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2.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逻辑中断的突然飞跃,这是一种还没有被认识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勵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教无定法,课堂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创新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2.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逻辑中断的突然飞跃,这是一种还没有被认识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勵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教无定法,课堂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创新思维在课堂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