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疏导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始着手培养孩子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
  针对当前小学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贫困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贫困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都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等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多数贫困生的家长,因为家庭贫困,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望子成龙心,望女成凤”心切,所以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又因为文化水平低,管理孩子的方法不当,有的甚至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3.个人认知影响
  贫困多由家庭地理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应该说,对于绝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家庭经济贫困都不是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贫困既不是缺点,也不是耻辱。但有些贫困生却把贫困当成无能或耻辱,并因此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4.学校教育的误区
  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学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现象。
  二、针对小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小学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二)防患未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开设心理教育讲座 ,定期培训教师,使之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是随之派生的产物。作为受家庭与学校、社会等多重爱护和指导的学生,仍无法例外地接受各种心理困扰。他们自身的心理负荷是否合理,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构成是否正确,能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韧性以及独立、判断、决定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这种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运用,以意志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发展规律。
  2.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去,为此,担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3.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长辈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决定的经验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这目的的体验活动,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等。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独立性,表现出坚韧与自制,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
  4.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任课老师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课老师还远远不够,对于更深层次的学生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采取更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志类型,采取个别辅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总之,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对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使他们从小就能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正视自己、正视人生、改善自己的能力,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分析、自我振作、自我强化、自我优化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美好的形象做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成功人,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忘的新时代的教育重任。
其他文献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
早在2014年我在偏远的山区小学南浦小学支教时,发现该校学生基本是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在外工作,孩子由祖辈监管,没父母督促和指导,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温暖,在心理上比较孤独;在学习上散漫自由,小孩子课外时间都是玩手机、看电视,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当时我想,要是有生动活泼的微课,除了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使用微课来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效果。抱着这个理念,我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资本之一。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广为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美术活动对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有着其它活动不可代替的作用。下面,我就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外出务工,老年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保姆”。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认为能把孩子的吃穿、冷热照顾好就行,至于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学校老师或父母的事。他们认为有些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有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让其顺其自然;也有的则以现在
期刊
校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并不是被所有人所熟知,或许大多人只是知道一些表面的教育模式,那么对校外教育教师的要求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如果设定一个问题“校外教育教师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特质?”估计大多数人只能回答:“专业知识强就可以。”其实我们还要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员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特别是对于我们安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这所免费校外教育机构美术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名“课者”
期刊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教学机构在对美术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术和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学习美术并不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我们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可以培养自身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同时,在这个丰富的舞台上,要对美术的相关特点进行了解,让我们知道美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姿多彩。所以,通过对新课程的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我国培养了全面发展的
期刊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普及,信息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众多的交流工具当中,微信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自微信2011年问世以来,短短数年时间,基本实现了微信的商业化、社交化、平台化,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之深远可谓是有目共睹。微信公众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及扩展接口,如消息群发,用户管理等。利用微信平台的实时通讯和关键词回复等功能,可更高效、更方便的解决了学生
期刊
“父母在远方,身邊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近年来,由于农村大多学生家长都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甚至是情感上都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结果造成他们学习马虎,生活邋遢,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给学校,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作为班主任,对这部分留守儿童,应该
期刊
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學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和谐共创的意义过程。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困生”一词,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学习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都是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了,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德育理念。  一、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1.德育内容要生活化,重视学生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的培养  这些年来,学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缺少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这些内容是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