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在启蒙时期数学学得很不错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远离数学,甚至讨厌数学。这固然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少主动参与,更缺少积极的思考及依靠自己的实践去获取知识的过程,走过的是题海,跳过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现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以使他们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也能独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愿学数学,对于这个问题一味地埋怨学生是不公正的。学生不愿学数学,教师至少要负一半或者说要负主要责任。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要靠教师去调动,兴趣要靠教师去培养,学生的热情要靠教师去激发。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学习目的要明确。要上好第一堂数学课,并以生动的实例,说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二)学习方法要正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就要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特点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三)教学要得法。要多方面调查看,学生一开始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这种积极性不久就消失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学不得法。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途径解答问题。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可尝试将讨论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充分提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过程
(一)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备课少不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学习上的困难、知识缺陷,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数学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生理缺陷等。只有这样,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上课。教师要明确这样一种观念,上课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要使学生感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尽量争取照顾每一个同学的情绪,发挥其所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方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数学方法,学生认为哪种方法好就采用哪种方法。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做到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与互动。
(四)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之一,这里也有一个保护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教师不要在作业本上过多的打“×”,更不要把“×”画得过大。如发现学生作业不认真,切忌撕掉作业本,要耐心地说服教育。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的字不宜过大、过草,更不可在学生作业本上乱画,应处处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有同情心。不要动辄教训学生,要同他们交朋友,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一位数学教师身边应该有一些一呼百应的“助理”。这些“助理”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他们无论在课内课外都会积极与教师配合,帮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愿学数学,对于这个问题一味地埋怨学生是不公正的。学生不愿学数学,教师至少要负一半或者说要负主要责任。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要靠教师去调动,兴趣要靠教师去培养,学生的热情要靠教师去激发。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学习目的要明确。要上好第一堂数学课,并以生动的实例,说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二)学习方法要正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就要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特点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三)教学要得法。要多方面调查看,学生一开始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这种积极性不久就消失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学不得法。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途径解答问题。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可尝试将讨论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充分提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过程
(一)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备课少不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学习上的困难、知识缺陷,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数学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生理缺陷等。只有这样,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上课。教师要明确这样一种观念,上课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要使学生感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尽量争取照顾每一个同学的情绪,发挥其所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方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数学方法,学生认为哪种方法好就采用哪种方法。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做到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与互动。
(四)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之一,这里也有一个保护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教师不要在作业本上过多的打“×”,更不要把“×”画得过大。如发现学生作业不认真,切忌撕掉作业本,要耐心地说服教育。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的字不宜过大、过草,更不可在学生作业本上乱画,应处处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有同情心。不要动辄教训学生,要同他们交朋友,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一位数学教师身边应该有一些一呼百应的“助理”。这些“助理”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他们无论在课内课外都会积极与教师配合,帮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