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都要用到“了解”、“体会”或“理解”这些词汇,那么怎么才算“理解”到位了呢?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某些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但一到具体运用时,却形不成努力的正比效果。以上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课堂学习中的“科技”转化不成实际应用中的“生产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善于总结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在思考事情和操作实践中,我们都必须遵循规律,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应用规律进行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这是在广阔的语文世界学习和浏览所必须的手段。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总结出规律来呢?首先是必须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和教材、大纲、学生实际、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总结规律。比如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肢体动作,通过面部记住肖像描写,通过嘴记住语言描写,通过心口记住心理描写,通过手臂记住动作描写。运用身体或者身边最近的事物来认识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是总结规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再比如古体诗的结构分成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我们就可以运用头、下巴颏、脖子和屁股这些部位记住这些要领。其次我们可以运用简单的数字来记忆和理解。比如议论文的知识点总结就可以分成一个论点、两种论据、三个层次、四种方法。再次我们可以运用图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象和理念。比如说明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五个方面分别以金字塔的形式出现,把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放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而往上分别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因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其它三个方面的基础,而说明顺序解决的段段之间的关系,说明方法解决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而说明语言的范围最小。另外我们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还可以与其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二、注重典型题型
“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是模子的意思。同一个模子可以塑铸出许多同样的東西,典型也是通过某一个单个的形象反映了某一群或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典型虽然是个别的,却具有普遍性。典型就是要解决普遍与单一之间的问题。我们要从单一的题型中总结规律,找出普遍性,然后运用这些普遍性再解决单一性的问题。从另外一侧面看,语文的知识点的学习是依据教学标准大纲的,教师的教学是有范围的,知识点也是有数量的。我们解决一个关于记叙文题目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任何记叙文的题目的作用和意义,它的作用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可以作为文章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概括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体现文章体裁等。它的意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深层含义又可能包括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三个方面。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成三个方面,如果景物描写出现在文章开头,它的作用一般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待故事背景等;如果出现在中间,它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人物性格特点,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文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如果出现在结尾,它的作用一般是突出文章主题。
三、挖掘内涵外延
“内涵”就是内在的涵养,也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当我们分析问题,涉及到一个知识点的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挖掘概念的本质内容,还要分析跟它有关联的一切问题。譬如分析修辞方法,我们要从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是用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它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也就是只要是我们进行了表达,就运用了修辞,而修辞格或者叫修辞方法就属于积极修辞,我们分析某一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比如比喻在形式上的作用是形象生动,排比、反问、反复三种修辞方法在形式上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气势,而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做到“形象生动”的,“形象”在这里指的是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生动”在这里指意态灵活能感动人,一个好的比喻句一定能做到形象生动,让自己所要描绘的事物在引进喻体以后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的目的是表现本体的特点,他努力寻找大千世界中哪一种事物能够简单易懂、普遍存在、又和本体存在诸多相似点,再拿来进行比较,才能收到形象生动的语言效果。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出现在散文、小说或者一般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它就是比喻的修辞格;如果出现在说明文中,它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果出现在议论文中,它就是比喻的论证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描写“梅花”的诗词的题型,我们就要努力拓展它的外延,我们需要总结有关“菊花”、“长江”、“黄河”、“节日”、“四季”“理想”等诗词或者名句。当我们遇到一个有关修改病句的选择题,我们就要看一看还有没有有关病句的其它类型的题型。记叙文中遇到分析手法的问题,我们就要把文章常用的手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不能停留在一种手法的分析上。比如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夸张、讽刺等。它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同时它们还各有特点和独特的作用,我们要研究它们的关系,还要分析它们的不同,这样就可以迅速把知识系统化,形成合力。
一、善于总结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在思考事情和操作实践中,我们都必须遵循规律,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应用规律进行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这是在广阔的语文世界学习和浏览所必须的手段。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总结出规律来呢?首先是必须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和教材、大纲、学生实际、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总结规律。比如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肢体动作,通过面部记住肖像描写,通过嘴记住语言描写,通过心口记住心理描写,通过手臂记住动作描写。运用身体或者身边最近的事物来认识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是总结规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再比如古体诗的结构分成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我们就可以运用头、下巴颏、脖子和屁股这些部位记住这些要领。其次我们可以运用简单的数字来记忆和理解。比如议论文的知识点总结就可以分成一个论点、两种论据、三个层次、四种方法。再次我们可以运用图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象和理念。比如说明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五个方面分别以金字塔的形式出现,把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放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而往上分别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因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其它三个方面的基础,而说明顺序解决的段段之间的关系,说明方法解决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而说明语言的范围最小。另外我们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还可以与其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二、注重典型题型
“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是模子的意思。同一个模子可以塑铸出许多同样的東西,典型也是通过某一个单个的形象反映了某一群或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典型虽然是个别的,却具有普遍性。典型就是要解决普遍与单一之间的问题。我们要从单一的题型中总结规律,找出普遍性,然后运用这些普遍性再解决单一性的问题。从另外一侧面看,语文的知识点的学习是依据教学标准大纲的,教师的教学是有范围的,知识点也是有数量的。我们解决一个关于记叙文题目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任何记叙文的题目的作用和意义,它的作用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可以作为文章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概括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体现文章体裁等。它的意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深层含义又可能包括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三个方面。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成三个方面,如果景物描写出现在文章开头,它的作用一般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待故事背景等;如果出现在中间,它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人物性格特点,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文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如果出现在结尾,它的作用一般是突出文章主题。
三、挖掘内涵外延
“内涵”就是内在的涵养,也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当我们分析问题,涉及到一个知识点的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挖掘概念的本质内容,还要分析跟它有关联的一切问题。譬如分析修辞方法,我们要从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是用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它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也就是只要是我们进行了表达,就运用了修辞,而修辞格或者叫修辞方法就属于积极修辞,我们分析某一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比如比喻在形式上的作用是形象生动,排比、反问、反复三种修辞方法在形式上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气势,而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做到“形象生动”的,“形象”在这里指的是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生动”在这里指意态灵活能感动人,一个好的比喻句一定能做到形象生动,让自己所要描绘的事物在引进喻体以后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的目的是表现本体的特点,他努力寻找大千世界中哪一种事物能够简单易懂、普遍存在、又和本体存在诸多相似点,再拿来进行比较,才能收到形象生动的语言效果。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出现在散文、小说或者一般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它就是比喻的修辞格;如果出现在说明文中,它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果出现在议论文中,它就是比喻的论证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描写“梅花”的诗词的题型,我们就要努力拓展它的外延,我们需要总结有关“菊花”、“长江”、“黄河”、“节日”、“四季”“理想”等诗词或者名句。当我们遇到一个有关修改病句的选择题,我们就要看一看还有没有有关病句的其它类型的题型。记叙文中遇到分析手法的问题,我们就要把文章常用的手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不能停留在一种手法的分析上。比如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夸张、讽刺等。它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同时它们还各有特点和独特的作用,我们要研究它们的关系,还要分析它们的不同,这样就可以迅速把知识系统化,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