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 ,由于其便于广泛开展,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探索合唱教学的意义以及合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合唱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合唱作品;歌唱技巧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路,以就教于方家。
一、 合唱教学应为我国音乐教育主要教学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识,学习器乐演奏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在基层,由于音乐教师和音乐器材的缺乏,大部分家庭也没有条件买乐器,尤其是在人口占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更是没有条件学习乐器,音乐教育的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开展合唱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可以说是我们普及音乐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 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 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合作艺术,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应避免“个性”,去掉个人突出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彼此照应,训练大家有所控制地歌唱,互相合作地唱出统一的音色。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总之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在合唱训练中互相聆听。
六、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其次,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组织演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总之,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东霞,浅谈合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音乐天地,2007,(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合唱作品;歌唱技巧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路,以就教于方家。
一、 合唱教学应为我国音乐教育主要教学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识,学习器乐演奏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在基层,由于音乐教师和音乐器材的缺乏,大部分家庭也没有条件买乐器,尤其是在人口占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更是没有条件学习乐器,音乐教育的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开展合唱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可以说是我们普及音乐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 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 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合作艺术,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应避免“个性”,去掉个人突出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彼此照应,训练大家有所控制地歌唱,互相合作地唱出统一的音色。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总之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在合唱训练中互相聆听。
六、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其次,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组织演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总之,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东霞,浅谈合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音乐天地,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