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拉贾斯坦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斋普尔,无疑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旅行者心目中的必要一站。我们此次以它为中心,通过体验Alsisar的三间古迹酒店,来领略拉贾斯坦邦古老的贸易、艺术,以及近乎天人合一的自然。
  汽车驶离公路,开始在砂石路上奔驰,两边是低矮的灌木,不远处是一座白色的宫殿式建筑,白得让人有些眼晕。“这就是Nahargarh Ranthambore酒店。”司机告诉我们。


  门自动开启,于是我们顺利地过了第一道,之后下车。戴着头巾、身材魁梧的门卫大叔被我们从小憩中惊醒,忽地站起来,摆上笑容,迎了过来。行李被两个精瘦的印度小哥提走,我在后边喊:“拖着走!拖着走!”但他们已经走远了,被期待的小费应该是第一生产力。很快跨越第二道门,眼前像泰姬陵一样,长长的步道中间是喷水池,几个年轻的男子在打扫卫生。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在印度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多以男性为主,女性无法从事酒店行业的原因自然和教育息息相关,而不会讲英语是最大的障碍。
  步道的尽头是主殿。主殿共有三进,每一进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院落,中间是小小的喷泉,到处都是鸽子,回廊的墙上挂着画,有描绘古代贵族狩猎场景的,也有描绘旧时战争场景的,最生动的,自然是酒店创始人科隆内尔·噶吉·辛格(Colonel Gaj Singh)长子阿布希曼宇(Abhjmanyu)的婚礼照片。照片中的他们,个个都是宝莱坞电影场景里的俊男靓女。科隆内尔原在军队任职,父亲死后,他不得不回到斋普尔,将自家的一所房子改造成酒店进行经营,如今他辖下已有五间“遗产”酒店。
  房间分布在一层和二层。推开任何一间进去,都大得吓人。帷幔围起来的国王床,贴着窗户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塌,两台壁挂空调响起来,两台吊扇也开始旋转,好像只有如此忙碌才能驱散外边的热量。


  因为是淡季,建筑的一端正在修建一个更大的泳池。下午三四点钟,尽管我躲在阴影里,但架不住地板和墙体是巨大的散热源,我感觉自己分分钟能被炼成木乃伊。“42℃。”酒店的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我瞥了一眼站在某个角落的骆驼,它静默不语,不知道是热得没了力气还是天性如此。爬到顶层,远处是阿拉瓦里山脉(Aravali Ranges),向下是碧蓝色的泳池,小松鼠在后花园里穿梭,蜥蜴探头探脑地溜出来,借着保护色,很快遁逃于草丛中。
  酒店建造于此,与伦滕博尔国家公园(Ranthambore National Park)的存在有关。曾作为斋普尔(Jaipur)王公贵族狩猎圣地的伦滕博尔,是全印度最早成立的九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野生动物保育区。遗憾的是,七月初,雨季开始,国家公园关门。旁边的伦滕博尔城堡(Ranthambore Fort)倒颇有人气,本地人常来常往。擦肩而过的白袍老人眉目祥和;年轻的妇人头顶硕大的袋子,款款而行;当然,最多的还是猴子,它们在此占山为王,生活得自由自在,不乏母子相依相偎的甜蜜,也有互相嬉戏打闹的顽皮,更有古惑仔式的斗狠。行至高处,能俯瞰到伦滕博尔国家公园的核心——水池,鸟儿栖息于四周的树上,它们仗着身体灵巧,完全无视潜伏在水里的鳄鱼。傻傻的小羚羊们跳进去只顾痛快地喝水,浑然不觉蛰伏在不远处的老虎们。每天,厮杀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TigerWatch是一个以保护孟加拉虎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办公室藏匿在距酒店不远的一片树林里。总监坎达(Khandal)四十多岁,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老虎的照片,告诉我,这是一大早由负责巡逻的村民们传过来的。然后拿出之前的史料开始比对虎纹,最后确认拍到的是哪一只。“每只老虎的虎纹都不一样,这是目前最简单的辨认方法。”
  与中国的野象谷一样,保护区和社区(村子)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大。坎达举例说,有时老虎走出保护区,吃掉村民的家畜,村民们一怒之下会进行复仇。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Tiger Watch从2013年起,先后招募了二十名村民和牧羊人,每人配备了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让他们每天24小时轮流进行监控。除了保护老虎外,Tiger Watch还包含手工艺项目,由坎达的太太负责。她将村子里的妇女和老人召集到一起,传授新的技术和理念,并对制作出来的篮子、靠垫、衣裳和桌布进行统一收购。
  从伦滕博尔到“粉红之城”斋普尔,距离为165公里,但在视觉上,一个主角是虎虎虎的国家公园,一个是充斥着人人人的城市。当然,虎的数量远没有办法与人比。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刺骨的鸣笛声。好吧,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突突”司机左躲右闪,迅速填满马路上狭窄的缝隙,旁边是骆驼拉着车。你长吁一口气,又忍不住佩服:真是神技。马路上尘土四扬,一如七八年前。“到了。”司机停下,眼前一排修车铺子,乱糟糟的,我将信将疑地从大门走进去,还真是Alsisar Haveli酒店。
  虽然抵挡不住清真寺传出来的诵经声,但酒店内真的比较安静。
  与这座城市的很多酒店一样,Alsisar Haveli的前身是一幢1892年的老房子,原为一户商人所拥有,后经过多次翻新。建筑的主体是淡黄色,但窗户与斋普尔“风宫”的953扇窗类似,呈粉色。有趣的是,二层走廊的一盏吊灯早被鸟儿霸占,巢里至少有两三只小鸟嗷嗷待哺。
  城市宫殿、风宫、水宫、琥珀堡,斋普尔有无数“宫”。在这一系列宫殿中,最壮观的自然是位于郊区的琥珀堡,这座旧时的古都由安梅尔(Amer)城邦王公曼辛格(ManSingh)修建。琥珀堡依山傍水,且连接着逶迤起伏的“印度长城”。绕至中心院落,这里有琥珀堡中最著名的宫殿“镜宫”,墙上镶嵌着无数个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和宝石,还有一面面小镜子,亮闪闪的,量的堆积在某种时候确实能起化学作用,眼前就是佐证。大家举着相机,试图拍下最美妙的瞬间,殊不知,夜晚点燃蜡烛,烛光映照在宫顶和四壁上,寝宫变成一个渺无边际的苍穹,但这只有故去的王公大人才有缘得见。   回到老城,好巧不巧,“突突”驶进城门,我们刚下车,大雨旋即滂沱而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好在骑楼下漫无目的地走着,或停下来看看世相,有人在雨中奔跑,街上的车更加忙乱。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将下水道堵住,雨水开始肆意横流,周边的香料铺子挤满了人,苍蝇趴在辣椒或稻米上歇息,赶也赶不走,油饼铺子的老板在黑暗中忙碌着。街对面是一排排的布店,另外一条街上则是家居用品店和珠宝店。在历史上,斋普尔一直是印度北方重要的贸易中心。


  但要说起贸易史,距离斋普尔250公里的沙卡瓦蒂(Shekhawafi)区则发展得更早。
  我们坐车前往沙卡瓦蒂的阿斯萨(Alsisar)村,逼近时,四周逐渐变得荒凉,路边土堆的颜色从土棕褐色变到驼色,乡村的空气近乎凝固,当地人过着游牧式的闲散生活。从狭窄的街道驶过,左边一排小房子里,一位老者在黯淡的光线下裁剪衣服,背景是五颜六色的布料,另一间小杂货铺杂陈着各种塑料包装的小零食。
  很快,Alsisar Mahal出现。在成为酒店之前,这里是印度“香料之路”(SpiceRoute)上的一座真正的城堡(AlsisarFort)。18世纪,沙卡瓦蒂君主建立了与他同名的沙卡瓦蒂区,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免税贸易区,邀请比卡内尔、焦代浦尔和斋普尔的富有商人前来做生意甚,至定居于此。19世纪,商人们转移到新的贸易中心斋普尔、孟买、加尔各答和古吉拉特,赚回来的钱寄给家人建造大的房子。
  如今的沙卡瓦蒂仍活在过去当中,阿斯萨村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Alsisar Mahal巨大的弧形大门引导着客人前往一个巨大的院落。院子的一端是觐见厅,是过去贸易伙伴聚会的地方。玻璃上的彩绘描绘的是克利须那神的不同生活场景,厚重的枝形吊灯购自法国,华丽的觐见厅很像是宝坞电影里的取景地。因主人是西印度最有名的Rajuts骑兵家族的支系,尚武之家自然缺不了武器(枪和宝剑)的装饰,酒店里甚至还有一间小的“二战”博物馆。
  “村子里到处都是艺术品。”资料上这样写,这一点儿也不夸张。酒店四周被老宅子环绕,每一幢的外墙上都是由几百年前的艺术家绘制的壁画,据说室内也是如此。村子中的一幢名为J.J.Haveli的“遗产”正在维修,房主早年去德里经商,空置多年。墙的上端是一溜儿窗户,均小小的,将热量阻挡在外;大门两旁,先是两行人物肖像,有单独的仕女,也有一男一女,骑骆驼的、骑马的、骑大象的,人物的情态均不相同,颜色以土耳其蓝、土红和绿色三色为主;下端的壁画较大,四角环绕花草,中间同样是人物特色,但褪色较严重。走进庭院,长方形的两层小楼,卧室、储物间、客厅均保留着,室内的光线不算好,壁画颜色更为艳丽。表面上看起来有些陈旧的阿斯萨村,内里很是健全。村中设公立诊所,村民可以在此免费就医、取药、生孩子,一些简单手术也可以由村医完成。
  在村子里闲逛时,你会为“野生”动物的自由自在而折服。美丽的孔雀在院墙或房顶上肆无忌惮地闲逛,它们应该不知道畏惧是何物,牛像是没有主人似的四处溜达,骆驼就站在村子中央,车来了,半天不见动弹。
  “游猎之旅”的展开是在一个清晨。我们坐着绿色的吉普车前往村外的荒漠,因为耕种的需要,部分荒地被开垦成田地,一垄一垄,整齐划一,且用围栏围起来,之外的土地属于野生动物们。吉普车在荒漠中奔驰,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左侧,靠近时,这群胆小的动物飞快奔走;继续前行,另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山坡上;回程时,又看到一群大羚羊,其中一只对我们充满了好奇,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不敢动,与之相视了半天,彼此都放弃了。


  与非洲草原上的游猎相比,这里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真正撼动我的是,在距村庄只有三公里的地方,会有成群成群的动物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你都见不到如此自然的生态。也许,这才是印度真正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和爱人一起,哪里是你的dream destination?甜蜜的二月,我们推荐了四种梦想目的地:体验浪漫的情人岛、感受欧洲文化的小镇、讲述艺术历史的古迹抑或是一趟刺激的城市探险之旅,并以目的地划分,从度假着装、箱包搭配、美妆用品等方面与你分享一段高度时髦的旅途。无论旅行的长短,和亲爱的另一半在路上,互相深入了解,感知生活。一起旅行,就是现在。  浪漫尔多瓦  围巾一直是行李箱里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
期刊
刚从维密的舞台上脱下翅膀,Gigi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她最爱的汉堡店大快朵颐。就像她前阵子到上海出席活动,在去外滩、逛东方明珠塔之前,首先去吃了豫园南翔小笼包。在爱吃之余,当然也不忘保持身材,所以对她来说,酒店的健身房比床来得更重要。  飞机上如何打发时间?  A_不是跨时差飞行的话,不休息的时候,我都会看电影或者是玩iPad上的游戏。倘若跨时差飞行,我会根据目的地时间先来一段休息,然后看电影或
期刊
在澳大利亚南部面积最小的大陆州维多利亚,人们的饮食理念早已进入了2.0时代。以美食重镇墨尔本为中心并向周边的美丽郊野辐射,不管“从农场到餐桌”还是“零距离美食”,又或是风风火火的“慢食运动”,维州的厨师总有办法在迎合新概念的同时创作出令人难忘的美味食物。名厨ShannonBennett所提倡的“Live to Eat”更是前所未有地将“果腹”这件事提升到生活艺术的层面。在维州,人们为了美食而生。 
期刊
香水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缩影。人们迷恋某种味道,也会因此而对某个人增加好感。如果将香水比作城市中的一个人,那么他会是谁?他在做些什么?你会爱上他/她吗?  BERUN  她是柏林的乐队主唱。  在哪里可以找到她?她在坦普德姆体育馆(Tempodrom)排练,等会儿可能会儿去画满涂鸦的后街咖啡馆写下一首曲子。  她痴迷于什么?柑橘园内,香橼之花肆意绽放而飘来淡然的木质清香。帕尔玛之水蓝色地中海雪松淡香
期刊
西马之旅的前三日,我们行走于吉隆坡和槟城,一边品味着岁月洗练过的多元建筑,一边欣赏着恣肆生长的植物;然后,一路向北,抵达坐拥99座岛屿的兰卡威,用四天的时间,跟着自然学家Irshad一起探索当地的鸟类、植物、蝴蝶、雨林还有海洋。  挑战1如何理解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以及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  挑战2如何深入探索兰卡威,了解它的考古、生态和文化价值?  策略1在出行前,多了解穆斯林文化在马来西亚盛行的
期刊
1.SIVAN ASAYO  中东新味觉/摄影师  我专门从事旅游、食物、肖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摄影工作,时常穿梭于特拉维夫和纽约两地的拍摄外景地。喜欢旅行,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更热衷于用闪光灯捕捉奇妙的瞬间。这次为《悦游》拍摄了特拉维夫的美食,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美食之旅。  A:我喜欢食物最本真的味道:一片优质的面包、当地的新鲜奶酪、一个经典的水果沙拉(无花果或葡萄)与一杯当地产的白葡萄酒,这种组合
期刊
位于美国犹他州南部的布赖斯峡谷以拥有形态怪异的红色岩石而闻名;希腊圣托里尼西南部的阿科罗提利小镇的红海滩和夏威夷的红海滩一样美丽非凡。红色是自然界最热情、自信的颜色,“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花不须多”,些许红色就能引人注目,带来充沛的能量。红色也是春节最应景的颜色,寓意着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在新年打造一款喜气的红色开运妆,从选择提升人气的红色美妆单品开始。  古老的力量  Bvlgari茗红中性
期刊
内战结束后,短短数年光景,拥有幽深古庙、广袤茶园、金色海滩的斯里兰卡就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气氛。  在像科索沃和叙利亚这样的地方,战争结束后重建工作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然而,斯里兰卡却能在结束不久的可怕内战之后迅速转向和平——这个国家承受了一场超过二十五年、造成十万人伤亡的内战。但现在斯里兰卡不仅团结了该国原有的种族群体,还改善了游客们的旅行体验。  散布在山水林地问的路障不见了;以前无处不在的政治
期刊
迈阿密早已扭转了电影里“黑帮之城”的形象,艺术巴塞尔吸引了众多国内的艺术狂徒每年来此“朝圣”,也塑造了迈阿密独特的海滩文化——融合了艺术、设计、娱乐等各种元素的狂欢氛围。体验这种文化最佳的去处便是不断推陈出新的酒店,那里藏着最优质的美食、派对,甚至艺术品,当然还有赏心悦目的海滩少年。此次,我们派出了迈阿密的常客阿尼·维斯曼,带着他18个月大时首次造访迈阿密的记忆为你盘点最值得体验的新老酒店,他向你
期刊
2月26日,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如期举行。不管你喜欢的电影是否入围,来加州大学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BAMPFA)感受一下电影氛围总没错。去年,它从班克多夫特街(Bancroft Way)的野兽派建筑搬到了位于中央大街(Center Street)上由Diller Scofidio&Renfro工作室设计的新家里。BAMPFA里珍藏了所有来自戴安·阿尔比斯的摄影作品及20世纪5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