中代代学童知书达理,成长为栋梁之材。今日的北京市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亦庄二小”)便是以私塾为前身,由多所学校撤并而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皇家园囿已成为新时代的“智造之城”。如何传承千年文脉、续写书香故事、展现时代新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考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亦庄二小将修身立德视为生命成长的“助推器”,将仪式教育具化为立体化的课程及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家校社协同搭建德育舞台,以德浸润、涵养学生的心灵,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在课程化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力”。
为校园德育破局
童年时代的梦想虽然朦胧,却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像启明星般指引着孩子前行,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学校确立了“为人生梦想而奔”的办学理念,在孩子对世界认知懵懂的阶段,致力于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美好而健康的人生梦想。无德不成人,良好的品德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美好梦想的前提。学校希望以德育为基,把立德树人的大课写在校园教育中、写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以奉献精神服务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
打破僵化的德育模式。想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审思明辨。在探索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上,我们发现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活动比较枯燥,固化成“规定动作”,师生参与积极性较低;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被动接受者。究其根源,在于教育目标不明确,活动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正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所说: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当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参与者,真正去体验和实践,并在互动中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才能将良好品质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打破僵化、闯出新路是德育从纸面走向行动的必然要求。
使灵动的教育走近人心。我国作为礼仪大国,自古以来,礼仪与仪式便伴随着国人的一生,为成长打下难忘的烙印。成童礼、弱冠礼等让人在特定的氛围下更深刻地理解了成长,明确了在不同人生阶段应该做的事。学校曾以感恩为主题,举办成长礼教育活动,获得专家和同仁的认可与好评。由此,结合对礼仪之邦的思考,学校提出了仪式教育,并将其作为主线来牵动德育活动和课程,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育人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学校不断提升趣味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注重全程参与,突出体验育人,有反思、有升华,让灵动的教育入脑入心。
赋予学生成长的力量
童年点滴难忘的回忆是成长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校通过关键事件涵养学生,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标记,在小学六年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核心素养融入仪式课程,分别设计了前课、中课及后课,对学生实行阶梯式培养。在庄重而充满幸福感的仪式中,学生夯实了思想品德,树立了人生信仰,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零为整,建立体系。为了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国家精神的引领下,亦庄二小不断优化德育活动,在开发仪式课程时,分别为不同年级学生设定了培养目标,学年内以其为核心安排活动并且指向同一育人目的。成体系的课程使思想教育有了连接性,当学生在一个活动中有所收获,他们将在同一系列的其他活动中继续加深感悟。核心培养目标引领若干点状活动,使德育成为一盘完整的棋,多元的仪式课程也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
遵循成长规律,科学育人。小学阶段是培养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本着有互动、有趣味、有体验等原则,学校为六个年级分别设定了育人内涵不同的“六礼”。“六礼”作为中课进行,配合注重体验的前课及强调实践的后课形成完整的仪式课程。
一年级入学礼以“博文约礼,多彩成长”为内涵。三天新生教育后于开学当天举行入学礼,经历学长引路、孝亲敬师、点智破蒙等环节正式开启人生新篇。二年级入队礼定位为“忠于祖国,心有榜样”。学生在学习少先队知识,形成对组织归屬感的初步认知后,通过隆重的入队礼感受入队的光荣,并且,学校在整个学年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情结。三年级学生通过志愿礼培养“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走进社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感。年末志愿礼上,倾听社会志愿者、教师、家长、学生榜样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故事,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升华自己的体验,播下公益的种子。四年级成长礼以“珍爱生命,懂得感恩”为主题。学生通过重返幼儿园、护花行动等感受教师和父母的辛劳,在国子监举行成长礼时,经“入太学、学六艺、拜孔子、诵孝经”等活动将感恩之情根植于心。五年级军营礼,学生走进军营,以“立行养正,敬党爱军”为目标站军姿、唱军歌、习军礼。通过养正教育提升自律能力,培养“大我”意识和家国情怀。六年级毕业礼,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奋发向上”。学生走进名校,感受高等学府的氛围。在“着毕业服、戴毕业帽、畅谈未来”的活动中,追忆校园生活,树立人生梦想。
仪式教育每年一礼,学生一年一个脚印,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美好记忆。学校与时俱进,每年对活动进行创新。以毕业礼为例,学校增加了木工体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精雕细刻的过程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用“走出去”搭建成长“快车道”。学校是服务学生的地方,只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育人水平才能为成长赋能。为了让学生对一年一礼充满期待,学校在立体化的课程外不断丰富仪式教育的内容。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就能有多远的未来,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跨出围墙,充分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企业、科技体验中心等资源,开设了“亦路同行”课程,带学生走出校门。以走进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入口处汽水空瓶搭建的巨大建筑让学生十分震撼,教师即兴介绍了废物利用的理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中用智慧为环保贡献力量。当学生惊讶于智能化的生产线可以在1分钟灌装百余瓶汽水时,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为了让“人文味”香飘课堂,学校将学生放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愿参与活动并从体验中有所收获;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对活动的建议及希望开设的课程都可以通过少代会反映,学校将参考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外教课、冰雪项目体验、“飞越中国”球幕飞行影院之行等都是接到学生的提案后开展的活动。
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探索精彩的世界,抓住每个细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学校以德育活动铺路架桥,打通学生成长的“快车道”。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了德育发展的瓶颈,使多彩教育的特色得以落实。
家校育人同向而行
学校的教育必须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办一所让师生和家长同学共长的学校是亦庄二小的理想,当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创设的终身学习的氛圍里不断成长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打造“成长共同体”,仪式教育坚持全员化原则,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延伸到教师和家长,强调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省自悟、拾级而上,进而增强育人实效。
将家长变成“合伙人”。家校教育思想保持同步,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在教育方面需要听取学校传递的科学理念。家长全程参与仪式教育,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也在接受品德教育、学习先进思想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不断反思和调整行为方式,成为孩子的榜样。学校拓展教育范围、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家长会、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培养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让教师成为“设计师”。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软实力,校长肩负着引领教师成长的使命。当教师参与到课程和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以德育人的深层思考,便能更好地执行教学工作,在仪式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中落实好育人目标。亦庄二小的教师不仅全员参与前课的活动教育、体验及后期的社会实践,引领学生点滴成长,也为成为课程“设计师”蓄力,投入更多精力开发优质课程,提升课程引领力,在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达成自我成长。此外,学校还围绕仪式教育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如班级文化理念分享、育人故事分享等,让教师在互研、互学、共识、共进中突破自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亦庄二小用思想引领成长,用行动彰显担当,以唤醒生命、植入信念的仪式教育记录下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凝心聚力把育人落向实处,培养“知是非、明善恶、辨美丑、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小学生,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作者系北京市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妍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皇家园囿已成为新时代的“智造之城”。如何传承千年文脉、续写书香故事、展现时代新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考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亦庄二小将修身立德视为生命成长的“助推器”,将仪式教育具化为立体化的课程及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家校社协同搭建德育舞台,以德浸润、涵养学生的心灵,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在课程化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力”。
为校园德育破局
童年时代的梦想虽然朦胧,却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像启明星般指引着孩子前行,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学校确立了“为人生梦想而奔”的办学理念,在孩子对世界认知懵懂的阶段,致力于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美好而健康的人生梦想。无德不成人,良好的品德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美好梦想的前提。学校希望以德育为基,把立德树人的大课写在校园教育中、写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以奉献精神服务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
打破僵化的德育模式。想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审思明辨。在探索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上,我们发现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活动比较枯燥,固化成“规定动作”,师生参与积极性较低;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被动接受者。究其根源,在于教育目标不明确,活动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正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所说: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当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参与者,真正去体验和实践,并在互动中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才能将良好品质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打破僵化、闯出新路是德育从纸面走向行动的必然要求。
使灵动的教育走近人心。我国作为礼仪大国,自古以来,礼仪与仪式便伴随着国人的一生,为成长打下难忘的烙印。成童礼、弱冠礼等让人在特定的氛围下更深刻地理解了成长,明确了在不同人生阶段应该做的事。学校曾以感恩为主题,举办成长礼教育活动,获得专家和同仁的认可与好评。由此,结合对礼仪之邦的思考,学校提出了仪式教育,并将其作为主线来牵动德育活动和课程,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育人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学校不断提升趣味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注重全程参与,突出体验育人,有反思、有升华,让灵动的教育入脑入心。
赋予学生成长的力量
童年点滴难忘的回忆是成长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校通过关键事件涵养学生,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标记,在小学六年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核心素养融入仪式课程,分别设计了前课、中课及后课,对学生实行阶梯式培养。在庄重而充满幸福感的仪式中,学生夯实了思想品德,树立了人生信仰,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零为整,建立体系。为了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国家精神的引领下,亦庄二小不断优化德育活动,在开发仪式课程时,分别为不同年级学生设定了培养目标,学年内以其为核心安排活动并且指向同一育人目的。成体系的课程使思想教育有了连接性,当学生在一个活动中有所收获,他们将在同一系列的其他活动中继续加深感悟。核心培养目标引领若干点状活动,使德育成为一盘完整的棋,多元的仪式课程也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
遵循成长规律,科学育人。小学阶段是培养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本着有互动、有趣味、有体验等原则,学校为六个年级分别设定了育人内涵不同的“六礼”。“六礼”作为中课进行,配合注重体验的前课及强调实践的后课形成完整的仪式课程。
一年级入学礼以“博文约礼,多彩成长”为内涵。三天新生教育后于开学当天举行入学礼,经历学长引路、孝亲敬师、点智破蒙等环节正式开启人生新篇。二年级入队礼定位为“忠于祖国,心有榜样”。学生在学习少先队知识,形成对组织归屬感的初步认知后,通过隆重的入队礼感受入队的光荣,并且,学校在整个学年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情结。三年级学生通过志愿礼培养“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走进社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感。年末志愿礼上,倾听社会志愿者、教师、家长、学生榜样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故事,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升华自己的体验,播下公益的种子。四年级成长礼以“珍爱生命,懂得感恩”为主题。学生通过重返幼儿园、护花行动等感受教师和父母的辛劳,在国子监举行成长礼时,经“入太学、学六艺、拜孔子、诵孝经”等活动将感恩之情根植于心。五年级军营礼,学生走进军营,以“立行养正,敬党爱军”为目标站军姿、唱军歌、习军礼。通过养正教育提升自律能力,培养“大我”意识和家国情怀。六年级毕业礼,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奋发向上”。学生走进名校,感受高等学府的氛围。在“着毕业服、戴毕业帽、畅谈未来”的活动中,追忆校园生活,树立人生梦想。
仪式教育每年一礼,学生一年一个脚印,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美好记忆。学校与时俱进,每年对活动进行创新。以毕业礼为例,学校增加了木工体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精雕细刻的过程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用“走出去”搭建成长“快车道”。学校是服务学生的地方,只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育人水平才能为成长赋能。为了让学生对一年一礼充满期待,学校在立体化的课程外不断丰富仪式教育的内容。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就能有多远的未来,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跨出围墙,充分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企业、科技体验中心等资源,开设了“亦路同行”课程,带学生走出校门。以走进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入口处汽水空瓶搭建的巨大建筑让学生十分震撼,教师即兴介绍了废物利用的理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中用智慧为环保贡献力量。当学生惊讶于智能化的生产线可以在1分钟灌装百余瓶汽水时,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为了让“人文味”香飘课堂,学校将学生放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愿参与活动并从体验中有所收获;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对活动的建议及希望开设的课程都可以通过少代会反映,学校将参考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外教课、冰雪项目体验、“飞越中国”球幕飞行影院之行等都是接到学生的提案后开展的活动。
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探索精彩的世界,抓住每个细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学校以德育活动铺路架桥,打通学生成长的“快车道”。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了德育发展的瓶颈,使多彩教育的特色得以落实。
家校育人同向而行
学校的教育必须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办一所让师生和家长同学共长的学校是亦庄二小的理想,当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创设的终身学习的氛圍里不断成长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打造“成长共同体”,仪式教育坚持全员化原则,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延伸到教师和家长,强调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省自悟、拾级而上,进而增强育人实效。
将家长变成“合伙人”。家校教育思想保持同步,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在教育方面需要听取学校传递的科学理念。家长全程参与仪式教育,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也在接受品德教育、学习先进思想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不断反思和调整行为方式,成为孩子的榜样。学校拓展教育范围、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家长会、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培养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让教师成为“设计师”。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软实力,校长肩负着引领教师成长的使命。当教师参与到课程和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以德育人的深层思考,便能更好地执行教学工作,在仪式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中落实好育人目标。亦庄二小的教师不仅全员参与前课的活动教育、体验及后期的社会实践,引领学生点滴成长,也为成为课程“设计师”蓄力,投入更多精力开发优质课程,提升课程引领力,在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达成自我成长。此外,学校还围绕仪式教育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如班级文化理念分享、育人故事分享等,让教师在互研、互学、共识、共进中突破自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亦庄二小用思想引领成长,用行动彰显担当,以唤醒生命、植入信念的仪式教育记录下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凝心聚力把育人落向实处,培养“知是非、明善恶、辨美丑、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小学生,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作者系北京市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