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乌文·阿克潘(Uwem Akpan),出生于尼日利亚。2003年被任命为耶稣会神父,开始利用夜间写作,三年后于密歇根大学取得“创作”硕士学位。2007年任教于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学院。他走遍半个地球,人生经历多姿多彩。《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作者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即轰动全球,获奖无数。
[经典简介]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卢旺达小女孩的自述,故事背景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书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就是小说里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免受暴民所杀,而叮嘱女儿的话。而对图西人和胡图人的暴戾争端,小女孩只记得母亲最后的嘱咐:无论任何人问起你的身份,记住,就说你和他们一样。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这句话背后有种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悲恸,阅读时就像在心里投了一颗未爆炸弹般感到沉重及震慑。在恐惧、同情及羞耻心的作用下,书中角色引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无助感。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可是,你至少能做到的是,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更加爱自己,爱生活,更加幸福地活着。
[经典选读]
小时候,我经常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山去。我们常常前往另一个山谷,去妈妈的娘家玩。爸爸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妈妈时,跟我差不多大,两人经常在山里面玩。他俩念同一所小学跟大学。
山里的云朵飘动时,就像是教堂内焚香的烟。我们的国家多风,山里面的风经常吹得人眼泪直流,风儿仿佛饥饿的牛在山谷间流窜。鸟儿随风飞舞,鸟鸣声与风的呼啸声相互呼应。爸爸开怀大笑,风儿同样带着他的笑声散布在空中。从山顶向下俯瞰,你会见到土地呈现红色。一排排香蕉树与大蕉树,它们位于中央的叶子卷起,宛如在风中伸起一柄黄绿色的剑。你还能见到农民奋力在咖啡田中辛勤工作,每个人的肩头都扛着篮子。你若是在干旱季节登山,脚底便会沾满尘土。雨季时,红色的土地好似流淌于绿色肌肤上的血。随处可见蔓生植物,许多昆虫爬出土壤。
我趾高气扬在附近走着,附近的恶霸都不敢招惹我,因为他们知道爸爸不会放过他们。爸爸喝醉了酒,我的眼泪是他的最佳醒酒剂,有时候妈妈跟我闹得不愉快,他会去找妈妈理论。当有亲戚说我长得像妈妈是件冒险的事时,爸爸会责备这群亲戚。爸爸喜欢告诉我他不顾亲友反对,得知妈妈怀了我之后,他跟妈妈决定在我们的教堂举行婚礼,即使当时他们生下的并非男丁。刚开始妈妈不听爸爸的劝告,他说,她坚持替他生个儿子才要举行婚礼。爸爸什么事都会告诉我。
妈妈对我的爱全然不同。偶尔她凝望着我,竟会悲从中来。她一向不喜欢跟我一块出现在公众场合,只喜欢带尚出门。她老是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仿佛会有狮子突然扑向我们,把我们吃下肚。
“妈妈,我很漂亮对吧!”一天,我对她说。当时我们一家四口正从湖边野餐回来,妈妈坐在副驾驶座的位置,怀中抱着尚,我坐在后座。
“你有其他变美的方式,莫妮卡。”她说。
“别跟孩子说这些。”爸爸对她说。
“我不明白。”我说。
“等你长大就会懂了。”她说。
再次清醒过来,金黄色的阳光透过门板上的洞与破损的百叶窗钻了进来。阳光在阴暗处现身,我见到灰尘的分子微粒跟在光线身后散开。房子四周出奇的安静。我走进客厅,发现爸爸在窗边游走,确保外人不至于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望进屋内。妈妈睁大了眼睛站在桌旁,眼睛正直直盯着两个相框。
其中一幅照片是爸妈的传统婚礼,照片拍摄至今已有十年,当时我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参加婚礼的女性穿着高雅,披在身上的衣服好像马丁神父的短背心。生下男孩的已婚妇女则头戴着由植物编织成的“皇冠”,妈妈去年生下尚之后,便戴上这顶“皇冠”。照片背景有几头拴了绳的牛,这算是爸爸送给妈妈的聘礼,但不论我如何集中注意力,我的双眼总忍不住放在安德烈叔叔笑得开怀的脸上。我用手遮住他的脸,妈妈却挪开我的手指。我转而去看另一张照片,那是去年爸妈在教堂举行婚礼的照片。爸妈跟我坐在画面前方,我是婚礼的花童,两只手都戴了手套,系有白色缎带的花篮挂在我的脖子上。妈妈怀中紧抱着襁褓中的尚,像捧着一束花似的。
“妈妈,房间里只有尚一个人。”我说。
“我希望他可以睡上一整天。”她说,目光并未望向我。
“鬼魂不会带走他吗?”
“他会习惯的,去吃点东西吧,莫妮卡。”
“不,妈妈,我不饿。”
“那么去洗个澡。”
“一个人?我还不想洗澡。”
她摸摸我的睡衣:“你得去冲个澡。”
“妈妈,有巫师在我身上尿尿……”
“现在别说这些,”她望着爸爸,“她得去洗个澡。”
听到这里,我掀起睡衣展示我肿胀的大腿让妈妈瞧,她却拉下我的睡衣说道:“你会有条新内裤,脸蛋会恢复以前的美丽。”
我将注意力重新放在照片上,用指甲在安德烈叔叔的脸上刮动,想要从我们的家族照片中剔除他,但相框的玻璃镜面救了他一命。
妈妈不再盯着照片,她闭起眼睛仿佛在祈祷。我拿起一旁的黄铜拆信刀,开始刮起玻璃镜面上那张安德烈叔叔的脸。站在窗边的爸爸注意到这个刺耳的声音,他瞪了我一眼。我只好停下来。“为什么回来,回到这个家?”爸爸对妈妈说完,望着我的脸,瞧我是否明白他的问题。
我不明白。
他转过身去问妈妈:“女人,你回答啊?回到你昨天晚上杲的地方,我求你,走吧。”
“不论你作何决定,千万别告诉女儿真相。”她说。
“她有权利知道!”他尽量克制自己不让情绪失控。
爸妈有事隐瞒我。妈妈显然固执己见。他俩的话语宛如鲁多板的骰子般,不经意地传进我的耳中。爸爸一脸罪恶,模样像个守不住秘密的孩子。
“我承受不住,”他说,“我办不到!”
“要是让莫妮卡知道昨天晚上我人在哪里,”妈妈辩称,“你的家人绝不会饶她一命。”在他俩谈话时,我感觉得到看不见的鬼魂在周围呼吸着,至少有二十个鬼魂在这里阴魂不散。妈妈说话时,鬼魂们发出赞同的呻吟声,但爸妈似乎没有听见。
爸爸摇摇头:“你不该再回来,我可以说服他们……”
“我们得守着孩子。”
我不明白妈妈为何说她想跟我呆在一起,她说话时并没有看着我呀。我望见身旁的白色墙壁自天花板缓缓流下一道污水。一开始,墙壁流下两条细线条的污渍,接着,线条加宽,合成一条线,然后又多喷出两道线条,宛如后院芒果树上的小蜘蛛顺着蜘蛛丝滑下枝丫。我用指尖碰触壁面的液体,是血。
“鬼!有鬼!”我边发出尖叫边冲向爸爸。
“这不是血。”他说。
“你骗人!那是血!是血!”
爸爸试着拉开我,我却挡在他身体前面抱住他。我紧紧抱住他的身体不放,想要整个人攀上去,直到我两只手紧抓住他的脖子,两腿夹住他的腰。他想用手遮住我的嘴,但我不断挣扎、扭动身体,爸爸几乎承受不住我的重量,我俩差点摔倒在地。他身体晃了晃找回平衡, 接着松了一口气,僵硬的身体柔软了点。他抱好我走向沙发,把我的脸庞压在他的胸口上,不让我见到血。我止住尖叫。我见到妈妈磨着牙,脸上出现一抹顽固的表情——或许巫师也在她身上下了咒。
不管爸爸如何紧紧抱住我,我的身体仍不断颤抖。我向他描述昨天晚上发生的事,他安慰我别哭。他的眼眶也盈满了泪水,暖暖的眼泪迅速滴落在我身上。我从未见过他掉泪,此刻,他跟我一样再也止不住泪水。他告诉我会永远爱着我,把我的头枕在他的肩膀上,拍拍我绑了发辫的头。我再次成了爸爸的香吉。
[酷评经典]
记住,你和他们不一样
韩浩月
据说每部被奥普拉在脱口秀节目中推荐过的书,销量都会一夜之间暴增,现在,有这样一本书的中文版摆在了国内读者面前,它是出生于尼日利亚的乌文·阿克潘撰写的小说《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奥普拉对它的评语是,“我从未选过这样一本书,每个故事都让我心痛得无法呼吸!”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这样一本书:它打开了了解非洲的一扇隐秘之门,这扇门藏在由壮观景物、迷人风情以及乐观向上精神组成的非洲面孔背后,真切地触碰到了这片“阳光灼热之地”阴凉和悲伤的一面,它通过沉静、克制的语言叙述着一个个故事,散发着真实的痛楚,牵动读者在被同情和无助感的情绪包围下,去重新认识非洲。
众所周知,六月2010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毫无疑问如同盛大节日般的比赛,会成为展示国家和地区美好形象的载体,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们通过电视转播包括旅游杂志看到的非洲,只是那个地理上、政治或经济上的非洲,对于非洲的历史、各个时期非洲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又能真正了解多少呢?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借助文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展开了一幅事关非洲的心灵地图。在文学性上,这本书展示了作者直接和通透的文字灵性,“四周一片漆黑,风吹散覆盖在天际宛如毛毯一般的乌云。弟弟把玩着发光的十字架,呀呀唤妈妈的名字”一这是书中的一段描述,画面感中融合着淡然却温暖的情感,很容易唤醒读者的共鸣。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在表达主旨上非常鲜明,那就是帮助读者进入非洲儿童充满苦难和离乱的世界,但作者的书写,并非是用“导游”的语言,在读者进入故事之后,作者便消失了,或者说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之一,于是,阅读的过程便成了目睹电影导演伊斯特伍德所推崇的“让事情发生”的过程,无论是目睹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小女孩,还是被叔叔卖给奴隶贩子的一对兄妹,还有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反目的儿时玩伴……当孩童纯真的世界面对成人间的矛盾与冲突,其呈现出来的脆弱与惊恐令人心痛。
作者乌文·阿克潘是一名耶稣会神父,教过书,帮助过麻风病患者,当过古典音乐DJ,曾在坦桑尼亚辅导街头少年,走遍半个地球的他,在写作上呈现出很开阔的视野,他的行文中,看不到任何抱怨的语气,哪怕描写再混乱和骇人的场景,他也会坚持用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白描式的叙述。阅读本书,脑海中时常会出现一个非洲孩子睁大眼睛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他眼神里的好奇与不安,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坚韧与隐忍。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母亲的临终嘱咐,她告诫女儿在任何人问起女儿的身份时,都要说这句话,以避免遭受屠杀。一句话可以保一条命,足以让这句话背后的残忍与暴力暴露无遗。台湾在出版这本书的繁体版时,记得有人写过这样的推荐语,“每个具有全球视野和悲悯情怀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处于某种语境或者面临某种危险时,也说“我和你们一样”,而是在内心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你们”是屠杀、管制、胁迫、暴力的代名词的话,那么,希望有勇气和信念支撑我们说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观点与话语。
乌文·阿克潘(Uwem Akpan),出生于尼日利亚。2003年被任命为耶稣会神父,开始利用夜间写作,三年后于密歇根大学取得“创作”硕士学位。2007年任教于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学院。他走遍半个地球,人生经历多姿多彩。《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作者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即轰动全球,获奖无数。
[经典简介]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卢旺达小女孩的自述,故事背景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书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就是小说里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免受暴民所杀,而叮嘱女儿的话。而对图西人和胡图人的暴戾争端,小女孩只记得母亲最后的嘱咐:无论任何人问起你的身份,记住,就说你和他们一样。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这句话背后有种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悲恸,阅读时就像在心里投了一颗未爆炸弹般感到沉重及震慑。在恐惧、同情及羞耻心的作用下,书中角色引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无助感。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可是,你至少能做到的是,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更加爱自己,爱生活,更加幸福地活着。
[经典选读]
小时候,我经常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山去。我们常常前往另一个山谷,去妈妈的娘家玩。爸爸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妈妈时,跟我差不多大,两人经常在山里面玩。他俩念同一所小学跟大学。
山里的云朵飘动时,就像是教堂内焚香的烟。我们的国家多风,山里面的风经常吹得人眼泪直流,风儿仿佛饥饿的牛在山谷间流窜。鸟儿随风飞舞,鸟鸣声与风的呼啸声相互呼应。爸爸开怀大笑,风儿同样带着他的笑声散布在空中。从山顶向下俯瞰,你会见到土地呈现红色。一排排香蕉树与大蕉树,它们位于中央的叶子卷起,宛如在风中伸起一柄黄绿色的剑。你还能见到农民奋力在咖啡田中辛勤工作,每个人的肩头都扛着篮子。你若是在干旱季节登山,脚底便会沾满尘土。雨季时,红色的土地好似流淌于绿色肌肤上的血。随处可见蔓生植物,许多昆虫爬出土壤。
我趾高气扬在附近走着,附近的恶霸都不敢招惹我,因为他们知道爸爸不会放过他们。爸爸喝醉了酒,我的眼泪是他的最佳醒酒剂,有时候妈妈跟我闹得不愉快,他会去找妈妈理论。当有亲戚说我长得像妈妈是件冒险的事时,爸爸会责备这群亲戚。爸爸喜欢告诉我他不顾亲友反对,得知妈妈怀了我之后,他跟妈妈决定在我们的教堂举行婚礼,即使当时他们生下的并非男丁。刚开始妈妈不听爸爸的劝告,他说,她坚持替他生个儿子才要举行婚礼。爸爸什么事都会告诉我。
妈妈对我的爱全然不同。偶尔她凝望着我,竟会悲从中来。她一向不喜欢跟我一块出现在公众场合,只喜欢带尚出门。她老是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仿佛会有狮子突然扑向我们,把我们吃下肚。
“妈妈,我很漂亮对吧!”一天,我对她说。当时我们一家四口正从湖边野餐回来,妈妈坐在副驾驶座的位置,怀中抱着尚,我坐在后座。
“你有其他变美的方式,莫妮卡。”她说。
“别跟孩子说这些。”爸爸对她说。
“我不明白。”我说。
“等你长大就会懂了。”她说。
再次清醒过来,金黄色的阳光透过门板上的洞与破损的百叶窗钻了进来。阳光在阴暗处现身,我见到灰尘的分子微粒跟在光线身后散开。房子四周出奇的安静。我走进客厅,发现爸爸在窗边游走,确保外人不至于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望进屋内。妈妈睁大了眼睛站在桌旁,眼睛正直直盯着两个相框。
其中一幅照片是爸妈的传统婚礼,照片拍摄至今已有十年,当时我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参加婚礼的女性穿着高雅,披在身上的衣服好像马丁神父的短背心。生下男孩的已婚妇女则头戴着由植物编织成的“皇冠”,妈妈去年生下尚之后,便戴上这顶“皇冠”。照片背景有几头拴了绳的牛,这算是爸爸送给妈妈的聘礼,但不论我如何集中注意力,我的双眼总忍不住放在安德烈叔叔笑得开怀的脸上。我用手遮住他的脸,妈妈却挪开我的手指。我转而去看另一张照片,那是去年爸妈在教堂举行婚礼的照片。爸妈跟我坐在画面前方,我是婚礼的花童,两只手都戴了手套,系有白色缎带的花篮挂在我的脖子上。妈妈怀中紧抱着襁褓中的尚,像捧着一束花似的。
“妈妈,房间里只有尚一个人。”我说。
“我希望他可以睡上一整天。”她说,目光并未望向我。
“鬼魂不会带走他吗?”
“他会习惯的,去吃点东西吧,莫妮卡。”
“不,妈妈,我不饿。”
“那么去洗个澡。”
“一个人?我还不想洗澡。”
她摸摸我的睡衣:“你得去冲个澡。”
“妈妈,有巫师在我身上尿尿……”
“现在别说这些,”她望着爸爸,“她得去洗个澡。”
听到这里,我掀起睡衣展示我肿胀的大腿让妈妈瞧,她却拉下我的睡衣说道:“你会有条新内裤,脸蛋会恢复以前的美丽。”
我将注意力重新放在照片上,用指甲在安德烈叔叔的脸上刮动,想要从我们的家族照片中剔除他,但相框的玻璃镜面救了他一命。
妈妈不再盯着照片,她闭起眼睛仿佛在祈祷。我拿起一旁的黄铜拆信刀,开始刮起玻璃镜面上那张安德烈叔叔的脸。站在窗边的爸爸注意到这个刺耳的声音,他瞪了我一眼。我只好停下来。“为什么回来,回到这个家?”爸爸对妈妈说完,望着我的脸,瞧我是否明白他的问题。
我不明白。
他转过身去问妈妈:“女人,你回答啊?回到你昨天晚上杲的地方,我求你,走吧。”
“不论你作何决定,千万别告诉女儿真相。”她说。
“她有权利知道!”他尽量克制自己不让情绪失控。
爸妈有事隐瞒我。妈妈显然固执己见。他俩的话语宛如鲁多板的骰子般,不经意地传进我的耳中。爸爸一脸罪恶,模样像个守不住秘密的孩子。
“我承受不住,”他说,“我办不到!”
“要是让莫妮卡知道昨天晚上我人在哪里,”妈妈辩称,“你的家人绝不会饶她一命。”在他俩谈话时,我感觉得到看不见的鬼魂在周围呼吸着,至少有二十个鬼魂在这里阴魂不散。妈妈说话时,鬼魂们发出赞同的呻吟声,但爸妈似乎没有听见。
爸爸摇摇头:“你不该再回来,我可以说服他们……”
“我们得守着孩子。”
我不明白妈妈为何说她想跟我呆在一起,她说话时并没有看着我呀。我望见身旁的白色墙壁自天花板缓缓流下一道污水。一开始,墙壁流下两条细线条的污渍,接着,线条加宽,合成一条线,然后又多喷出两道线条,宛如后院芒果树上的小蜘蛛顺着蜘蛛丝滑下枝丫。我用指尖碰触壁面的液体,是血。
“鬼!有鬼!”我边发出尖叫边冲向爸爸。
“这不是血。”他说。
“你骗人!那是血!是血!”
爸爸试着拉开我,我却挡在他身体前面抱住他。我紧紧抱住他的身体不放,想要整个人攀上去,直到我两只手紧抓住他的脖子,两腿夹住他的腰。他想用手遮住我的嘴,但我不断挣扎、扭动身体,爸爸几乎承受不住我的重量,我俩差点摔倒在地。他身体晃了晃找回平衡, 接着松了一口气,僵硬的身体柔软了点。他抱好我走向沙发,把我的脸庞压在他的胸口上,不让我见到血。我止住尖叫。我见到妈妈磨着牙,脸上出现一抹顽固的表情——或许巫师也在她身上下了咒。
不管爸爸如何紧紧抱住我,我的身体仍不断颤抖。我向他描述昨天晚上发生的事,他安慰我别哭。他的眼眶也盈满了泪水,暖暖的眼泪迅速滴落在我身上。我从未见过他掉泪,此刻,他跟我一样再也止不住泪水。他告诉我会永远爱着我,把我的头枕在他的肩膀上,拍拍我绑了发辫的头。我再次成了爸爸的香吉。
[酷评经典]
记住,你和他们不一样
韩浩月
据说每部被奥普拉在脱口秀节目中推荐过的书,销量都会一夜之间暴增,现在,有这样一本书的中文版摆在了国内读者面前,它是出生于尼日利亚的乌文·阿克潘撰写的小说《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奥普拉对它的评语是,“我从未选过这样一本书,每个故事都让我心痛得无法呼吸!”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这样一本书:它打开了了解非洲的一扇隐秘之门,这扇门藏在由壮观景物、迷人风情以及乐观向上精神组成的非洲面孔背后,真切地触碰到了这片“阳光灼热之地”阴凉和悲伤的一面,它通过沉静、克制的语言叙述着一个个故事,散发着真实的痛楚,牵动读者在被同情和无助感的情绪包围下,去重新认识非洲。
众所周知,六月2010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毫无疑问如同盛大节日般的比赛,会成为展示国家和地区美好形象的载体,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们通过电视转播包括旅游杂志看到的非洲,只是那个地理上、政治或经济上的非洲,对于非洲的历史、各个时期非洲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又能真正了解多少呢?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借助文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展开了一幅事关非洲的心灵地图。在文学性上,这本书展示了作者直接和通透的文字灵性,“四周一片漆黑,风吹散覆盖在天际宛如毛毯一般的乌云。弟弟把玩着发光的十字架,呀呀唤妈妈的名字”一这是书中的一段描述,画面感中融合着淡然却温暖的情感,很容易唤醒读者的共鸣。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在表达主旨上非常鲜明,那就是帮助读者进入非洲儿童充满苦难和离乱的世界,但作者的书写,并非是用“导游”的语言,在读者进入故事之后,作者便消失了,或者说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之一,于是,阅读的过程便成了目睹电影导演伊斯特伍德所推崇的“让事情发生”的过程,无论是目睹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小女孩,还是被叔叔卖给奴隶贩子的一对兄妹,还有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反目的儿时玩伴……当孩童纯真的世界面对成人间的矛盾与冲突,其呈现出来的脆弱与惊恐令人心痛。
作者乌文·阿克潘是一名耶稣会神父,教过书,帮助过麻风病患者,当过古典音乐DJ,曾在坦桑尼亚辅导街头少年,走遍半个地球的他,在写作上呈现出很开阔的视野,他的行文中,看不到任何抱怨的语气,哪怕描写再混乱和骇人的场景,他也会坚持用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白描式的叙述。阅读本书,脑海中时常会出现一个非洲孩子睁大眼睛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他眼神里的好奇与不安,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坚韧与隐忍。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母亲的临终嘱咐,她告诫女儿在任何人问起女儿的身份时,都要说这句话,以避免遭受屠杀。一句话可以保一条命,足以让这句话背后的残忍与暴力暴露无遗。台湾在出版这本书的繁体版时,记得有人写过这样的推荐语,“每个具有全球视野和悲悯情怀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处于某种语境或者面临某种危险时,也说“我和你们一样”,而是在内心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你们”是屠杀、管制、胁迫、暴力的代名词的话,那么,希望有勇气和信念支撑我们说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观点与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