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斋普尔,无疑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旅行者心目中的必要一站。我们此次以它为中心,通过体验Alsisar的三间古迹酒店,来领略拉贾斯坦邦古老的贸易、艺术,以及近乎天人合一的自然。
汽车驶离公路,开始在砂石路上奔驰,两边是低矮的灌木,不远处是一座白色的宫殿式建筑,白得让人有些眼晕。“这就是Nahargarh Ranthambore酒店。”司机告诉我们。
门自动开启,于是我们顺利地过了第一道,之后下车。戴着头巾、身材魁梧的门卫大叔被我们从小憩中惊醒,忽地站起来,摆上笑容,迎了过来。行李被两个精瘦的印度小哥提走,我在后边喊:“拖着走!拖着走!”但他们已经走远了,被期待的小费应该是第一生产力。很快跨越第二道门,眼前像泰姬陵一样,长长的步道中间是喷水池,几个年轻的男子在打扫卫生。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在印度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多以男性为主,女性无法从事酒店行业的原因自然和教育息息相关,而不会讲英语是最大的障碍。
步道的尽头是主殿。主殿共有三进,每一进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院落,中间是小小的喷泉,到处都是鸽子,回廊的墙上挂着画,有描绘古代贵族狩猎场景的,也有描绘旧时战争场景的,最生动的,自然是酒店创始人科隆内尔·噶吉·辛格(Colonel Gaj Singh)长子阿布希曼宇(Abhjmanyu)的婚礼照片。照片中的他们,个个都是宝莱坞电影场景里的俊男靓女。科隆内尔原在军队任职,父亲死后,他不得不回到斋普尔,将自家的一所房子改造成酒店进行经营,如今他辖下已有五间“遗产”酒店。
房间分布在一层和二层。推开任何一间进去,都大得吓人。帷幔围起来的国王床,贴着窗户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塌,两台壁挂空调响起来,两台吊扇也开始旋转,好像只有如此忙碌才能驱散外边的热量。
因为是淡季,建筑的一端正在修建一个更大的泳池。下午三四点钟,尽管我躲在阴影里,但架不住地板和墙体是巨大的散热源,我感觉自己分分钟能被炼成木乃伊。“42℃。”酒店的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我瞥了一眼站在某个角落的骆驼,它静默不语,不知道是热得没了力气还是天性如此。爬到顶层,远处是阿拉瓦里山脉(Aravali Ranges),向下是碧蓝色的泳池,小松鼠在后花园里穿梭,蜥蜴探头探脑地溜出来,借着保护色,很快遁逃于草丛中。
酒店建造于此,与伦滕博尔国家公园(Ranthambore National Park)的存在有关。曾作为斋普尔(Jaipur)王公贵族狩猎圣地的伦滕博尔,是全印度最早成立的九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野生动物保育区。遗憾的是,七月初,雨季开始,国家公园关门。旁边的伦滕博尔城堡(Ranthambore Fort)倒颇有人气,本地人常来常往。擦肩而过的白袍老人眉目祥和;年轻的妇人头顶硕大的袋子,款款而行;当然,最多的还是猴子,它们在此占山为王,生活得自由自在,不乏母子相依相偎的甜蜜,也有互相嬉戏打闹的顽皮,更有古惑仔式的斗狠。行至高处,能俯瞰到伦滕博尔国家公园的核心——水池,鸟儿栖息于四周的树上,它们仗着身体灵巧,完全无视潜伏在水里的鳄鱼。傻傻的小羚羊们跳进去只顾痛快地喝水,浑然不觉蛰伏在不远处的老虎们。每天,厮杀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TigerWatch是一个以保护孟加拉虎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办公室藏匿在距酒店不远的一片树林里。总监坎达(Khandal)四十多岁,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老虎的照片,告诉我,这是一大早由负责巡逻的村民们传过来的。然后拿出之前的史料开始比对虎纹,最后确认拍到的是哪一只。“每只老虎的虎纹都不一样,这是目前最简单的辨认方法。”
与中国的野象谷一样,保护区和社区(村子)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大。坎达举例说,有时老虎走出保护区,吃掉村民的家畜,村民们一怒之下会进行复仇。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Tiger Watch从2013年起,先后招募了二十名村民和牧羊人,每人配备了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让他们每天24小时轮流进行监控。除了保护老虎外,Tiger Watch还包含手工艺项目,由坎达的太太负责。她将村子里的妇女和老人召集到一起,传授新的技术和理念,并对制作出来的篮子、靠垫、衣裳和桌布进行统一收购。
从伦滕博尔到“粉红之城”斋普尔,距离为165公里,但在视觉上,一个主角是虎虎虎的国家公园,一个是充斥着人人人的城市。当然,虎的数量远没有办法与人比。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刺骨的鸣笛声。好吧,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突突”司机左躲右闪,迅速填满马路上狭窄的缝隙,旁边是骆驼拉着车。你长吁一口气,又忍不住佩服:真是神技。马路上尘土四扬,一如七八年前。“到了。”司机停下,眼前一排修车铺子,乱糟糟的,我将信将疑地从大门走进去,还真是Alsisar Haveli酒店。
虽然抵挡不住清真寺传出来的诵经声,但酒店内真的比较安静。
与这座城市的很多酒店一样,Alsisar Haveli的前身是一幢1892年的老房子,原为一户商人所拥有,后经过多次翻新。建筑的主体是淡黄色,但窗户与斋普尔“风宫”的953扇窗类似,呈粉色。有趣的是,二层走廊的一盏吊灯早被鸟儿霸占,巢里至少有两三只小鸟嗷嗷待哺。
城市宫殿、风宫、水宫、琥珀堡,斋普尔有无数“宫”。在这一系列宫殿中,最壮观的自然是位于郊区的琥珀堡,这座旧时的古都由安梅尔(Amer)城邦王公曼辛格(ManSingh)修建。琥珀堡依山傍水,且连接着逶迤起伏的“印度长城”。绕至中心院落,这里有琥珀堡中最著名的宫殿“镜宫”,墙上镶嵌着无数个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和宝石,还有一面面小镜子,亮闪闪的,量的堆积在某种时候确实能起化学作用,眼前就是佐证。大家举着相机,试图拍下最美妙的瞬间,殊不知,夜晚点燃蜡烛,烛光映照在宫顶和四壁上,寝宫变成一个渺无边际的苍穹,但这只有故去的王公大人才有缘得见。 回到老城,好巧不巧,“突突”驶进城门,我们刚下车,大雨旋即滂沱而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好在骑楼下漫无目的地走着,或停下来看看世相,有人在雨中奔跑,街上的车更加忙乱。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将下水道堵住,雨水开始肆意横流,周边的香料铺子挤满了人,苍蝇趴在辣椒或稻米上歇息,赶也赶不走,油饼铺子的老板在黑暗中忙碌着。街对面是一排排的布店,另外一条街上则是家居用品店和珠宝店。在历史上,斋普尔一直是印度北方重要的贸易中心。
但要说起贸易史,距离斋普尔250公里的沙卡瓦蒂(Shekhawafi)区则发展得更早。
我们坐车前往沙卡瓦蒂的阿斯萨(Alsisar)村,逼近时,四周逐渐变得荒凉,路边土堆的颜色从土棕褐色变到驼色,乡村的空气近乎凝固,当地人过着游牧式的闲散生活。从狭窄的街道驶过,左边一排小房子里,一位老者在黯淡的光线下裁剪衣服,背景是五颜六色的布料,另一间小杂货铺杂陈着各种塑料包装的小零食。
很快,Alsisar Mahal出现。在成为酒店之前,这里是印度“香料之路”(SpiceRoute)上的一座真正的城堡(AlsisarFort)。18世纪,沙卡瓦蒂君主建立了与他同名的沙卡瓦蒂区,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免税贸易区,邀请比卡内尔、焦代浦尔和斋普尔的富有商人前来做生意甚,至定居于此。19世纪,商人们转移到新的贸易中心斋普尔、孟买、加尔各答和古吉拉特,赚回来的钱寄给家人建造大的房子。
如今的沙卡瓦蒂仍活在过去当中,阿斯萨村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Alsisar Mahal巨大的弧形大门引导着客人前往一个巨大的院落。院子的一端是觐见厅,是过去贸易伙伴聚会的地方。玻璃上的彩绘描绘的是克利须那神的不同生活场景,厚重的枝形吊灯购自法国,华丽的觐见厅很像是宝坞电影里的取景地。因主人是西印度最有名的Rajuts骑兵家族的支系,尚武之家自然缺不了武器(枪和宝剑)的装饰,酒店里甚至还有一间小的“二战”博物馆。
“村子里到处都是艺术品。”资料上这样写,这一点儿也不夸张。酒店四周被老宅子环绕,每一幢的外墙上都是由几百年前的艺术家绘制的壁画,据说室内也是如此。村子中的一幢名为J.J.Haveli的“遗产”正在维修,房主早年去德里经商,空置多年。墙的上端是一溜儿窗户,均小小的,将热量阻挡在外;大门两旁,先是两行人物肖像,有单独的仕女,也有一男一女,骑骆驼的、骑马的、骑大象的,人物的情态均不相同,颜色以土耳其蓝、土红和绿色三色为主;下端的壁画较大,四角环绕花草,中间同样是人物特色,但褪色较严重。走进庭院,长方形的两层小楼,卧室、储物间、客厅均保留着,室内的光线不算好,壁画颜色更为艳丽。表面上看起来有些陈旧的阿斯萨村,内里很是健全。村中设公立诊所,村民可以在此免费就医、取药、生孩子,一些简单手术也可以由村医完成。
在村子里闲逛时,你会为“野生”动物的自由自在而折服。美丽的孔雀在院墙或房顶上肆无忌惮地闲逛,它们应该不知道畏惧是何物,牛像是没有主人似的四处溜达,骆驼就站在村子中央,车来了,半天不见动弹。
“游猎之旅”的展开是在一个清晨。我们坐着绿色的吉普车前往村外的荒漠,因为耕种的需要,部分荒地被开垦成田地,一垄一垄,整齐划一,且用围栏围起来,之外的土地属于野生动物们。吉普车在荒漠中奔驰,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左侧,靠近时,这群胆小的动物飞快奔走;继续前行,另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山坡上;回程时,又看到一群大羚羊,其中一只对我们充满了好奇,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不敢动,与之相视了半天,彼此都放弃了。
与非洲草原上的游猎相比,这里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真正撼动我的是,在距村庄只有三公里的地方,会有成群成群的动物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你都见不到如此自然的生态。也许,这才是印度真正的魅力所在。
汽车驶离公路,开始在砂石路上奔驰,两边是低矮的灌木,不远处是一座白色的宫殿式建筑,白得让人有些眼晕。“这就是Nahargarh Ranthambore酒店。”司机告诉我们。
门自动开启,于是我们顺利地过了第一道,之后下车。戴着头巾、身材魁梧的门卫大叔被我们从小憩中惊醒,忽地站起来,摆上笑容,迎了过来。行李被两个精瘦的印度小哥提走,我在后边喊:“拖着走!拖着走!”但他们已经走远了,被期待的小费应该是第一生产力。很快跨越第二道门,眼前像泰姬陵一样,长长的步道中间是喷水池,几个年轻的男子在打扫卫生。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在印度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多以男性为主,女性无法从事酒店行业的原因自然和教育息息相关,而不会讲英语是最大的障碍。
步道的尽头是主殿。主殿共有三进,每一进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院落,中间是小小的喷泉,到处都是鸽子,回廊的墙上挂着画,有描绘古代贵族狩猎场景的,也有描绘旧时战争场景的,最生动的,自然是酒店创始人科隆内尔·噶吉·辛格(Colonel Gaj Singh)长子阿布希曼宇(Abhjmanyu)的婚礼照片。照片中的他们,个个都是宝莱坞电影场景里的俊男靓女。科隆内尔原在军队任职,父亲死后,他不得不回到斋普尔,将自家的一所房子改造成酒店进行经营,如今他辖下已有五间“遗产”酒店。
房间分布在一层和二层。推开任何一间进去,都大得吓人。帷幔围起来的国王床,贴着窗户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塌,两台壁挂空调响起来,两台吊扇也开始旋转,好像只有如此忙碌才能驱散外边的热量。
因为是淡季,建筑的一端正在修建一个更大的泳池。下午三四点钟,尽管我躲在阴影里,但架不住地板和墙体是巨大的散热源,我感觉自己分分钟能被炼成木乃伊。“42℃。”酒店的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我瞥了一眼站在某个角落的骆驼,它静默不语,不知道是热得没了力气还是天性如此。爬到顶层,远处是阿拉瓦里山脉(Aravali Ranges),向下是碧蓝色的泳池,小松鼠在后花园里穿梭,蜥蜴探头探脑地溜出来,借着保护色,很快遁逃于草丛中。
酒店建造于此,与伦滕博尔国家公园(Ranthambore National Park)的存在有关。曾作为斋普尔(Jaipur)王公贵族狩猎圣地的伦滕博尔,是全印度最早成立的九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野生动物保育区。遗憾的是,七月初,雨季开始,国家公园关门。旁边的伦滕博尔城堡(Ranthambore Fort)倒颇有人气,本地人常来常往。擦肩而过的白袍老人眉目祥和;年轻的妇人头顶硕大的袋子,款款而行;当然,最多的还是猴子,它们在此占山为王,生活得自由自在,不乏母子相依相偎的甜蜜,也有互相嬉戏打闹的顽皮,更有古惑仔式的斗狠。行至高处,能俯瞰到伦滕博尔国家公园的核心——水池,鸟儿栖息于四周的树上,它们仗着身体灵巧,完全无视潜伏在水里的鳄鱼。傻傻的小羚羊们跳进去只顾痛快地喝水,浑然不觉蛰伏在不远处的老虎们。每天,厮杀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TigerWatch是一个以保护孟加拉虎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办公室藏匿在距酒店不远的一片树林里。总监坎达(Khandal)四十多岁,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老虎的照片,告诉我,这是一大早由负责巡逻的村民们传过来的。然后拿出之前的史料开始比对虎纹,最后确认拍到的是哪一只。“每只老虎的虎纹都不一样,这是目前最简单的辨认方法。”
与中国的野象谷一样,保护区和社区(村子)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大。坎达举例说,有时老虎走出保护区,吃掉村民的家畜,村民们一怒之下会进行复仇。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Tiger Watch从2013年起,先后招募了二十名村民和牧羊人,每人配备了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让他们每天24小时轮流进行监控。除了保护老虎外,Tiger Watch还包含手工艺项目,由坎达的太太负责。她将村子里的妇女和老人召集到一起,传授新的技术和理念,并对制作出来的篮子、靠垫、衣裳和桌布进行统一收购。
从伦滕博尔到“粉红之城”斋普尔,距离为165公里,但在视觉上,一个主角是虎虎虎的国家公园,一个是充斥着人人人的城市。当然,虎的数量远没有办法与人比。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刺骨的鸣笛声。好吧,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突突”司机左躲右闪,迅速填满马路上狭窄的缝隙,旁边是骆驼拉着车。你长吁一口气,又忍不住佩服:真是神技。马路上尘土四扬,一如七八年前。“到了。”司机停下,眼前一排修车铺子,乱糟糟的,我将信将疑地从大门走进去,还真是Alsisar Haveli酒店。
虽然抵挡不住清真寺传出来的诵经声,但酒店内真的比较安静。
与这座城市的很多酒店一样,Alsisar Haveli的前身是一幢1892年的老房子,原为一户商人所拥有,后经过多次翻新。建筑的主体是淡黄色,但窗户与斋普尔“风宫”的953扇窗类似,呈粉色。有趣的是,二层走廊的一盏吊灯早被鸟儿霸占,巢里至少有两三只小鸟嗷嗷待哺。
城市宫殿、风宫、水宫、琥珀堡,斋普尔有无数“宫”。在这一系列宫殿中,最壮观的自然是位于郊区的琥珀堡,这座旧时的古都由安梅尔(Amer)城邦王公曼辛格(ManSingh)修建。琥珀堡依山傍水,且连接着逶迤起伏的“印度长城”。绕至中心院落,这里有琥珀堡中最著名的宫殿“镜宫”,墙上镶嵌着无数个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和宝石,还有一面面小镜子,亮闪闪的,量的堆积在某种时候确实能起化学作用,眼前就是佐证。大家举着相机,试图拍下最美妙的瞬间,殊不知,夜晚点燃蜡烛,烛光映照在宫顶和四壁上,寝宫变成一个渺无边际的苍穹,但这只有故去的王公大人才有缘得见。 回到老城,好巧不巧,“突突”驶进城门,我们刚下车,大雨旋即滂沱而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好在骑楼下漫无目的地走着,或停下来看看世相,有人在雨中奔跑,街上的车更加忙乱。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将下水道堵住,雨水开始肆意横流,周边的香料铺子挤满了人,苍蝇趴在辣椒或稻米上歇息,赶也赶不走,油饼铺子的老板在黑暗中忙碌着。街对面是一排排的布店,另外一条街上则是家居用品店和珠宝店。在历史上,斋普尔一直是印度北方重要的贸易中心。
但要说起贸易史,距离斋普尔250公里的沙卡瓦蒂(Shekhawafi)区则发展得更早。
我们坐车前往沙卡瓦蒂的阿斯萨(Alsisar)村,逼近时,四周逐渐变得荒凉,路边土堆的颜色从土棕褐色变到驼色,乡村的空气近乎凝固,当地人过着游牧式的闲散生活。从狭窄的街道驶过,左边一排小房子里,一位老者在黯淡的光线下裁剪衣服,背景是五颜六色的布料,另一间小杂货铺杂陈着各种塑料包装的小零食。
很快,Alsisar Mahal出现。在成为酒店之前,这里是印度“香料之路”(SpiceRoute)上的一座真正的城堡(AlsisarFort)。18世纪,沙卡瓦蒂君主建立了与他同名的沙卡瓦蒂区,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免税贸易区,邀请比卡内尔、焦代浦尔和斋普尔的富有商人前来做生意甚,至定居于此。19世纪,商人们转移到新的贸易中心斋普尔、孟买、加尔各答和古吉拉特,赚回来的钱寄给家人建造大的房子。
如今的沙卡瓦蒂仍活在过去当中,阿斯萨村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Alsisar Mahal巨大的弧形大门引导着客人前往一个巨大的院落。院子的一端是觐见厅,是过去贸易伙伴聚会的地方。玻璃上的彩绘描绘的是克利须那神的不同生活场景,厚重的枝形吊灯购自法国,华丽的觐见厅很像是宝坞电影里的取景地。因主人是西印度最有名的Rajuts骑兵家族的支系,尚武之家自然缺不了武器(枪和宝剑)的装饰,酒店里甚至还有一间小的“二战”博物馆。
“村子里到处都是艺术品。”资料上这样写,这一点儿也不夸张。酒店四周被老宅子环绕,每一幢的外墙上都是由几百年前的艺术家绘制的壁画,据说室内也是如此。村子中的一幢名为J.J.Haveli的“遗产”正在维修,房主早年去德里经商,空置多年。墙的上端是一溜儿窗户,均小小的,将热量阻挡在外;大门两旁,先是两行人物肖像,有单独的仕女,也有一男一女,骑骆驼的、骑马的、骑大象的,人物的情态均不相同,颜色以土耳其蓝、土红和绿色三色为主;下端的壁画较大,四角环绕花草,中间同样是人物特色,但褪色较严重。走进庭院,长方形的两层小楼,卧室、储物间、客厅均保留着,室内的光线不算好,壁画颜色更为艳丽。表面上看起来有些陈旧的阿斯萨村,内里很是健全。村中设公立诊所,村民可以在此免费就医、取药、生孩子,一些简单手术也可以由村医完成。
在村子里闲逛时,你会为“野生”动物的自由自在而折服。美丽的孔雀在院墙或房顶上肆无忌惮地闲逛,它们应该不知道畏惧是何物,牛像是没有主人似的四处溜达,骆驼就站在村子中央,车来了,半天不见动弹。
“游猎之旅”的展开是在一个清晨。我们坐着绿色的吉普车前往村外的荒漠,因为耕种的需要,部分荒地被开垦成田地,一垄一垄,整齐划一,且用围栏围起来,之外的土地属于野生动物们。吉普车在荒漠中奔驰,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左侧,靠近时,这群胆小的动物飞快奔走;继续前行,另一群印度瞪羚出现在山坡上;回程时,又看到一群大羚羊,其中一只对我们充满了好奇,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不敢动,与之相视了半天,彼此都放弃了。
与非洲草原上的游猎相比,这里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真正撼动我的是,在距村庄只有三公里的地方,会有成群成群的动物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你都见不到如此自然的生态。也许,这才是印度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