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老师应当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认识自己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以端正课文预习的态度;二要注意分层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通读”“览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学会运用简洁有效的标记和批注,使课前预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预习 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新课标的出台并没有能够真正革除应试教育留下的诟病。在各级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小学中仍然是外语教学和数理化的天下,学生中普遍弥漫着漠视语文学习的思想,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学所肩负的远远不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和文化引领。换言之,“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绝不能仅仅只为一时一地的考试,更多的应该是能够让他们受用一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如叶开所说,“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运用语言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可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恰恰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在夹缝中艰难前行的今天,语文教师越是应当坚守语文教学的本位,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面对语文教学,而指导学生在端正学科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科学预习则是落实好我们使命的第一步。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端正预习的态度
1.宏观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象有了正确的价值认识,明确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预习的方式方法上寻求提高预习效果的渠道,而是应当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作为最基础的预习指导。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每一个社会个体自身成长的基础性需要,是学好其它科目知识的先决条件,更是传承先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有效的渠道。而且,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只有做好了这样的价值观指导,才可以说我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态度基础,我们才能有进一步去指导学生具体的预习行为的底气。
2.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语文能力的不足
认清了语文的学科价值,形成了较为积极的学习倾向,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预习指导就一定会卓有成效,还必须从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各自语文能力的不足。个性化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面对一个班级的所有成员,语文老师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均获得了水平相当的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也不能指望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保持同样的进度水平。学生会因为智力类型的不同和态度、方法的差异而造成现有的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的局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通过调查、测试等方式,找到他们各自在语文能力上的不足,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做好准备。
3.态度上要求学生独立自主
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体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预习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够,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预习成果,在之后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拿出自己独特的分享资本,给自己新的启发,给别人新的借鉴。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促进课堂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
1.语文预习的两个“ABC”
这里的“ABC”是指不同的层次,既是对学生的分层,也是对文本材料预习要求的分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向他们明确各自的预习重点。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预习模式下,有些學生望而生畏而部分学生味若嚼蜡的弊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分别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期达到弥补薄弱,逐步提高的预习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明确把握其学习的不足:A类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疏于字词常识的识记,属于语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B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不足,懒于阅读,方法欠缺,属于学习中等的学生;C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均衡,言语赏析能力是其学习的重点,属于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将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也对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A类包括文体判断、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生字词注音释义等;B类包括文体要素提炼、文段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小结和感情基调把握等;C类包括修辞赏析、基本写法归纳、结构技巧判断、言语表达分析等。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明确要求A类学生需完成对应的A类预习内容;B类学生需完成A、B两类预习内容,但以B类内容为重点;C类学生兼顾三类预习内容,但以C类内容为重点。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后一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完成上一层次的预习内容。
2.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和批注指导
(1)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学科预习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所有的预习内容都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完成。预习中的阅读可以分为“通读”“览读”和“赏读”,分别对应于上文所述的三个层次的预习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预习 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新课标的出台并没有能够真正革除应试教育留下的诟病。在各级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小学中仍然是外语教学和数理化的天下,学生中普遍弥漫着漠视语文学习的思想,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学所肩负的远远不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和文化引领。换言之,“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绝不能仅仅只为一时一地的考试,更多的应该是能够让他们受用一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如叶开所说,“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运用语言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可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恰恰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在夹缝中艰难前行的今天,语文教师越是应当坚守语文教学的本位,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面对语文教学,而指导学生在端正学科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科学预习则是落实好我们使命的第一步。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端正预习的态度
1.宏观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象有了正确的价值认识,明确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预习的方式方法上寻求提高预习效果的渠道,而是应当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作为最基础的预习指导。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每一个社会个体自身成长的基础性需要,是学好其它科目知识的先决条件,更是传承先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有效的渠道。而且,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只有做好了这样的价值观指导,才可以说我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态度基础,我们才能有进一步去指导学生具体的预习行为的底气。
2.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语文能力的不足
认清了语文的学科价值,形成了较为积极的学习倾向,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预习指导就一定会卓有成效,还必须从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各自语文能力的不足。个性化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面对一个班级的所有成员,语文老师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均获得了水平相当的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也不能指望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保持同样的进度水平。学生会因为智力类型的不同和态度、方法的差异而造成现有的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的局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通过调查、测试等方式,找到他们各自在语文能力上的不足,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做好准备。
3.态度上要求学生独立自主
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体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预习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够,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预习成果,在之后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拿出自己独特的分享资本,给自己新的启发,给别人新的借鉴。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促进课堂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
1.语文预习的两个“ABC”
这里的“ABC”是指不同的层次,既是对学生的分层,也是对文本材料预习要求的分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向他们明确各自的预习重点。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预习模式下,有些學生望而生畏而部分学生味若嚼蜡的弊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分别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期达到弥补薄弱,逐步提高的预习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明确把握其学习的不足:A类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疏于字词常识的识记,属于语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B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不足,懒于阅读,方法欠缺,属于学习中等的学生;C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均衡,言语赏析能力是其学习的重点,属于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将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也对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A类包括文体判断、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生字词注音释义等;B类包括文体要素提炼、文段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小结和感情基调把握等;C类包括修辞赏析、基本写法归纳、结构技巧判断、言语表达分析等。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明确要求A类学生需完成对应的A类预习内容;B类学生需完成A、B两类预习内容,但以B类内容为重点;C类学生兼顾三类预习内容,但以C类内容为重点。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后一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完成上一层次的预习内容。
2.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和批注指导
(1)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学科预习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所有的预习内容都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完成。预习中的阅读可以分为“通读”“览读”和“赏读”,分别对应于上文所述的三个层次的预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