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金溪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着重阐述了金溪县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教育管理,从政府、家庭、社会、教育界各方面集思广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风貌。
[关键词] 留守儿童;金溪县;教育管理;校家同创
[作者简介]杨华云(1978—),女,金溪县仰山学校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江西金溪344800)
江西省金溪县地处赣中,属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的过渡地带,总人口2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0万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典型农业县。目前全县有中小学校155所,中小学生共计41372人。
一、“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全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下大量“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为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或单亲外出,让子女留守住宿的儿童计10196人,占总学生数的24.6%。全面分析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思想等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加之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2、父母教育缺位误导。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3、学校管理疏漏偏失。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因此,对“留守儿童”,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放任不管,让其冷落一边;有的学校严厉管教,反而迫使“留守儿童”产生忍受不了的对抗心理。
4、学习思想滑坡严重。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存在应付性;交友没有选择性,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看电视、录像;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带坏其他同学;“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二、多措并举强化教育管理
针对这种现状,金溪县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之一,充分发挥教育局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强化政府职能。在2005年制订的《金溪县2006—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动员全社会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1、重视政府职能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督政、督学职能,制订对各乡镇《年度教育目标考评方案与考评细则》,突出强调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明确县乡、村三级政府职责。另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构建了“留守儿童”以父母亲属、基层党政组织、教职员工、群团、政法部门为主体的五大关护网络。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留守儿童”创造公开、均衡教育条件,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仅今年就批复实施项目工程共14个,投入资金203.6万元,计划再启动9个项目工程,预计投资450万元。
3、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今年全县对贫困寄宿学生2810人发放生活费补助93.3375万元;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费31.8万元。
4、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每学期初,由县政府牵头,协调教育、公安、交警、工商、文化、卫生、防疫、房管、技监、卫监、气象等部门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已查处126处隐患问题并全部整改到位,确保了学校安全。
(二)实施“校家同创”。“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金溪县积极实施“校家同创”工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家同创123456”育人工作机制,成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保障。
一个目标: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功能,增强思想道德工作实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层网络:构筑了“学校—年级—班级”校内育人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校外育人网络。
三股力量:内外两层育人网络的建立,有效地把学校力量与家庭力量、社会力量有机地融合到“校家同创”育人工程中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机制。
四个平台: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等平台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项制度: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校家共同关注制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租住生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保障“校家同创”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六类活动:开展了家长开放日、家长现身说教、好家长评选、青少年书信文化、学生第二课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题研究等校家互动六大类别的活动,使“校家同创”工作具体化、生动化。
(三)发挥社会力量。一是结对帮护献爱心。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开展与”留守儿童”开展“老少牵手”结对帮护活动。县妇联积极实施“春蕾计划”,向社会各界倡议“春蕾帮扶10元捐”。团县委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重点帮护“留守儿童”。社会企业界有识人士也积极参与帮护“留守儿童”活动,新涛华宇集团为金溪县贫困学校学生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具,金麟有限公司徐世麟先生每年结对帮助9名困难学生,李进先生主动寻求帮助失学儿童等等。
二是调查研究献良策。县人大、县政协和县老科协等部门,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不定期组织对全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措施。县教育专委会热心关注“留守儿童”,还荣获先进集体二等奖。
三是社会联动促提高。金溪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假期,为“留守儿童”开设各种器乐和技能兴趣班,举办主题夏令营活动,通过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发挥着学校、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突出教育主体。作为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担负着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主要作用,也发挥着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主力作用,积极实施四项工程。
一是心理关爱工程。全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健全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疏导台。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二是“1+1”帮扶工程。县教育局发挥县城学校优势资源作用,出台《关于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薄弱定点村小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将全县中小学重新划定三年片区的通知》,充分发挥县城中小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每年帮扶16所村小,包括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与帮扶工作,工作开展两年来,已取得明显效果。学校也通过教师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1+1”帮扶形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寄宿制管理工程。县教育局通过举办寄宿制示范学校管理现场会,引导全县27所寄宿制中小学校规范管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部分学校已经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不断深化管理水平,突出学校指导功能,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四是教育保障工程。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中小学校招生、转学管理的通知》,并在每学期开学前,组织人员到县城所有企业登记农民工名单,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到城区公办中小学入学,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城镇学生同等待遇。
与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高标准要求相比,金溪县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逐渐改变“留守儿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和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
[责任编辑:林婷]
[关键词] 留守儿童;金溪县;教育管理;校家同创
[作者简介]杨华云(1978—),女,金溪县仰山学校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江西金溪344800)
江西省金溪县地处赣中,属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的过渡地带,总人口2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0万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典型农业县。目前全县有中小学校155所,中小学生共计41372人。
一、“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全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下大量“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为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或单亲外出,让子女留守住宿的儿童计10196人,占总学生数的24.6%。全面分析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思想等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加之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2、父母教育缺位误导。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3、学校管理疏漏偏失。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因此,对“留守儿童”,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放任不管,让其冷落一边;有的学校严厉管教,反而迫使“留守儿童”产生忍受不了的对抗心理。
4、学习思想滑坡严重。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存在应付性;交友没有选择性,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看电视、录像;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带坏其他同学;“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二、多措并举强化教育管理
针对这种现状,金溪县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之一,充分发挥教育局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强化政府职能。在2005年制订的《金溪县2006—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动员全社会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1、重视政府职能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督政、督学职能,制订对各乡镇《年度教育目标考评方案与考评细则》,突出强调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明确县乡、村三级政府职责。另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构建了“留守儿童”以父母亲属、基层党政组织、教职员工、群团、政法部门为主体的五大关护网络。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留守儿童”创造公开、均衡教育条件,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仅今年就批复实施项目工程共14个,投入资金203.6万元,计划再启动9个项目工程,预计投资450万元。
3、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今年全县对贫困寄宿学生2810人发放生活费补助93.3375万元;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费31.8万元。
4、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每学期初,由县政府牵头,协调教育、公安、交警、工商、文化、卫生、防疫、房管、技监、卫监、气象等部门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已查处126处隐患问题并全部整改到位,确保了学校安全。
(二)实施“校家同创”。“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金溪县积极实施“校家同创”工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家同创123456”育人工作机制,成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保障。
一个目标: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功能,增强思想道德工作实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层网络:构筑了“学校—年级—班级”校内育人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校外育人网络。
三股力量:内外两层育人网络的建立,有效地把学校力量与家庭力量、社会力量有机地融合到“校家同创”育人工程中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机制。
四个平台: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等平台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项制度: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校家共同关注制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租住生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保障“校家同创”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六类活动:开展了家长开放日、家长现身说教、好家长评选、青少年书信文化、学生第二课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题研究等校家互动六大类别的活动,使“校家同创”工作具体化、生动化。
(三)发挥社会力量。一是结对帮护献爱心。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开展与”留守儿童”开展“老少牵手”结对帮护活动。县妇联积极实施“春蕾计划”,向社会各界倡议“春蕾帮扶10元捐”。团县委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重点帮护“留守儿童”。社会企业界有识人士也积极参与帮护“留守儿童”活动,新涛华宇集团为金溪县贫困学校学生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具,金麟有限公司徐世麟先生每年结对帮助9名困难学生,李进先生主动寻求帮助失学儿童等等。
二是调查研究献良策。县人大、县政协和县老科协等部门,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不定期组织对全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措施。县教育专委会热心关注“留守儿童”,还荣获先进集体二等奖。
三是社会联动促提高。金溪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假期,为“留守儿童”开设各种器乐和技能兴趣班,举办主题夏令营活动,通过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发挥着学校、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突出教育主体。作为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担负着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主要作用,也发挥着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主力作用,积极实施四项工程。
一是心理关爱工程。全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健全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疏导台。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二是“1+1”帮扶工程。县教育局发挥县城学校优势资源作用,出台《关于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薄弱定点村小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将全县中小学重新划定三年片区的通知》,充分发挥县城中小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每年帮扶16所村小,包括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与帮扶工作,工作开展两年来,已取得明显效果。学校也通过教师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1+1”帮扶形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寄宿制管理工程。县教育局通过举办寄宿制示范学校管理现场会,引导全县27所寄宿制中小学校规范管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部分学校已经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不断深化管理水平,突出学校指导功能,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四是教育保障工程。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中小学校招生、转学管理的通知》,并在每学期开学前,组织人员到县城所有企业登记农民工名单,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到城区公办中小学入学,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城镇学生同等待遇。
与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高标准要求相比,金溪县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逐渐改变“留守儿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和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
[责任编辑: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