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趣味性实验的引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知识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趣味实验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当结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趣味实验;实验设计
一、 趣味性实验课堂的重要性
趣味实验作为一种操作简单,过程有趣,现象明显,用时简短,彰显化学知识的实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爱为之学问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通过趣味实验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的时候,可以设计“茶水变色”的趣味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趣味实验要使用的实验器材:三个大小一样且已经编号的烧杯。然后,向一号烧杯中倒入刚泡好的茶水,茶水的颜色为浅棕色。再将一号烧杯中的茶水向二号烧杯中倒入其三分之二,茶水的颜色变深了。之后,将二号烧杯中的茶水向三号烧杯中倒入其二分之一,茶水的颜色又变回了开始的浅棕色。通过对茶水变色的观察,学生会对变色的原因产生好奇,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就在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中,学生就会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本节课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实验课程多数是按照课标要求,由教师演示或者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实验照本宣科进行操作,产生固定的实验现象和结果,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少,师生间互动不足,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方面锻炼不足。由于趣味实验操作简单且灵活,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了“氨”的知识以后,有学生想要利用重铬酸钾模拟“火山喷发”的效果,动手制作一个“火山喷发”的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实验的模型图纸和实验方案,说明需要的材料,交给教师审核,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火山模型的制作和实验。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思路培养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如果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仅能依据单纯记忆的方法去掌握,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趣味性实验能够还原化学现象的发生过程,推理出相应的化学原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由理论到本质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化合反应”时,进行“空瓶生烟”的实验,通过在集气瓶中滴加浓氨水与浓盐酸可观察到瓶中充满白烟。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试着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二、 趣味性实验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趣味性实验已经逐步走进课堂,但不可避免,在教学上教师会出现如下问题。
(一) 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一些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時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验的趣味性,实验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少,或者涉及的知识偏离了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这将不利于教学效果,使化学教学失去了严谨性和系统性。
(二) 课堂把握能力不高
有的教师在趣味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的关系上处理不好,缺乏及时的引导,过于关注实验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实验的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 过多应用趣味性实验
教师单纯追求趣味而盲目引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实验,会影响教学进程,降低教学效率,偏离教学目标,过多的趣味性实验,学生处于看热闹的状态,教师不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三、 趣味性实验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通过以上对趣味性实验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本课程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原则。
(一) 针对性原则
在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的时候,趣味性是一方面,课本的知识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主链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在讲解“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在一个铝制易拉罐中充满CO2气体,再注入NaOH溶液,立即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等反应一段时间后学生会观察到易拉罐不断内凹,之后慢慢鼓起来。这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到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并通过这一个实验引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 启发性原则
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往往产生一个疑问,看似简单的趣味性实验,为何自己就设计不出来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对问题缺乏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尽可能对学生有所启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针对喷泉实验的设计,可以探究:能否用塑料瓶代替大烧瓶?实验现象:塑料瓶先瘪后鼓,直观形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鼓励学生可自行设计不同的气体与试剂进行实验。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碘水萃取实验的异常探究,包括习题中的一些实验都可以设计为探究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 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视教材情况有选择性使用趣味性实验,如果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较多,就没必要过多插入趣味性实验。例如,“质量守恒”一课,课本上的四个实验可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的形式完成课程目标,如果再增添趣味性实验会花费课时,淡化本节课的重点,偏离教学主题。
四、 结语
总之,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散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翁宗军.高中化学趣味实验设计探索[J].经贸实践,2018(01):310.
[2]赵亮亮.趣味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7(06):61.
作者简介:
徐丹,李秀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关键词:化学教学;趣味实验;实验设计
一、 趣味性实验课堂的重要性
趣味实验作为一种操作简单,过程有趣,现象明显,用时简短,彰显化学知识的实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爱为之学问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通过趣味实验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的时候,可以设计“茶水变色”的趣味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趣味实验要使用的实验器材:三个大小一样且已经编号的烧杯。然后,向一号烧杯中倒入刚泡好的茶水,茶水的颜色为浅棕色。再将一号烧杯中的茶水向二号烧杯中倒入其三分之二,茶水的颜色变深了。之后,将二号烧杯中的茶水向三号烧杯中倒入其二分之一,茶水的颜色又变回了开始的浅棕色。通过对茶水变色的观察,学生会对变色的原因产生好奇,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就在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中,学生就会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本节课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实验课程多数是按照课标要求,由教师演示或者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实验照本宣科进行操作,产生固定的实验现象和结果,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少,师生间互动不足,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方面锻炼不足。由于趣味实验操作简单且灵活,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了“氨”的知识以后,有学生想要利用重铬酸钾模拟“火山喷发”的效果,动手制作一个“火山喷发”的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实验的模型图纸和实验方案,说明需要的材料,交给教师审核,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火山模型的制作和实验。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思路培养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如果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仅能依据单纯记忆的方法去掌握,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趣味性实验能够还原化学现象的发生过程,推理出相应的化学原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由理论到本质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化合反应”时,进行“空瓶生烟”的实验,通过在集气瓶中滴加浓氨水与浓盐酸可观察到瓶中充满白烟。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试着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二、 趣味性实验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趣味性实验已经逐步走进课堂,但不可避免,在教学上教师会出现如下问题。
(一) 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一些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時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验的趣味性,实验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少,或者涉及的知识偏离了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这将不利于教学效果,使化学教学失去了严谨性和系统性。
(二) 课堂把握能力不高
有的教师在趣味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的关系上处理不好,缺乏及时的引导,过于关注实验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实验的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 过多应用趣味性实验
教师单纯追求趣味而盲目引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实验,会影响教学进程,降低教学效率,偏离教学目标,过多的趣味性实验,学生处于看热闹的状态,教师不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三、 趣味性实验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通过以上对趣味性实验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本课程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原则。
(一) 针对性原则
在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的时候,趣味性是一方面,课本的知识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主链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在讲解“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在一个铝制易拉罐中充满CO2气体,再注入NaOH溶液,立即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等反应一段时间后学生会观察到易拉罐不断内凹,之后慢慢鼓起来。这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到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并通过这一个实验引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 启发性原则
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往往产生一个疑问,看似简单的趣味性实验,为何自己就设计不出来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对问题缺乏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尽可能对学生有所启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针对喷泉实验的设计,可以探究:能否用塑料瓶代替大烧瓶?实验现象:塑料瓶先瘪后鼓,直观形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鼓励学生可自行设计不同的气体与试剂进行实验。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碘水萃取实验的异常探究,包括习题中的一些实验都可以设计为探究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 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视教材情况有选择性使用趣味性实验,如果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较多,就没必要过多插入趣味性实验。例如,“质量守恒”一课,课本上的四个实验可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的形式完成课程目标,如果再增添趣味性实验会花费课时,淡化本节课的重点,偏离教学主题。
四、 结语
总之,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散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翁宗军.高中化学趣味实验设计探索[J].经贸实践,2018(01):310.
[2]赵亮亮.趣味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7(06):61.
作者简介:
徐丹,李秀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