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被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分别从教授施教和学生受教等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将美丽和创作相结合的观点,从教师如何教学的角度,列举事例,生动地解释了如何实现美丽与创作的结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美 观察 灵感 讲评
作文与各门功课的学习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相对于拼音、字词和阅读教学而独立存在的教学系统,既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之一。综观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从教师施教来说,还是从学生受教来说,都没有彻底摆脱孤立的、零碎的、应试型的模式,作文的教与学没有进行较好的融合。这就致使很多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写作,慢慢地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作者将对目前农村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施教过程存在的问题[1-3]
(1)内外不平衡
这里的内外不平衡是指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教学。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闭门造车,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写,脱离了生活,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形神未兼备
形主要是指形式,神则指内容。作文教学大多从形式入手,平时既不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又不向学生提出积累材料的要求,不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的内容问题,最终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
(3)人文有分离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很少考虑“人”的因素,对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视而不见,不进行教育,致使学生越写越不真实。有些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过于束缚学生思维,从开头到结尾,从写作内容到中心思想,从列定提纲到详略的取舍,无所不包,而且还有字数的规定,学生自由表达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读起来味同嚼蜡。
(4)批改不到位
学生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是他们劳动的成果,他希望早点看到老师给予的评价。可是,老师改一个班的作文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的作文是什么了,这时老师把作文本发下来了,负责任的老师会改出错别字病句写上评语。不负责任的老师除了简单的评语再也没有给学生留下红墨水,导致学生写作兴趣全无。
(二)学生受教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写作功底欠缺
学生写作过程中随意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潦草、语句不通、错别字多、写不出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字,如“揠苗助长”的“揠”、“沧海桑田”的“沧”、“礼尚往来”的“尚”等。不能正确分辨文体,分不清记叙文、应用文的语体差别,日常使用的请假条之类的便条写不好,甚至连检讨书都不会写。
(2)模仿现象严重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真假难辨。往往是老师在布置了作文以后,学生不是去思考应该怎样去选内容写作文,而是去翻作文选,看看上面是否有类似的文章,如果有,则是一抄了事,或者略作改动。所以现在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满篇,没有个性特色,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小学生作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其它问题
(1)考试命题太老套
翻开如今的小学生作文命题,就会看到一些空洞的题目,一些又老又俗的作文题,有的题目写了一年又一年,很难再有创新的文章出来。
(2)学校条件有限制
由于农村生活比较单调,环境相对封闭。学校藏书基本没有,学生们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导致他们视野较窄;积累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让创作与美丽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不仅要从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方面入手,更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用心去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寻找美,描绘美,并能用“美丽的评语”称赞学生,鼓励他们。
(一)用心观察,寻找美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一定能找到平凡中蕴含的美。很多农村的孩子都认为没有城里孩子见识广,没什么可以写的,其实不然,他们可以享受乡村气息的学校生活,每天都能看到美丽迷人的田野山川,可以和讨人喜欢的家禽家畜亲密接触,可以尽情汲取特色各异的地方文化,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4]。更重要的,他们传承着父老乡亲的淳朴勤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他们同样有着愉快难忘的童年趣事:丢沙包,踢毽子,捉迷藏……其乐无穷,这些或许在他们看来都是习以为常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是写作的源泉。
天然美才是真的美,成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更是多了亲近自然,接触这种天然美的机会。在万物复苏,绿肥红瘦的暖春,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踏春,寻找冒出枝头的嫩芽,钻出来放叶透青的芦笋,叮咚作响的溪水,感受阳春三月的微风拂面。春天在孩子们的指尖悄悄溜走,迎来的是林木苍翠,知了歌唱的酷暑,这个时候可以带着他们去踩夏,寻找初夏阳光从密密层层枝叶间投射到地上的铜钱般大小的光斑,倾听雷声隆隆,粗犷豪爽的夏雨,感受扑面而来的热气。走过酷暑,又走进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金秋,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去观秋,寻找飘落地面的第一片树叶,压弯枝头的累累硕果。秋姑娘翩翩而去,呈现在眼前的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寒冬如期而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知冬,找寻那高挂在枝头的鸟巢,感受雪花落在脸颊的美妙,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农村的孩子们具备这种天然的优势,能够尽情的享受四季轮回的每个细节,天然之美触手可及,这些都是城市孩子们所奢望的。所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们有序地,细腻地观察身边的人、物、事,不只是视觉上的观察,还要用嗅觉,听觉等去寻找环绕周身的平凡中蕴涵的美丽。
(二)激发灵感,描绘美
多样化的季节感受,朴实无华的平凡生活蕴涵了那么的美,美好的事物只有在融入真情实感之后,才能让人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只有认真拾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智慧之线将它们连缀起来,就能连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们的灵感,引导孩子们穿起智慧之线,用他们纯净的心灵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美。
相对于闭门造车式的大写作量训练,激发学生灵感,引导他们即兴创作的训练效果就更胜一筹了[5]。有人把有目的、有组织的作文训练看作练习写作的大规模集团作战,而不失时机的即兴作文则为游击战[6],这个比喻恰当地描绘出即兴创作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优势。学生通过即兴作文,不失时机地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即使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长期往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从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说话的技巧、作文的诀窍。尤其,当一次成功的即兴作文诞生时,学生就会从中深深地感受到胜利的欢乐、喜悦。学生写作的兴趣得以培养,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知冬”的时候,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发现高挂枝头的鸟巢和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中时,就让他们即兴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眼中的寒冬是什么样的,虽然学生写的不一定好,但是,激情一定会使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当老师不在现场如节日的时候,比如中秋节,就布置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吃月饼时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了父辈过穷苦日子的时候没有这么美味的月饼吃,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新社会真是幸福啊,还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月饼想到自己以后要做个面点师,做出自己想要的各种口味的特色月饼,但是如果中秋节过后几天再让他们写的话,他们可能就只记得月饼的美味了,因为时过境迁,感触早都捕捉不到了,也就是“兴”已去了。
感受四季更替的变化,细腻观察身边小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即兴作文,凡事凡物都是即兴作文的素材,正是这样巧妙地激发灵感,点滴的分散训练,使得一篇篇优秀的,表达学生真实情感的美文诞生。
(三)做好讲评,称赞美
这里的“美”指的是学生写出的好文章、美文,“称赞美”就是对美文给出中肯的评价。总听好多教师在感叹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不要怪学生,他们也曾写出“雪融化了变成春天”“月亮喜欢晚上”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句子[7],只是一个个的红叉叉、一次次的否定,使得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思考,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童真世界里的烂漫就这样一点点地消失了。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交流心灵的平台[8]。一段好的评语,常常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指点迷津,明确改进方向,也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它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其意义远远超出评语本身的意义。因此,写好评语,至关重要[9-10]。
当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之处或者错误时,评语采用商量的口气提出建议:“这段话这样改的话是不是感觉更好一些呢:…”,“你的文章中心思想很好,不过,建议你在……方面再改进一下,那就更好了,你觉得呢?”等,让学生从那商榷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奋学习。但是如果用严厉责备的口气对待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如:“这篇文章太糟糕了!”等,可想而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打击了他写作的积极性,使之丧失写好作文的勇气,最终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此外,批改学生作文时,草草了事,只用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评语”对付一下,如写个“阅”,打个红色的“√”,加个日期完事,学生会认为老师并没有看自己的文章,或者老师并没有认可自己写的东西,同样会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用心地为每个学生写评语,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真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五彩的世界。
作文评语重在鼓励,它的目的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成功习作,自编班级的优秀习作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结语
通过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总结,本文紧紧环绕“让创作与美丽相遇”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教孩子们学会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美;接着又提出如何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描绘出自己看到的美,感受到的美;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文章给出中肯的评价,达到鼓励学生写作、培养兴趣的目的。其实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并不难,只要教师用心去对待学生和他们的文章,成效也就水到渠成,显而易见了。
[参考文献]
[1]李群英.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15(4):72-74.
[2]伍劲标.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休宁教育,2010年11月11日.
[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2-1-9 刊《盐城教育报》.
[4]项亦鹏.让“美”贯穿于作文教学中—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8月上):24-25.
[5]王海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J].教学革新,2004(2):48.
[6]赵怡丽.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教学革新,2002(4):42-43.
[7]戴金玲.小学作文评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8]葛雪芳.作文评语—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J].新校园(理论版),2010(12).
[9]赵玉林.作文评语要写好[J].新课程学习,2010.12:165.].
[10]宋玉兰.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协作热情[J].小学青年教师,2004(293):41.
(作者单位: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美 观察 灵感 讲评
作文与各门功课的学习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相对于拼音、字词和阅读教学而独立存在的教学系统,既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之一。综观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从教师施教来说,还是从学生受教来说,都没有彻底摆脱孤立的、零碎的、应试型的模式,作文的教与学没有进行较好的融合。这就致使很多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写作,慢慢地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作者将对目前农村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施教过程存在的问题[1-3]
(1)内外不平衡
这里的内外不平衡是指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教学。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闭门造车,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写,脱离了生活,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形神未兼备
形主要是指形式,神则指内容。作文教学大多从形式入手,平时既不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又不向学生提出积累材料的要求,不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的内容问题,最终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
(3)人文有分离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很少考虑“人”的因素,对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视而不见,不进行教育,致使学生越写越不真实。有些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过于束缚学生思维,从开头到结尾,从写作内容到中心思想,从列定提纲到详略的取舍,无所不包,而且还有字数的规定,学生自由表达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读起来味同嚼蜡。
(4)批改不到位
学生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是他们劳动的成果,他希望早点看到老师给予的评价。可是,老师改一个班的作文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的作文是什么了,这时老师把作文本发下来了,负责任的老师会改出错别字病句写上评语。不负责任的老师除了简单的评语再也没有给学生留下红墨水,导致学生写作兴趣全无。
(二)学生受教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写作功底欠缺
学生写作过程中随意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潦草、语句不通、错别字多、写不出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字,如“揠苗助长”的“揠”、“沧海桑田”的“沧”、“礼尚往来”的“尚”等。不能正确分辨文体,分不清记叙文、应用文的语体差别,日常使用的请假条之类的便条写不好,甚至连检讨书都不会写。
(2)模仿现象严重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真假难辨。往往是老师在布置了作文以后,学生不是去思考应该怎样去选内容写作文,而是去翻作文选,看看上面是否有类似的文章,如果有,则是一抄了事,或者略作改动。所以现在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满篇,没有个性特色,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小学生作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其它问题
(1)考试命题太老套
翻开如今的小学生作文命题,就会看到一些空洞的题目,一些又老又俗的作文题,有的题目写了一年又一年,很难再有创新的文章出来。
(2)学校条件有限制
由于农村生活比较单调,环境相对封闭。学校藏书基本没有,学生们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导致他们视野较窄;积累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让创作与美丽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不仅要从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方面入手,更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用心去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寻找美,描绘美,并能用“美丽的评语”称赞学生,鼓励他们。
(一)用心观察,寻找美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一定能找到平凡中蕴含的美。很多农村的孩子都认为没有城里孩子见识广,没什么可以写的,其实不然,他们可以享受乡村气息的学校生活,每天都能看到美丽迷人的田野山川,可以和讨人喜欢的家禽家畜亲密接触,可以尽情汲取特色各异的地方文化,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4]。更重要的,他们传承着父老乡亲的淳朴勤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他们同样有着愉快难忘的童年趣事:丢沙包,踢毽子,捉迷藏……其乐无穷,这些或许在他们看来都是习以为常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是写作的源泉。
天然美才是真的美,成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更是多了亲近自然,接触这种天然美的机会。在万物复苏,绿肥红瘦的暖春,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踏春,寻找冒出枝头的嫩芽,钻出来放叶透青的芦笋,叮咚作响的溪水,感受阳春三月的微风拂面。春天在孩子们的指尖悄悄溜走,迎来的是林木苍翠,知了歌唱的酷暑,这个时候可以带着他们去踩夏,寻找初夏阳光从密密层层枝叶间投射到地上的铜钱般大小的光斑,倾听雷声隆隆,粗犷豪爽的夏雨,感受扑面而来的热气。走过酷暑,又走进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金秋,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去观秋,寻找飘落地面的第一片树叶,压弯枝头的累累硕果。秋姑娘翩翩而去,呈现在眼前的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寒冬如期而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知冬,找寻那高挂在枝头的鸟巢,感受雪花落在脸颊的美妙,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农村的孩子们具备这种天然的优势,能够尽情的享受四季轮回的每个细节,天然之美触手可及,这些都是城市孩子们所奢望的。所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们有序地,细腻地观察身边的人、物、事,不只是视觉上的观察,还要用嗅觉,听觉等去寻找环绕周身的平凡中蕴涵的美丽。
(二)激发灵感,描绘美
多样化的季节感受,朴实无华的平凡生活蕴涵了那么的美,美好的事物只有在融入真情实感之后,才能让人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只有认真拾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智慧之线将它们连缀起来,就能连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们的灵感,引导孩子们穿起智慧之线,用他们纯净的心灵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美。
相对于闭门造车式的大写作量训练,激发学生灵感,引导他们即兴创作的训练效果就更胜一筹了[5]。有人把有目的、有组织的作文训练看作练习写作的大规模集团作战,而不失时机的即兴作文则为游击战[6],这个比喻恰当地描绘出即兴创作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优势。学生通过即兴作文,不失时机地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即使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长期往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从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说话的技巧、作文的诀窍。尤其,当一次成功的即兴作文诞生时,学生就会从中深深地感受到胜利的欢乐、喜悦。学生写作的兴趣得以培养,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知冬”的时候,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发现高挂枝头的鸟巢和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中时,就让他们即兴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眼中的寒冬是什么样的,虽然学生写的不一定好,但是,激情一定会使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当老师不在现场如节日的时候,比如中秋节,就布置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吃月饼时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了父辈过穷苦日子的时候没有这么美味的月饼吃,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新社会真是幸福啊,还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月饼想到自己以后要做个面点师,做出自己想要的各种口味的特色月饼,但是如果中秋节过后几天再让他们写的话,他们可能就只记得月饼的美味了,因为时过境迁,感触早都捕捉不到了,也就是“兴”已去了。
感受四季更替的变化,细腻观察身边小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即兴作文,凡事凡物都是即兴作文的素材,正是这样巧妙地激发灵感,点滴的分散训练,使得一篇篇优秀的,表达学生真实情感的美文诞生。
(三)做好讲评,称赞美
这里的“美”指的是学生写出的好文章、美文,“称赞美”就是对美文给出中肯的评价。总听好多教师在感叹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不要怪学生,他们也曾写出“雪融化了变成春天”“月亮喜欢晚上”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句子[7],只是一个个的红叉叉、一次次的否定,使得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思考,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童真世界里的烂漫就这样一点点地消失了。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交流心灵的平台[8]。一段好的评语,常常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指点迷津,明确改进方向,也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它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其意义远远超出评语本身的意义。因此,写好评语,至关重要[9-10]。
当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之处或者错误时,评语采用商量的口气提出建议:“这段话这样改的话是不是感觉更好一些呢:…”,“你的文章中心思想很好,不过,建议你在……方面再改进一下,那就更好了,你觉得呢?”等,让学生从那商榷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奋学习。但是如果用严厉责备的口气对待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如:“这篇文章太糟糕了!”等,可想而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打击了他写作的积极性,使之丧失写好作文的勇气,最终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此外,批改学生作文时,草草了事,只用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评语”对付一下,如写个“阅”,打个红色的“√”,加个日期完事,学生会认为老师并没有看自己的文章,或者老师并没有认可自己写的东西,同样会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用心地为每个学生写评语,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真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五彩的世界。
作文评语重在鼓励,它的目的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成功习作,自编班级的优秀习作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结语
通过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总结,本文紧紧环绕“让创作与美丽相遇”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教孩子们学会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美;接着又提出如何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描绘出自己看到的美,感受到的美;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文章给出中肯的评价,达到鼓励学生写作、培养兴趣的目的。其实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并不难,只要教师用心去对待学生和他们的文章,成效也就水到渠成,显而易见了。
[参考文献]
[1]李群英.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15(4):72-74.
[2]伍劲标.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休宁教育,2010年11月11日.
[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2-1-9 刊《盐城教育报》.
[4]项亦鹏.让“美”贯穿于作文教学中—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8月上):24-25.
[5]王海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J].教学革新,2004(2):48.
[6]赵怡丽.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教学革新,2002(4):42-43.
[7]戴金玲.小学作文评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8]葛雪芳.作文评语—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J].新校园(理论版),2010(12).
[9]赵玉林.作文评语要写好[J].新课程学习,2010.12:165.].
[10]宋玉兰.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协作热情[J].小学青年教师,2004(293):41.
(作者单位: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