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刑诉法中证据的新定义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证据的概念在证据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和学习证据法学的基础,对证据概念的不同解释和规定,直接影响到证据制度中的其他相关问题。而学术界关于证据概念争议一直很大。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抛弃了沿用30年的“事实说”,正式确认了“材料说”,证据“事实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说有何优势得以取代“事实说”,“材料说”是完美的证据定义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回答。
  【关键词】证据;事实说;材料说
  证据,简言之,是指证明的根据。证据的概念在证据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和学习证据法学的基础,对证据概念的不同解释和规定,直接影响到证据制度中的其他相关问题。其实看似很简单的这一概念,在进入我们的法律领域后便成了一个复杂的词语了,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证据的概念主要有原因说、结果说、手段说、资料说、综合说等。早在60多年前,我国就有学者指出:“证据之定义甚多,有仅指证据原因而言者,有指证明及证明结果而言者,有包含证明、证明结果、证明原因而言者,更有指证明、证明结果、证明原因与证据方法而言者,论者纷纷,莫衷一是。”[1]10多年前日本学者田口守一也说过:“证据一词是多义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2]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立法对证据的定义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只有少数国家在立法中给出了专门的定义条款。
  我国是为数不多在立法上对证据概念予以确认的国家,且我国立法上对证据下的定义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事实说”到“材料说”的转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证据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这表明“材料说”全面替代“事实说”,成为立法确认的证据概念。“材料说”的优势在哪?然而我们使用“材料说”就无懈可击了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挖。
  一、“事实说”何以废弃
  在此次刑诉法修改之前的三十年里我国一直将证据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个学说认为证据是客观的,而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但这一观点存在很多缺陷,首先,“事实说”其概念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混乱。证据定义不能很好的解释被定义项。其次,有关证据的概念和证据种类的规定不协调,逻辑上也存在相应的矛盾。这一观点对证据七种类的划分太过狭隘,同时又与证据合法性要求产生矛盾。再次,“事实说”无法解释虚假证据或非法证据。既然只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才是证据,那么,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伪造证据之说便不能成立,因为如果“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不存在的话,它是无论如何也伪造不出来的,即便伪造了,也不能称其为“伪造证据”,“事实说”于此都无法解释。
  二、“材料说”的优势
  新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这标志着“材料说”正式登上舞台,那么“材料说”有何优势呢?
  (一)首先,“材料说”实现了证据概念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前面我们说过,“事实说”的定义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以及司法实践当中所产生的矛盾,那么“材料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主张证据是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强调证据内容上的真实性,从而“实现证据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证据的形式是事实赖以存在的载体。”[3]
  (二)其次,“材料说”实现了证據概念和证据形式的协调,使其逻辑上达成一致,前面我们说了,“事实说”的证据概念和七种证据形式不协调,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但“材料说”消除了这一矛盾。
  (三)再次,材料”说为日后丰富证据种类和形式打下了伏笔,从而使得证据这一涵义更为丰富,如新的规定中增加了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电子数据等。
  三、反思“材料说”
  此次刑事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修改,“材料说”正式取代“事实说”。然而“材料说”是理想的或完美的证据概念吗?我们也有必要其进行反思。
  (一)“材料说”界定的证据概念有以偏概全[4]之嫌,忽略了证据的多重含义
  首先,“材料说”忽略了“事实证据”,证据也是一种事实。其次,“材料说”过于狭隘,限制了证据的范围。诸如被告人的口供、证人证言等言辞证据是不能当做有形“材料”的。再次,“材料说”不能表达“情态证据”如证人的姿态、外貌、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语调等丰富的证据内容。可见,以“材料说”代替“事实说”,虽有法律条文逻辑协调之功,但仍难避免“以偏概全”之弊。
  (二)材料说”可能导致证据意义的泛化
  词典中对于材料的解释是可供制成成品的原料或可以作为参考和素材的资料,根据这种解释,我们可以将材料抽象的理解成材料是一种物质或东西,这显然跟我们刑事诉讼法中的材料是不一样的,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材料是辩护人用来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采“材料说”来定义证据,就可能得出证据是用来制造案件事实的材料这一结论。
  总而言之,新刑诉法对证据概念的定义取代了沿用30年的“事实说”,有其积极的一面,顺应了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立法趋势,解决了一些理论及实践上的问题,但“材料说”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并非完美,我们在确认“材料说”地位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郑竞毅,彭时.法律大辞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2198.
  [2][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18.
  [3]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龙宗智,苏云.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调整证据制度[J].现代法学,2011(6).
  [5]房保国.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金鑫(1989-),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却否定了其可诉性。从国外立法例来看,从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性来看,从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来看,夫妻双方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条的规定签订的“忠诚协议”,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关键词】忠实义务;忠诚协议;婚姻法  一、绪论  当今社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期刊
【摘要】网络经济在追求效率和经济的同时,带来了社会经济多层面的问题,使得传统法律规制失范。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商业欺诈、侵犯隐私、网络产权、违反公平正义、知识产权侵权、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超出了现有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平衡各方权利需求要求,是政策解决工具选择的价值体现。商业伦理重构为网络经济法律困境寻找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经济;法律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作为国家和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权利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引起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这也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本文通過分析儿童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原因,来引出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改善。  【关键词】儿童权利;留守;人权  一、关于人权的概述  人权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国家目的。我党和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人权保护工作,但是由于我国人
期刊
【摘要】行政合同在服务性政府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我国行政合同的相应立法存在一些弊端,并不能很好指导行政合同制度的良性发展,行政合同有着不同于一般行政行为和民事合同的特点,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设计与上位法相统一、与部门法相协调、程序和实体规定相并举,救济路径科学合理的完善统一的行政合同法,更好的指导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合同;优益性;契约性;法律体系  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层检察院受理的一个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例,罗列了对此案三种不同的定性观点,并运用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分析,进一步试析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限制与扩张。  【关键词】公共安全;罪刑法定原则;口袋罪  一、案情简介  2012年4月19日22时,家住C市的被害人丁某报警称:家住本地的犯罪嫌疑人蒋某与丁某因之前汽车索赔纠纷发生争执,随后蒋某随丁某驾驶吉利汽车一同去C市,途径城乡交界的大马
期刊
【摘要】由于民间融资存在着契约化程度低、法律保护不力、监管主体缺位等弊端,这就造成当前非法集资犯罪多发,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此文以某地级市检察机关统计为基础,从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该类案件多发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犯罪原因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受制于政府金融政策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苛刻”条件以及自身不规范的
期刊
【摘要】社会调查制度和合适成年人制度都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非常重要的制度,两个制度的功能定位虽然不同,但相互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适成年人制度保证侦查程序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案卷材料,为以后的社会调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调查制度全面的反映未成年犯的个人情况,是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犯的司法程序和开展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基础。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发挥两个制度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对未成年犯罪人权
期刊
【摘要】在西北庆阳地区存在着这样一些规则,他们虽非国家制定,但却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被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规则—民间法在乡民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适用已影响到国家法的实施,形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本文着重分析当地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原因以及冲突的表现形式,以期引起立法者重视,妥善处理此种冲突。  【关键词】民间法;国家法;乡民社会;风俗习惯  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是学者对国家制定
期刊
【摘要】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13年的雅安地震,从南方雪灾、西南干旱到甘肃舟曲泥石流的发生。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在同情灾民的同时,却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险机制来保障每一次灾难的受害者。保险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巨灾险的建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应对已经发生的灾难的设想。  【关键词】灾难;保险;巨灾险  一、灾难的发生与反思  “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
期刊
【摘要】社会控制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思想的核心思想,以其利益学说为基础,主张以最小的利益牺牲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为利益冲突时衡量的标准。庞德社会控制论的这种法制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特别是司法建设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关键词】法律社会学;司法建设;启示;社会控制论  庞德(1870-1964)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丰产而影响深远的法学家之一,是美国社会学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德的法社会学理论体系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