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教育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进步,教师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教学;几何教学;问题解决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且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颇高,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地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数学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优化数学的计算教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以及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本文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优化计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计算能力强了,才能给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计算能力差,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算会方法也可能在计算方面出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做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大量的习题还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基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计算教学,增强了计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得到提升,还喜欢上了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后,下面就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闯关游戏,第一关是比较簡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如:10×10=?这种题是比较基础的、容易计算的;第二关比第一关计算稍微复杂一点,如:12×20=?教师设置的关数适当,每关有5道计算题,一关比一关计算量大,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练习,每闯过一关,多媒体会出现一段表扬学生的视频,接着就进入了下一关。多媒体设计的游戏既让学生得到了练习又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完善几何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计算方法,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能力不强,所以在学习几何方面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几何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三角形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列举出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三角形,学生回答:“红领巾、三角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把这些三角形物体只留下外框,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三角形有几个线段?”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个线段。”教师紧接着问:“那三角形有几个角?”学生观察后回答:“有三个角。”然后教师动态展示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对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意义有深刻理解。
三、改进问题解决教学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知识通常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作为新兴技术应当是辅助教学的首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买文具”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设置情境:小明去买文具,老板告诉小明一个橡皮0.5元,一根铅笔0.3元,小明准备买3个橡皮、2根铅笔,你能帮小明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回答:“一共需要2.1元。”教师追问学生:“你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一个学生起来回答:“0.3+0.3=0.6,0.6是两根铅笔的钱,0.5+0.5+0.5=1.5,1.5是橡皮的钱,加起来一共2.1元。”教师肯定学生,然后问:“你们还有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可以用2×0.3+0.5×3=2.1,2×0.3是铅笔的钱,0.5×3是橡皮的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答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也是教育的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教师教学不再只能通过口头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展现出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增强了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运用,要结合实际需求,不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偷懒”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
[2]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教学;几何教学;问题解决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且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颇高,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地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数学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优化数学的计算教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以及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本文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优化计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计算能力强了,才能给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计算能力差,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算会方法也可能在计算方面出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做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大量的习题还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基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计算教学,增强了计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得到提升,还喜欢上了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后,下面就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闯关游戏,第一关是比较簡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如:10×10=?这种题是比较基础的、容易计算的;第二关比第一关计算稍微复杂一点,如:12×20=?教师设置的关数适当,每关有5道计算题,一关比一关计算量大,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练习,每闯过一关,多媒体会出现一段表扬学生的视频,接着就进入了下一关。多媒体设计的游戏既让学生得到了练习又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完善几何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计算方法,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能力不强,所以在学习几何方面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几何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三角形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列举出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三角形,学生回答:“红领巾、三角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把这些三角形物体只留下外框,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三角形有几个线段?”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个线段。”教师紧接着问:“那三角形有几个角?”学生观察后回答:“有三个角。”然后教师动态展示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对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意义有深刻理解。
三、改进问题解决教学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知识通常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作为新兴技术应当是辅助教学的首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买文具”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设置情境:小明去买文具,老板告诉小明一个橡皮0.5元,一根铅笔0.3元,小明准备买3个橡皮、2根铅笔,你能帮小明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回答:“一共需要2.1元。”教师追问学生:“你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一个学生起来回答:“0.3+0.3=0.6,0.6是两根铅笔的钱,0.5+0.5+0.5=1.5,1.5是橡皮的钱,加起来一共2.1元。”教师肯定学生,然后问:“你们还有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可以用2×0.3+0.5×3=2.1,2×0.3是铅笔的钱,0.5×3是橡皮的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答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也是教育的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教师教学不再只能通过口头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展现出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增强了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运用,要结合实际需求,不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偷懒”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
[2]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