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品类繁多的文体中,散文诗是独具一格的文学样式。优秀的散文诗,常在你眼前展开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启发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它那琅琅上口的优美语言,又让你听到时代的足音。
当美丽的朝霞升起的时候,谁不想立即用彩笔勾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在人们的心灵中,又何尝没有无数的“朝霞”在涌现和消逝着?生活的进程总是给人们带来种种色彩的感触,有痛苦,也有欢乐。这中间,偏有这样的一些感触:他们不足以构成长篇小说的巨制鸿篇,也缺少短篇小说所必需的情节,铺写成散文不足以显其灼热的感情,而过分凝练集中的诗歌对它又感到容量甚窄,不尽人意。这些可贵心灵的“朝霞”有谁能迅速地勾勒下它,让它变成一幅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永不褪色的图画?有的,这就是散文诗。
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总是洋溢着生活的激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短小精悍却不单薄;它不苛求韵律但优美自然,铿锵动听;似是信手漫笔而实则大有诗意。它所驰骋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无论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还是当代作家那些优秀的散文诗,我们都可以看到或者听到暴风雨中的轰隆雷鸣,静夜里密友的促膝谈心,锋利匕首掷向敌人的一击,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赞美和憧憬……
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总有其深邃的哲理在。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但散文诗又不同于哲理诗。散文诗中的哲理永远与诗人强烈的感情水乳交融。充满诗意的哲理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而又特别集中地以警句的形式一字字打进读者的心底。以柯蓝的《朝霞短笛》中《铺轨》一篇为例,铁路工人紧张的劳动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将这心灵的“朝霞”勾勒了出来。
铺轨队在路基上铺着钢轨。把铁路往
前面引去!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是带
着钢铁来了,是铺着路轨来了。
我们前进一步!生活的喧闹就前进一
步!生活的繁盛就前进一步!生活的欢乐
也就前进一步!
在这充满赞美和热爱的诗句中,诗人生动地阐明了一个哲理:铺路工人每一个前进的脚步,绝不仅仅是铁路线的延长,而是与人们的幸福生活紧紧关联着的。
运用如此短小的文体表现哲理,不会失去文艺的特殊生命——形象性,而变成《道德经》式的哲理诗吗?不,散文诗自有自己独特构成形象的诀窍。它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去刻画形象,而常常用绘画中简洁的勾勒手法塑造形象,继之用复沓的手段来强化形象。在《铺轨》中,诗人将铺路工人最富特征性的东西——劳动的紧张性和节奏性勾勒下来,点染成篇;尽管没有精雕细琢地去描写工人的面容、神情、衣着和汗水,但辛勤而又紧张的劳动工人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在这种勾勒之后,诗人又以一唱三叹的复沓手法强化了铺路工人的形象。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的钢
轨一铺在这里,连大地都要震动!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是钢
铁的尖兵!我们要把钢轨铺遍我们所有的
土地。
通过复沓手法的运用,铺路工人的形象显得格外的高大鲜明。在《野草》的《这样的战士》一文中,“战士”的形象是在前后五次重復了“但他举起了投枪”之后屹立起来的。
然而,散文诗中勾勒与复沓手法的运用对于那些需要给作者以清晰印象并使之激动的理想世界的描绘,自然是不够的。这时,散文诗就往往会毫不吝惜对理想进行渲染铺陈描绘。如果说散文诗中的现实形象常常是一幅朴素自然的淡墨画,那么他的理想形象就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就是运用这种铺陈渲染手法从而构成一幅奇文异彩、五光十色的理想图画的。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
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
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
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
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
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
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
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
合,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
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
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为了使形象生动鲜明,散文诗特别注重使用象征手法。象征,即是现实生活中自然形象的实录,又蕴藏着现实生活中社会形象的影子。你看《野草》中《秋夜》里的这段自然景物的描写。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
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
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
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
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
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
的眼睛。
这里的“枣树”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中那些坚持对反动统治者进行韧性战斗的革命者的象征,而“鬼陝眼的天空”,则象征着当时的军阀统治者。“月亮”为什么会躲到“东边”去呢?原来“月亮”就是当时那些一味为反动军阀统治歌颂“光明”的无耻文人,他们在“枣树”“铁似的直刺”下,慌张不安了,急于败退,以至于不辨方向,本应躲到西边,却晕头转向地“躲到东边去了”!这里,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这幅象征性画面,不正是在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幅社会冲突缩影图吗?
散文诗,正是用这些独特的方式来勾勒作者心中的灿烂的“朝霞”,展示生活的图景的。读懂了散文诗的这些特征,明了了散文诗基本的表现手法,我们再来阅读散文诗,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也就游刃有余了。
当美丽的朝霞升起的时候,谁不想立即用彩笔勾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在人们的心灵中,又何尝没有无数的“朝霞”在涌现和消逝着?生活的进程总是给人们带来种种色彩的感触,有痛苦,也有欢乐。这中间,偏有这样的一些感触:他们不足以构成长篇小说的巨制鸿篇,也缺少短篇小说所必需的情节,铺写成散文不足以显其灼热的感情,而过分凝练集中的诗歌对它又感到容量甚窄,不尽人意。这些可贵心灵的“朝霞”有谁能迅速地勾勒下它,让它变成一幅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永不褪色的图画?有的,这就是散文诗。
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总是洋溢着生活的激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短小精悍却不单薄;它不苛求韵律但优美自然,铿锵动听;似是信手漫笔而实则大有诗意。它所驰骋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无论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还是当代作家那些优秀的散文诗,我们都可以看到或者听到暴风雨中的轰隆雷鸣,静夜里密友的促膝谈心,锋利匕首掷向敌人的一击,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赞美和憧憬……
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总有其深邃的哲理在。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但散文诗又不同于哲理诗。散文诗中的哲理永远与诗人强烈的感情水乳交融。充满诗意的哲理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而又特别集中地以警句的形式一字字打进读者的心底。以柯蓝的《朝霞短笛》中《铺轨》一篇为例,铁路工人紧张的劳动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将这心灵的“朝霞”勾勒了出来。
铺轨队在路基上铺着钢轨。把铁路往
前面引去!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是带
着钢铁来了,是铺着路轨来了。
我们前进一步!生活的喧闹就前进一
步!生活的繁盛就前进一步!生活的欢乐
也就前进一步!
在这充满赞美和热爱的诗句中,诗人生动地阐明了一个哲理:铺路工人每一个前进的脚步,绝不仅仅是铁路线的延长,而是与人们的幸福生活紧紧关联着的。
运用如此短小的文体表现哲理,不会失去文艺的特殊生命——形象性,而变成《道德经》式的哲理诗吗?不,散文诗自有自己独特构成形象的诀窍。它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去刻画形象,而常常用绘画中简洁的勾勒手法塑造形象,继之用复沓的手段来强化形象。在《铺轨》中,诗人将铺路工人最富特征性的东西——劳动的紧张性和节奏性勾勒下来,点染成篇;尽管没有精雕细琢地去描写工人的面容、神情、衣着和汗水,但辛勤而又紧张的劳动工人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在这种勾勒之后,诗人又以一唱三叹的复沓手法强化了铺路工人的形象。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的钢
轨一铺在这里,连大地都要震动!
快传上来!一根紧接一根!我们是钢
铁的尖兵!我们要把钢轨铺遍我们所有的
土地。
通过复沓手法的运用,铺路工人的形象显得格外的高大鲜明。在《野草》的《这样的战士》一文中,“战士”的形象是在前后五次重復了“但他举起了投枪”之后屹立起来的。
然而,散文诗中勾勒与复沓手法的运用对于那些需要给作者以清晰印象并使之激动的理想世界的描绘,自然是不够的。这时,散文诗就往往会毫不吝惜对理想进行渲染铺陈描绘。如果说散文诗中的现实形象常常是一幅朴素自然的淡墨画,那么他的理想形象就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就是运用这种铺陈渲染手法从而构成一幅奇文异彩、五光十色的理想图画的。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
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
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
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
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
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
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
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
合,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
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
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为了使形象生动鲜明,散文诗特别注重使用象征手法。象征,即是现实生活中自然形象的实录,又蕴藏着现实生活中社会形象的影子。你看《野草》中《秋夜》里的这段自然景物的描写。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
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
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
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
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
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
的眼睛。
这里的“枣树”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中那些坚持对反动统治者进行韧性战斗的革命者的象征,而“鬼陝眼的天空”,则象征着当时的军阀统治者。“月亮”为什么会躲到“东边”去呢?原来“月亮”就是当时那些一味为反动军阀统治歌颂“光明”的无耻文人,他们在“枣树”“铁似的直刺”下,慌张不安了,急于败退,以至于不辨方向,本应躲到西边,却晕头转向地“躲到东边去了”!这里,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这幅象征性画面,不正是在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幅社会冲突缩影图吗?
散文诗,正是用这些独特的方式来勾勒作者心中的灿烂的“朝霞”,展示生活的图景的。读懂了散文诗的这些特征,明了了散文诗基本的表现手法,我们再来阅读散文诗,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也就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