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走向自主合作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同时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学会倾听,乐于合作,走向社会,投向作文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一.实践对话,言语因交流而鲜活
  在阅读学生的习作时,许多教师一面慨叹学生词汇的匮乏、语言的平淡、思想的浅薄,一面又千方百计为“扮靓”学生的习作而巧施“脂粉”,灌输各种写作技巧,堆砌华美辞藻,这种做法只能造成学生“自我话语”的缺失,永远重复“他人话语”。因此,只有实践对话,为学生提供锤炼语言、历练思想的机会,才能发展学生的“自我话语”。
  营造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激活学生对话的前提。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赞赏激励、不失时机的点拨引导,都可以催生学生鲜活的语言。
  丰富学生“自我话语”的主要途径,在于引导学生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己对话,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积淀人生阅历,历练思想情怀。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勤于挖掘,精心引导,学生的作文会变得灵动而多彩,丰富而充盈。
  有一次开学初,我发现教室后的黑板报图案新颖别致,版面匠心独运,选文精练隽永,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围绕黑板报展开讨论,学生们妙语连珠。然后让学生以此为话题作文,佳作迭出。不妨回味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断:
  一期小小的黑板报,好多同学都发表了议论,同学们思考如此之多,看得如此之细,讲到了考试方法,讲到了生活的道理,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师的高明!我想,从小事中去发现、挖掘,是我们学习的最大乐趣!(《处处留心皆学问》杨田)
  读完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觉得插图配得比较美,有的觉得文章选得很精彩,还有的认为版式设计新颖灵活。总之一个字——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常常成为遗憾。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遗憾,渐渐地认为身边的一切是多么的平淡琐屑,百无聊赖,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丽》张文静)
  几笔流畅的线条,一幅幅简洁的插图,再加上秀丽的粉笔字,便构成了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黑板报。飞扬的线条,飞扬的汉字,飞扬的花朵,飞扬着一个五彩的青春!(《一道亮丽的风景》张莹)
  实践对话的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其间的愉悦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精彩,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习作时的一幕:
  “写好了吗?我写得一定最差。”A同学挡着自己的作品说。“没事儿,别谦虚了,让我们欣赏欣赏嘛!”B同学说着看起了A的“作品”。“不错嘛,语言简洁,通俗易懂。”C同学赞扬道,又顿了顿:“只是不太生动。”“嗯,我觉得加上一些细节描写,更加精彩。”我接着C的话说。A原本有些害羞的脸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二.学会倾听,才情因专注而灵动
  写作不仅是对话的过程,同时也在倾听,用耳、用眼、用心去倾听,正如清代张潮所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在声音中静观自然,俯察宇宙,通晓人情事理,领悟人生真谛。王尚文教授认为:“倾听与写作同行,倾听之我一面倾听自我心声,一面倾听言语的声音,监察双方的共振程度,发现落差,提醒并要求写作之我努力缩小言语形式和表达意向、意图的差距,从而消除落差,融合视域。”
  写作倾听的意义首先在于引导学生倾听自我心声。我要求学生在每篇习作后附上“后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习作完成后的反思习惯,倾听自我心声,明确创作意图,明晰文章思路,总结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在互改作文时,可以借鉴写作方法,批改的针对性更强,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学生作文时的心灵轨迹,批语更有指导性。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窗外的一棵高大葱郁的朴树为话题作文,有两位学生在“后记”中这样写到:
  我一向不注意观察身边事物,但有一次不经意间从三楼向窗外望去,便发现了这一片美丽的风景,朴树、银杏、紫藤萝三者合一,是那样和谐而又美丽,于是把主题确定为“合作才会成功”。写法上我用了三个片段,分别用童话的形式来描述事物,写出了三种植物不同的特点,选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富情感性。我认为文章含蓄为贵,结尾运用抒情,言简意赅。(张媛《朴树·银杏·紫藤萝》)
  看到窗外的朴树,不得不联想到歌手朴树,之所以喜欢朴树,是因为朴树不像其他的娱乐圈人自大而奢侈,他的音乐底蕴就是朴素,彻头彻尾的朴素,就像穿梭不息的鱼群中的泡泡透明澄澈,而这种品质正如窗外的朴树,没有紫藤罗的婀娜娇艳,没有银杏的挺直秀颀,只有一颗纯净的心灵。(陶馨竹《朴树·朴树》)
  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倾听言语心声,诵读品味,反复推敲,力求言辞声音的准确美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学会倾听,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在听取他人文章时,仿佛都在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进而感到“他者”的美好,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三.倡导合作,文思因碰撞而精彩
  有一份调查表明,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第一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尽管写作是个人化行为,带有隐秘色彩。但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显然有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借鉴结构的技巧,增添思想的深度,也有助于感情的互通、语言的润色以及合作探究的深入化。
  如围绕“劣质奶粉事件”,指导学生整合信息,引发深度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到“中青网评论频道”、南方网“劣质奶粉”评论等专栏淘金寻宝,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再集中交流。一个个发言精彩纷呈:
  有的说,打假,刻不容缓!在我们身边,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分分秒秒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该是根治的时候了。   有的目光关注到社会深层:欠薪、失学、工伤事故、劣质种子与化肥、甚至黑网吧下乡,当一些奸商专挑农民下手的时候,我们的法律与政府非出重拳不可!
  还有的引发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岂容漠视!劣质奶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对于百姓痛苦的漠视、对于生命的漠视。我们何时才能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
  为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确定主题,有的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从生产、销售商角度出发,应该唤醒他们的良知;有的从监管部门角度出发,应该加大管理惩治力度;有的还联系“诚信”、“责任”、“关爱”等一系列关键词确立了文章的中心。后来有2篇习作分别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作文评点报》上。
  由此不禁想到钱理群教授所说的话:“进行群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语言交流,青少年是有很高的积极性和极强的创造力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会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语言环境,整个教学群体将在相互激励、促进中,得到知识的不断增长与精神的不断升华。”
  四.锐意创新,写作不仅在课堂
  写作从来就是为了表达心声;写作从来不局限于课堂。课堂上的写作,“习得”必要的写作方法;课堂外的写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更为从容的思考时间,可以记录心的轨迹,情的脉动。因此,我们与其殚精竭虑批改作文,不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可以写写日记、书信、演讲稿、随笔等大块文章,释放内心情愫,演绎花样年华;也可撰写对联、广告词、座右铭、赠言格言等,在方寸天地锤炼语言,升华内涵;如果条件允许,更可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激扬文字,挥洒激情……
  在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后,我让学生以“端午”为话题,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发“短信”,学生们才思泉涌:
  盛楠:阵阵粽子香,是我送去的串串思念;杯杯雄黄酒,是我递去的深深祝福。
  杨华云:夜空中,我为你摘下一颗星星;清风中,我为你留下一丝清凉;蓝天中,我为你采下一片白云;在这粽子飘香的季节,我为你送上一份希望,愿你的人生路永远辉煌。
  陈晨:燕尾剪出了翠艾,麦叶托起了粽子。家家户户喜洋洋,老老少少笑满堂。盘子里的粽子,心窝里的祝福,顺着蒲叶尖流淌。端午的喜悦,在水中蒸发,弥漫在金黄的大地上……
  同时许多学生围绕此话题写了随笔,体裁多样,构思独特,描写生动,语言清新,时有创新的火花绽放。如以下几组:
  合作赢得成功 《我合作·我快乐·我成功》 (记叙文)
  思念亲人 《又到端午日》(诗歌)
  现代化通讯缩短心灵距离 《短信:沟通无极限》 议论文)
  民俗文化内涵丰富 《艾叶·粽子·五色丝线》 (散文)
  在狭窄的校园空间中,学生作文的情感必然是单一的,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的色彩。我们必须拓展学生写作空间,推崇个性化的体验。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自主合作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的理解的生动的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成为健全个体心智、完成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
  苗万宏,教师,现居江苏宝应。
其他文献
在德国,音乐创作和音乐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归属.前者重视音乐实践,侧重技术训练,隶属于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而后者则被看成是人文学科,侧重精神领域的研究,归类于综合大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实施多年.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对英语有了一定认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运用.在学习这门语言的同时,他们也接触到了不少西方文化,如KFC、NBA、好莱坞等西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语言和文化,并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总部担任同声传译。 Peking University S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
期刊
通过统计分析四川省1996~1998年3年的医药卫生查新课题,评价该省医药卫生科研状况.
期刊
Seize Extra Chances After Classrn海南大学李素芳rnAs saying goes that a man who is quite successful is good at grasping extra chances once they meet1.That demand
一、简历常曾刚,笔名曾刚、司马泉清,1924年出生,汉族,陕西米脂人,编审。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群众音乐》主编、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视野,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指导学生阅读,扩大其阅读面,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品质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已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自主阅读,阅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