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艺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课堂提问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广大政治教师讲究提问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提问艺术;课堂教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0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问艺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具体表现在:提问随意,不加选择;问无重点,遍地撒网;只追求提问的数量,不追求提问的质量,只注重学生“做答”,忽视学生“提问”。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广大政治教师讲究提问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一、要有点睛之妙
关键之处智慧的一问,能让人豁然开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力求画龙点睛。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
(一)因“材”施问
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时政素材、学生生活素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善于抓住教学重难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学生学习的易错点、易混点设计出有品位、有品质的问题。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时,有位教师针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节课的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本节课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巧设问题,如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人们的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针对教学的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2)在当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既加深了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明白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正确的消费观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
(二)因“人”施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备问”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为此,教师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可以通过发放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找学生谈心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等,从而出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既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因“问”而得到发展。
(三)因“时”而问
有效提问是一门艺术,除了精心备问外,还要审时度势,择时而问。提出问题的时机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过早,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过迟,就会失去提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提问,才能发挥提问应有的作用。如: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以问“提”神;当学生情绪低沉时,以问“激”情;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以问“启”思。
二、要有启思之效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最本质的是思维的投入。任何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把握提问的技巧,使提问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呢?问题本身有思考的价值,才能一“问”激起千层浪,师生在问答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因此,教师要做到:学生不经思考马上能回答的问题不问,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也回答不出的问题不问。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揭开神秘货币的面纱》时,在学生认识了货币以后,提问学生:根据货币的职能,试述人民币为什么能在市场上买到东西?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个过程:调动和运用货币及其职能的知识,比较我国人民币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根据纸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的职能,推论人民币作为纸币的作用的过程。“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教师经常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会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集中而分散,由分散而集中,思考更加灵活,思维更加开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要有激趣之味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性较强,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社会热点、地方资源、学生生活素材为背景,创设问题,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四、要有创造之火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因此,课堂提问中不能总是教师问,学生答,而应该变“问学生”为“学生问”。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我们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唤起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可以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质疑,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总之,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对于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例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质疑,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们平时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经常变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导致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哪些?供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涨跌有何影响?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又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价格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针对学生的一连串问题,教师应先诱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点拨提升。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敢于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这样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总之,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永远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个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究的冲动。
【作者简介】张志红,江苏省盐城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扬州大学学报》、《初中教学研究》《中学生学习方法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论文《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学生体验》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提问艺术;课堂教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0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问艺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具体表现在:提问随意,不加选择;问无重点,遍地撒网;只追求提问的数量,不追求提问的质量,只注重学生“做答”,忽视学生“提问”。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广大政治教师讲究提问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一、要有点睛之妙
关键之处智慧的一问,能让人豁然开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力求画龙点睛。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
(一)因“材”施问
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时政素材、学生生活素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善于抓住教学重难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学生学习的易错点、易混点设计出有品位、有品质的问题。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时,有位教师针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节课的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本节课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巧设问题,如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人们的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针对教学的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2)在当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既加深了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明白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正确的消费观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
(二)因“人”施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备问”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为此,教师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可以通过发放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找学生谈心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等,从而出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既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因“问”而得到发展。
(三)因“时”而问
有效提问是一门艺术,除了精心备问外,还要审时度势,择时而问。提出问题的时机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过早,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过迟,就会失去提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提问,才能发挥提问应有的作用。如: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以问“提”神;当学生情绪低沉时,以问“激”情;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以问“启”思。
二、要有启思之效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最本质的是思维的投入。任何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把握提问的技巧,使提问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呢?问题本身有思考的价值,才能一“问”激起千层浪,师生在问答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因此,教师要做到:学生不经思考马上能回答的问题不问,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也回答不出的问题不问。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揭开神秘货币的面纱》时,在学生认识了货币以后,提问学生:根据货币的职能,试述人民币为什么能在市场上买到东西?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个过程:调动和运用货币及其职能的知识,比较我国人民币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根据纸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的职能,推论人民币作为纸币的作用的过程。“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教师经常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会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集中而分散,由分散而集中,思考更加灵活,思维更加开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要有激趣之味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性较强,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社会热点、地方资源、学生生活素材为背景,创设问题,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四、要有创造之火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因此,课堂提问中不能总是教师问,学生答,而应该变“问学生”为“学生问”。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我们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唤起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可以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质疑,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总之,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对于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例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质疑,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们平时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经常变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导致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哪些?供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涨跌有何影响?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又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价格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针对学生的一连串问题,教师应先诱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点拨提升。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敢于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这样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总之,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永远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个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究的冲动。
【作者简介】张志红,江苏省盐城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扬州大学学报》、《初中教学研究》《中学生学习方法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论文《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学生体验》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