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阅读应是有明确预定目标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设计并组织的特定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即课堂阅读是在动态的课堂结构中进行的,这种动态结构首先表现为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和组合。教师要认真剖析这种课堂心理流向,把握其特点与规律,才能为阅读教学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流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感情活动的有机统一的综合体,依据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征,一个完整而有价值的阅读过程,要经历由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的复杂心理过程。而课堂阅读应是有明确预定目标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设计并组织的特定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即课堂阅读是在动态的课堂结构中进行的,这种动态结构首先表现为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和组合。教师要认真剖析这种课堂心理流向,把握其特点与规律,才能为阅读教学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一、初读感知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学生在进入初读时,开始的思维沿着作者的文思流向而流动,但它并不停留在对字、词、句、篇的自觉感知上,而是在感知的同时,思路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超越。这时联想成为超越的中介而纳入初读感知的心理活动过程,再造想象便成为这一心理活动过程的主要方式。由于“联想”的心理流向,总是同读者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记忆表象和智力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当一进入初读阶段,感知就必然纳入了读者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有关表象和潜在智力因素,从所读文章的客观内容中引出自己的主观联想,从而想到读物内容、人物、画面以外的某些内容、某些人物和某些画面。像学生读到朱自清的《春》,就有可能从“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场景描写中,立即勾起对过去生活中同伴一块玩耍、嬉戏趣事的联想,有的会借这种联想,对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褒贬,形成直觉性评价,甚至还会从这种评价进而引发对新的生活图景的向往。阅读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授受,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实现知识转化,迁移的过程中,实现智能活化、情操陶冶、意志培养、人格完善的复合过程。教学心理流向便是这一“化学”过程中的思维流动。阅读教学心理流向的质和量,不仅影响教学知识目标的实现,更会影响智能目标、情意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然而,心理流向是很不稳定的,它的可变性,要求阅读教学进行之前要周到全面地预想其可能的变化,又要求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预想的安排,随时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
二、深读理解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流向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推进,到了深读理解阶段,此时学生的思路,不仅沿着由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同时也从已知的问题中去寻求与其相似或相关问题的发现,进行思维上的迁移。这种阅读的理解过程,绝非是在学生头脑中原封不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复制出作者的本意,更不是被动接受读物给定的东西,而是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现新的东西,使理解注入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创造性思考。据此,我们认为深读理解过程是带有明显的主动探索和锐意求新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作者进行“心理位置互换”,更好地再现作者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调遣学生最佳学习心态和促使其敢于进行创造尝试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刻意求新,有效调动起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使创造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三、研读鉴赏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研读鉴赏,就是通过熟读精思,旨在重新评价作品和鉴别欣赏其中的精华,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审美创造心理过程。学生不仅在于重新评价和鉴赏作品的精华,同时要进一步在深读理解过程中获得聚集点的基础上,对提取的精华在审评中加以重新组合,并从中寻找出能形成新的假说、新的认识的途径。所以研读鉴赏的过程,既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由表及里的审评过程,又是由审评中寻求心得发现的由表及里的引发过程。因个体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同一篇文章的鉴赏评价,也会是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的《红楼梦》,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正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四、迁移创造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流向主要表现为联想迁移的超越性。这时的联想,并不像初读感知时局限于阅读材料本身的直觉映像基础上的联想,而是以发掘阅读材料精髓之处的暗示点与起发点为突破口,超越读物本身并最终引发出创造想象思维成果的联想,是在对读物创造性理解、鉴赏、评价基础上的超越而想象出来的新思想、新形象、新意境。迁移创造时的这种心理流向,是前边各个阶段阅读心理运行轨迹的延續、发展和深化。老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心理流程优化之研究;编号:FJJKXB16-110)。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流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感情活动的有机统一的综合体,依据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征,一个完整而有价值的阅读过程,要经历由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的复杂心理过程。而课堂阅读应是有明确预定目标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设计并组织的特定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即课堂阅读是在动态的课堂结构中进行的,这种动态结构首先表现为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和组合。教师要认真剖析这种课堂心理流向,把握其特点与规律,才能为阅读教学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一、初读感知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学生在进入初读时,开始的思维沿着作者的文思流向而流动,但它并不停留在对字、词、句、篇的自觉感知上,而是在感知的同时,思路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超越。这时联想成为超越的中介而纳入初读感知的心理活动过程,再造想象便成为这一心理活动过程的主要方式。由于“联想”的心理流向,总是同读者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记忆表象和智力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当一进入初读阶段,感知就必然纳入了读者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有关表象和潜在智力因素,从所读文章的客观内容中引出自己的主观联想,从而想到读物内容、人物、画面以外的某些内容、某些人物和某些画面。像学生读到朱自清的《春》,就有可能从“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场景描写中,立即勾起对过去生活中同伴一块玩耍、嬉戏趣事的联想,有的会借这种联想,对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褒贬,形成直觉性评价,甚至还会从这种评价进而引发对新的生活图景的向往。阅读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授受,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实现知识转化,迁移的过程中,实现智能活化、情操陶冶、意志培养、人格完善的复合过程。教学心理流向便是这一“化学”过程中的思维流动。阅读教学心理流向的质和量,不仅影响教学知识目标的实现,更会影响智能目标、情意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然而,心理流向是很不稳定的,它的可变性,要求阅读教学进行之前要周到全面地预想其可能的变化,又要求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预想的安排,随时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
二、深读理解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流向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推进,到了深读理解阶段,此时学生的思路,不仅沿着由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同时也从已知的问题中去寻求与其相似或相关问题的发现,进行思维上的迁移。这种阅读的理解过程,绝非是在学生头脑中原封不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复制出作者的本意,更不是被动接受读物给定的东西,而是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现新的东西,使理解注入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创造性思考。据此,我们认为深读理解过程是带有明显的主动探索和锐意求新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作者进行“心理位置互换”,更好地再现作者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调遣学生最佳学习心态和促使其敢于进行创造尝试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刻意求新,有效调动起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使创造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三、研读鉴赏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研读鉴赏,就是通过熟读精思,旨在重新评价作品和鉴别欣赏其中的精华,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审美创造心理过程。学生不仅在于重新评价和鉴赏作品的精华,同时要进一步在深读理解过程中获得聚集点的基础上,对提取的精华在审评中加以重新组合,并从中寻找出能形成新的假说、新的认识的途径。所以研读鉴赏的过程,既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由表及里的审评过程,又是由审评中寻求心得发现的由表及里的引发过程。因个体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同一篇文章的鉴赏评价,也会是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的《红楼梦》,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正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四、迁移创造时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构想
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流向主要表现为联想迁移的超越性。这时的联想,并不像初读感知时局限于阅读材料本身的直觉映像基础上的联想,而是以发掘阅读材料精髓之处的暗示点与起发点为突破口,超越读物本身并最终引发出创造想象思维成果的联想,是在对读物创造性理解、鉴赏、评价基础上的超越而想象出来的新思想、新形象、新意境。迁移创造时的这种心理流向,是前边各个阶段阅读心理运行轨迹的延續、发展和深化。老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心理流程优化之研究;编号:FJJKXB16-1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