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案例诊断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课文,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一篇七律诗。全诗56个字,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蔑视困难,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本节课中,教师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情景的设计也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但在某些环节上,教师把握不够到位,甚至偏离教学的主旨。本文就对该课例进行评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供资源过多,造成学生“迷航”
  
  教学片段一:播放影片,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长征》这部影片?
  大部分学生摇头。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播放一段《长征》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跟随红军,感受长征路上的艰辛。
  (多媒体播放《长征》影片,同学们被影片吸引,不断发出感叹和惊讶声。)
  生1:太感人了,难以想象。
  生2:红军太伟大了!
  师:红军为什么要踏上长征之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件上的“背景介绍”,点击相关的网站链接,或者从其他的搜索引擎里收集相关信息,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网站链接地址大约提供了十个,很多学生从搜索引擎里找到得更多。在学生浏览的同时,教师播放表现《长征》的歌曲。几分钟后,教师用教师机控制了学生机,这时,学生大声叫喊,有的说还没有浏览完,有的说部分网址打不开,教师只好让学生再浏览一会,又过几分钟,教师强行控制了学生机,学生情绪受到影响。)
  评析: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重要事件剪辑组合,创设了声音、画面、音乐一体的动人情境,引导学生走近长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一点教师做得不错。同时,为了拓宽信息空间,教师让学生积极地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这一点,教师做得也比较好。问题是教师提供的链接过多,学生一旦进入网络,接触到的不仅仅是需要的资源,丰富的资源很容易让小学生在网络中迷航。实际上,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小学生浏览大量信息,完成对信息的搜索、收集和整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信息技术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有许多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其真实性、可靠性都让人质疑,而且很多资源是重复的、混乱的,必须要进行积极处理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在准备时要从众多资源中提取精华,在展示给学生时也不适宜提供过多的资源,只要能表达意义、起到作用就要适可而止。在本节课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将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提示学生如果想知道有关“长征”的更多信息,课下可以通过网络来自行搜索。
  
  二、花大力气做课件,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片段二:播放课件,感知大意
  师: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气势磅礴的长征诗,认真体会诗中的含义。
  (教师播放课件:配有背景音乐的朗诵和文字,文字旁边有长征的图片。)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生1:红军不怕远征难。
  生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很好,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话就概括了全诗的大意。刚才听到有同学说“万水千山只等闲”,那“只等闲”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它具体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似乎被教师突然的提问给“吓”着了,在课文中搜索“答案”,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嘀咕着,但不是很自信的样子。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些难哦,那下面就跟随老师一起找到它的含义吧。(分析课文)
  评析:教师在课前准备了配有背景音乐和图片的课件,富有感情和节奏,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可见教师在课前确实花费了一番工夫,但是如果教师利用这么一个课件就想达到让学生理解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重点之一就是“读”,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去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朗读中体会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播放完课件后,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律,采用各种方式反复阅读,使其边朗读、边体会、边联想,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读懂其中词句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片段三:分析词句,体会长征“艰难”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四人为一组讨论一下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把小组的结果呈现给大家。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呢?
  学生小组1,代表很高兴地站起来,把课文中每句诗的含义说了一遍。
  师:很好,说得那么流利。下一组同学?
  学生小组2,同样把大意说了一遍。
  (其他小组的同学,似乎没了兴趣,站起来说的积极性不高,好像感觉自己想说的都被别人说了。)
  评析:很明显,教师的意图是让同学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个用意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想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首先应该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本节课中,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效果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的答案基本一样,学生怎么会有合作探究后的成就感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都差不多了,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合作意义不大。
  其实,这也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犯的错误。如在学习《看花灯》时,有老师这样安排学生合作朗读“(一生)元宵节,(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将本来优美的诗句分开来读,语感怎么培养?合作的意义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四、盲目整合,背离目标
  
  教学片段四:升华感情
  师:这首诗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有人以歌曲的形式将这首诗表现出来,大家想不想听?
  生:(很兴奋)想。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就让我们一边欣赏毛主席这柔绵有力,刚韧秀美的书法作品,一边听歌曲表现的《长征》。(播放课件)
  (学生很兴奋,有的学生跟着唱起来,有的学生在评论着毛主席的书法,还有的学生指出同学唱的不对,甚至还有的学生直接“跑题”了——有说有笑。整个氛围与刚才分析课文时投入的感情相差甚远。)
  评析:这部分的目标是通过欣赏歌曲形式的《长征》,让同学们在连贯的诗句中再次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让其中蕴涵的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不怕难”的热情。然而,热情是真的激发了,但激发的方向却变了。由现场的氛围看,学生似乎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上艺术课。学生的注意力由课文内容转向歌曲或书法,他们头脑里面还有没有“红军长征”的印象都很难说,还怎样进一步谈“感情的升华”呢?
  这又是一个声色俱佳但却“忘本”的表现。虽然现在倡导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苏科版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上册)》将画图模块安排在第7~16课。“画图”成为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工具软件。考虑到中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片比较感兴趣,在进行该模块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即把故事穿插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无趣的操作技巧。正是这些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故事引进门学习添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
字典、词典是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字典、词典给人们查询字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里向中小学教师推荐几个在线汉语字典、词典优秀网站,期望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在线新华字典    http://xh.5156edu.com/  在线新华字典是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的二级网站,在该网首页的右上
阅读理解是英语高考试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也很难达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阅读教学,但在感受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网络众多冗余信息,学生容易迷航;网络信息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观点;校园网上的资源有限;教师的备课量增加等。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山西经济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魔力画室》单元中的内容,学习要点是“喷枪”工具的使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使用“画图”中的多种工具,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在自我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用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学习任务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多引导、重实践、多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
活动背景    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中,教师引导学生知荣明耻、明辨是非,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本次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开展的。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中间掀起一场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讨论,使他们在探索中明辨是非,从而找准方向,见之于行动,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活动准备    1
光阴荏苒,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利用Moodle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们是否已经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了这一课程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摸索Moodle本土化的进程中,我国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是否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Moodle,提升了区域教育教学的质量?正在推广Moodle的多个地区,是否也如我们在之前推动其他信息技术一样,遭遇了技术上的壁垒和观念上的冷遇?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因自身条件较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早,其成败经验具有先导、示范效应。分析其典型的建设案例不仅能促进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成效,也将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或参照。在此背景下,针对深圳龙岗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定向抽样该区十余所中小学教师和资源建设管理人员85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100%
起先真没想到,从2014年10月,我独自一人赶赴新疆踏访河南籍采棉工,到2020年10月长篇非虚构作品《大地的云朵——新疆棉田里的河南故事》一书出版,前后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  我知道,夏天新疆的棉花开了,秋天新疆的棉花也开了,只是一个开花朵,一个开棉朵。前一个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后一个招来了全国的采棉工。白娃娃似的白棉花,乖乖地睡在棉桃里,它经了西域阳光的抚慰,天山雪水的哺育,丰沛土地的滋养。在
近期,我参加了江苏省南京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工作,两天共听了以“图像加工”和“动画制作”为课题的16节课。这16节课(见下表),相似或相同的有课题、加工工具、教学重点,不同的有情境导入、学习任务、教学素材等。我在听课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从教师备课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理念……现将听课过程中的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所见略同”之原理,分析“标新立异”之影响。   
2015年3月3日4点43分,曾彦修先生仙逝,享年96岁。虽也是高寿了,但仍不免垂泪。远在南方的我,不能亲去送他远行,惜矣。因为,前不久还得曾老《平生六记》一书,而我也快递了一册拙著《绝版诗话》给他,以作他茶余饭后的消遣。那时,得他儿子发来短信:“父亲正住在协和医院,说他看了这本小书,很高兴。他很快会出院,只是有点重感冒而已。”  上次那回,果无大羔,但是,曾老后来听觉极差,当我与他通电话,他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