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欲望的影像空间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梦幻(REVERIES)
  关于爱情、色情、友谊,我们都有自己的理解观念,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因人而异,于是也希望影像的阅读和心目中的理解一致。但是也许我们会认同一些基础点,比如爱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情感上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爱欲的力量也许是无人可以抵御的。
  但是爱情究竟有没有一种外在的形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人类的欲望也许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能通过想象的空间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通過虚拟的空间抵达一种假象,但是不会确信其结果。因为一旦欲望的对象可以抵达,欲望也就消失了。
  于是,爱和欲望也就弥漫于摄影师的梦幻之中。这是一种白日梦,或者在真实中营造一种遥不可及的氛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工的世界,却弥漫着幻想的魔力,以便让欲望有一个看似真实的可能,并且永恒。甚至于一抹微妙的光线,也可以让平庸的对象染上欲望的色彩。
  但是另外一些摄影师则喜欢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通过一种诱人的幻觉完成目的,甚至于凭借直觉。以非凡的迹象传递爱和欲望也许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可以添加神秘性。
  多重虚构,戏剧化造型,暗房合成,电脑拼贴,也许这些难以穷尽的观念和技巧的实践,巧妙地承担起视觉梦幻的任务,一不小心也会给人黔驴技穷的感觉。当然很少有人能够像拉迪斯科那样,将女性人体和星座巧妙地关联在一起。
  有趣的是,一些摄影师在利用这些高级技巧的同时,更多地从以往的影像中汲取灵感。艺术史上的经典主题、神话传说都可以被摄影师巧妙融合进当代影像中,从而表达人类的需求。还有,近年来,女性摄影师更喜欢使用挪用的手法—也就是挪用经典的影像,破坏了我们对原作阅读的习惯。
  8、困扰(OBSESSIONS)
  相对所有的喜悦来说,性爱往往受到更为黑暗的情感的困扰:包括恐惧、猜疑,以及受到拒绝的绝望等等。每一个完美的爱情版本都可能承担等量的失落的噩梦。尤其是当爱情作为一场游戏的时候,情欲的力量就会构成最后的废墟。于是摄影师同样构造了闪光的欲望在我们眼前粉碎的场景。
  我们不该忘记,摄影家本身也是一个情感易受伤害的男人或者女人,也是跻身于情感的风暴之中。我们都希望夜间的天使能够击败夜晚的噩梦,摄影师则是睁开眼睛面对这样的挑战,是在白天和恶魔角斗。我们也许寄希望于摄影师所创造的光芒能够驱赶我们夜晚的噩梦困扰,以艺术的方式达到目的。然而照片仅仅是真实世界的碎片而已,这是一个不可置疑的现实。
  于是摄影师也发出了自身受到困扰的声音,或者记录了其他人的怪异的行为,以便保持自身的情感的平衡。他们也许也进入了一种幻想的空间,借用被摄对象表达自己的欲望,让我们在回眸一瞥中感受到某种相似性。
  有时候不仅仅只是记录了一种困扰,而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中将困扰变成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情绪。尽管当时摄影师的确想表达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留给观众的悬念也就越来越不可解读。摄影作为一种无声的碎片,甚至会在最后背叛了当时的初衷。
  狂杂的梦幻、糟糕的境遇、噩梦以及沉重的打击到了摄影师的镜头中,就变成了一种怪诞的混合物,走向超现实主义的极端。摄影师往往选择两种策略,同样达到这样的目的:第一种就是戏剧化的真人舞台表演,或者使用玩具以及玩偶作为替代物,似乎将人带入童年的环境,使人失语。第二种就是在已有的影像上进行加工,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创建新的可能,在一片动荡之中唤醒爱和欲望。
  爱和欲望的摄影师的镜头中能够走得多远,我们还在期待。
其他文献
我对影像有异样的偏爱,任何跟“影像”挂钩的影像展都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我的眼球、引爆我的神经,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有幸去了一趟传说中的“黑桥”— 一个地下水发臭、垃圾随处可见又跟艺术发生肉体碰撞的地方。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他们的“影像”。之前,我一直把对影像的认识停留在“影像本身的突破和实验”上,换言之就是对电影的理解上,对影像艺术、投影艺术或者说录像艺术并不是很了解。YCEA青年实验艺术小组成员带来
期刊
人们亲切的将刚刚过去的2013称为“水墨年”,在这一年里,大大小小的水墨展览、学术活动、新老艺术家的频频亮相,令人有些目不暇接,而就在这股热潮的涌动中,不少人也在思考,在繁荣表象的背后,驱动“传统复活”的力量是什么?欣喜的同时,没有人愿意这样的复兴浪潮沦为商业宠幸的一个“噱头”。也就在这样对于“传统”难以名状的“过热”和“過冷”的纠结与思考中,无论你来没来得及得到最终的结论,时间还是会毫无妥协的开
期刊
从上世纪90年代寂灭于瞬间的圆明园画家村到之后鱼龙混杂的宋庄,北京这座城市所散发出的文化芳香或艺术腥臭,总能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艺青年,来此为自己的梦想寻找着高低不同的落点,在那些抽屉般的错落房间中,有人的梦想冲破了现实的天顶,变成为众人所羡慕的奇异植物,招摇着自身绚丽的色彩,如电影般梦幻;有人在平淡中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让梦想的种子不断向下生长,用波澜不惊的外表覆盖着内心里纵横交错的根脉;也
期刊
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艺术家尚扬,在80年代,就凭借着《黄河船夫》等一系列黄土地题材的作品而享誉中国美术界,同时那种大面积出现在他作品中的黄褐色调,也让“尚扬黄”成为了一个时代鲜明的绘画记忆。在之后的创作中,尚扬并未固守在“伤痕美术”的乡土感怀和怀旧思绪中,而是在回溯传统的思辩中,不断地从形式上寻求变化,并创作出《大风景》、《诊断》、《董其昌计划》等作品,以综合材料的不同质感丰富着绘画的固有的平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您在北京这边搬过几次工作室?  刘芯涛:两次。费家村和一号地旁边的318艺术园区。之前一直在成都。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来北京的呢?  刘芯涛:当时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想换个环境;其次是想感受一下南北的不同,特别是在地域创作上的不同。第三是,我有很多朋友在北京,他们都劝我来北京看看。  东方艺术·大家:工作室的地址变更对您的创作是否有影响?  刘芯涛:状态上会有一些影响
期刊
冬日的午后,阳光驱散了多日的雾霾照在冷清的酒厂艺术园区里,显得格外的清新。偶尔出现的行人与车辆为这个被深埋在望京腹地里的艺术区平添了一份生气;恢宏的厂房与厂区的植被相得益彰,在保留原厂房基础上的每一个空间都精心地体现着自身独特的面貌,所有未被忽视的细节都留存着一股子天然的灵气。这里没有798艺术区“集市般”的繁闹,没有宋庄艺术区的庞大与鼎沸,也没有黑桥、草场地艺术区城乡结合部特有的“群居生活”,这
期刊
北京近兩年的冬天温暖异常,令人既没有寒冷中的紧迫感,也同样没能收获那份得意在瑟瑟凛冽中取暖的安逸;编辑部的成员们信步走在草场地艺术区的“大街小巷”:画廊、咖啡厅、小摊、杂货铺“一字排开”。各路人群熙熙攘攘,一切都展示着那份只可能属于草场地的独特风情。  而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此行的目的地则是要探访坐落在草场地艺术区深处的邵译农工作室,继续执行杂志的“艺术家工作室大调查”专题计划。  几经辗转,终于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来北京后搬过几次工作室?  田野:从法国回来后第一个工作室就在这, 2011年搬进来的。  东方艺术·大家:为什么选择在这边?  田野:当时大的空间都没有,我喜欢工作室的空间大一些,有时会做一些大的装置,这边的空间比较符合我的需求。另外,我的工作室并不单纯是一个创作的空间,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个小规模的美术馆。  除了收藏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之外,也会为其他艺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您先后搬过几次工作室?  张洪菠:十几次。具体多少次,记不清了。最早是圆明园画家村,之后是费家村,最后是马泉营一号地旁边的318艺术园。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不断变换工作室?  张洪菠:各种原因都有。拆迁、房租、环境、个人原因等等。  东方艺术·大家:工作室的变迁对您的创作有影响吗?  张洪菠:没有。  东方艺术·大家:您理想中的工作室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情况跟理想中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您搬过几次工作室?  向阳:两次。2010年从纽约回北京办展览,临时在798租了半年,再是黑桥,然后就是现在沙河这边。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变换工作室的呢?  向阳:首先是觉得空间不够,因为我做的是装置。其次是黑桥太脏了!每次有朋友过来,问我怎么走,我就说经过一个垃圾站,然后看见几只流浪狗就到了。  东方艺术·大家:您对现在的工作室满意吗?  向阳:说实话,我们不期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