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教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可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很多。症结何在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用活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我们认为要善于用活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下面这些——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突破法
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维持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片段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首先为学生创设如下学习情境:观看火给人类带来福与祸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后,教师动情地说:“燃烧产生了火,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情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我们要让它们为人类服务,把美好留在人间。”然后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
(2)猜想与假设: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是对于燃烧的条件学生并不在意,我们就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未知。我们设计了下列教法:
实验一:两棉球分别沾有水和酒精,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蘸酒精的燃烧了而蘸水的没燃烧。
实验二:大小相等的两枝蜡烛,点燃后一支放在空气中,另一支放在倒扣着的玻璃杯中,放在玻璃杯中的渐渐熄灭了。
实验三:将两只空火柴盒(去外壳),一只放在酒精灯上很快点燃,另一只盛水后再放在酒精灯上却没有点燃。
三个燃烧实验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十分熟悉,可这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却没有考虑过,每做完一个实验后,就让学生猜想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学生的思考方向较明确,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依据教科书[实验7-1],提供必要的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
(4)解释与结论:
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5)反思与评价:
对实施的实验进行成功与不足的分析,再对燃烧的副作用火灾提出问题:“如果发生了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灭火呢?”引发学生继续讨论。
(6)表达与交流: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法
化学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
三、运用迁移规律教学突破法
【例】片段3:《元素》的教学
重难点: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的概念。
教学过程:看电视时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是元素,展示一粒钙片,说明它是由钙元素组成的,展示一杯水,说明它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再展示一个地球仪,它又是由多少种元素组成的呢?这种由形象过渡到抽象,是教学中的一种迁移规律,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知识为生长点,通过“过渡”化旧为新,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这种过渡要注意:
①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过渡时则要突出“演变点”。上例即如此。
②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织而成的,过渡时要突出“连接点”。
③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为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过渡时则要突出“共同点”。化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化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精选习题教学突破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突破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果有一天,化学课能让学生觉得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学生们觉得这个科目有声有色,让他们能沉浸其中,享受乐趣,学生真正成为“快乐读书人”,这将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成功。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中学)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我们认为要善于用活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下面这些——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突破法
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维持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片段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首先为学生创设如下学习情境:观看火给人类带来福与祸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后,教师动情地说:“燃烧产生了火,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情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我们要让它们为人类服务,把美好留在人间。”然后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
(2)猜想与假设: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是对于燃烧的条件学生并不在意,我们就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未知。我们设计了下列教法:
实验一:两棉球分别沾有水和酒精,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蘸酒精的燃烧了而蘸水的没燃烧。
实验二:大小相等的两枝蜡烛,点燃后一支放在空气中,另一支放在倒扣着的玻璃杯中,放在玻璃杯中的渐渐熄灭了。
实验三:将两只空火柴盒(去外壳),一只放在酒精灯上很快点燃,另一只盛水后再放在酒精灯上却没有点燃。
三个燃烧实验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十分熟悉,可这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却没有考虑过,每做完一个实验后,就让学生猜想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学生的思考方向较明确,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依据教科书[实验7-1],提供必要的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
(4)解释与结论:
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5)反思与评价:
对实施的实验进行成功与不足的分析,再对燃烧的副作用火灾提出问题:“如果发生了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灭火呢?”引发学生继续讨论。
(6)表达与交流: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法
化学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
三、运用迁移规律教学突破法
【例】片段3:《元素》的教学
重难点: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的概念。
教学过程:看电视时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是元素,展示一粒钙片,说明它是由钙元素组成的,展示一杯水,说明它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再展示一个地球仪,它又是由多少种元素组成的呢?这种由形象过渡到抽象,是教学中的一种迁移规律,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知识为生长点,通过“过渡”化旧为新,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这种过渡要注意:
①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过渡时则要突出“演变点”。上例即如此。
②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织而成的,过渡时要突出“连接点”。
③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为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过渡时则要突出“共同点”。化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化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精选习题教学突破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突破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果有一天,化学课能让学生觉得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学生们觉得这个科目有声有色,让他们能沉浸其中,享受乐趣,学生真正成为“快乐读书人”,这将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成功。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