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教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可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很多。症结何在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用活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我们认为要善于用活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下面这些——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突破法
  
  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维持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片段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首先为学生创设如下学习情境:观看火给人类带来福与祸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后,教师动情地说:“燃烧产生了火,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情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我们要让它们为人类服务,把美好留在人间。”然后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
  (2)猜想与假设: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是对于燃烧的条件学生并不在意,我们就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未知。我们设计了下列教法:
  实验一:两棉球分别沾有水和酒精,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蘸酒精的燃烧了而蘸水的没燃烧。
  实验二:大小相等的两枝蜡烛,点燃后一支放在空气中,另一支放在倒扣着的玻璃杯中,放在玻璃杯中的渐渐熄灭了。
  实验三:将两只空火柴盒(去外壳),一只放在酒精灯上很快点燃,另一只盛水后再放在酒精灯上却没有点燃。
  三个燃烧实验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十分熟悉,可这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却没有考虑过,每做完一个实验后,就让学生猜想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学生的思考方向较明确,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依据教科书[实验7-1],提供必要的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
  (4)解释与结论:
  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5)反思与评价:
  对实施的实验进行成功与不足的分析,再对燃烧的副作用火灾提出问题:“如果发生了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灭火呢?”引发学生继续讨论。
  (6)表达与交流: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法
  
  化学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
  
  三、运用迁移规律教学突破法
  
  【例】片段3:《元素》的教学
  重难点: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的概念。
  教学过程:看电视时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是元素,展示一粒钙片,说明它是由钙元素组成的,展示一杯水,说明它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再展示一个地球仪,它又是由多少种元素组成的呢?这种由形象过渡到抽象,是教学中的一种迁移规律,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知识为生长点,通过“过渡”化旧为新,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这种过渡要注意:
  ①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过渡时则要突出“演变点”。上例即如此。
  ②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织而成的,过渡时要突出“连接点”。
  ③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为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过渡时则要突出“共同点”。化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化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精选习题教学突破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突破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果有一天,化学课能让学生觉得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学生们觉得这个科目有声有色,让他们能沉浸其中,享受乐趣,学生真正成为“快乐读书人”,这将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成功。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中学)
其他文献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中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的过程与规律,为其教学实践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不当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认知策
期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
期刊
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主要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期刊
随着历史教材的大幅变化。如何让学生学好历史,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事物的内容决定事物的形式,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要有全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期刊
适用范围:小学低年级   理论依据: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语言符号,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得以数千年传承的载体。作为世界上最成熟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科学性、艺术性、智能性及易于接受的特点已日益鲜明地显示出来,汉字已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操作要点:读字音、认字形、析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
期刊
摘要:“学困生”现象是当前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教学方式,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引导,要因材施教,使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教学方式 心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到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而且也更多的注意到学困生身上。所谓“学困生”,就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导致进步比较慢,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鲜明理念。由此可见,“建设”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最具有活力的主题词,教师和学生应当首当其冲、责无旁贷成为语文课程的“建设者”。笔者以为一篇课文对学生要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层面去“建设”它:  一,明确话题。话题是文章的中心。任何一篇课文,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悟,都能提炼出一两个明确的话
期刊
今年初次教幼儿识字教学,说实在的,看过大纲中的识字卡片,我有些疑惑:仅仅三周的孩子,能认识这么复杂的汉字,简直不可思议。但我坚信:教学大纲不会没有根据的。于是我开始了对此项教学法的探究:实物教具、形体语言、情境表演和故事儿歌等多种形象的教育手段,,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将教育过程转化为幼儿喜爱的生活过程。满足他们爱动,爱玩,爱听故事,喜欢模仿,善于表演的要求,采用了多种识字教学法,实践证明: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