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智慧及其身体奥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塑造的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父子不仅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也是其人生哲学的代言人和践行者。巨人父子有着异于常人的外形和体能,不仅衣着起居需要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制作,有着过量甚至“过度”的饮食需求和发达的新陈代谢系统,他们还对新事物抱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印刷革命掀起的新浪潮中勇于探险、勤于思考,在感与知的结合中去认识自身、拥抱世界。可以说,巨人形象是融合了身体、品德和学识的复合物,在感性和理性数倍放大的背后是对平凡人的自然天性和潜在能力的尊重和颂扬,这就是拉伯雷在应对文字符号革命时所怀揣的人文主义理想。
  借助拉伯雷的放大镜, 当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 塞尔(MichelSerres,1930-2019)看到了巨人形象的现代身影,他认为处于信息革命中的现代人面对的是与拉伯雷的人物相同的境遇。高康大父子所在的印刷革命时期是一个集宗教改革、古风盛行、文艺复兴为一体的转型时代,印刷书籍为头脑卸下了繁重的记忆负担,如释重负的大脑能够去从事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而阅读又激发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将思想转化为现实的体验中去。在塞尔看来,信息技术使知识外化为电子产品的显示器(屏),搜索引擎扫除了知识传输的空间阻碍,使头脑和身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这将是孕育新的巨人诞生的摇篮。与此同时,塞尔也提醒到,书架上的典籍、储存器里的资料只是客体化的头脑,只有当信息转化为真正心领神会的东西,当头脑重新回到身体时才能实现主体的身心合一,而拉伯雷的巨人智慧则为我们处理自身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知识的渊薮”


  在十六世纪的法国,索邦大学的经院哲学家占据了知识界的主导地位,他们在繁复的论证、机敏的应答和雄辩的口才中决定学识的多寡,按照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在《十六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中所言:“这是比武大会,而非真枪实剑。”身处这一环境中的拉伯雷不得不说是一个特例,他不仅是一个修士,也是医学博士、法律顾问,还在大学里教授天文学,可以说他是一边诵经一边撰写科学论文,与此同时还发明了一些医疗器械。在印刷术盛行的时代,拉伯雷作为一个集知识和实践于一身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像经院学者那样对印刷书籍心怀恐惧而封闭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相反,拉伯雷更愿意让“精神和书在一起就跟干柴碰到烈火一样,难解难分”,这其中产生的兴奋之处就是知识的推动力量,一种由求知欲激发的巨大潜能,而人本来就应该成为一个“知识的渊薮”,这是高康大对其子庞大固埃的期望,也是拉伯雷对巨人的思想和身体的生动概括。
  在那封著名的家书中,高康大指出了两种知识以及两种不同的习得方式:一种是书面知识,需要勤学苦读才能在精神上有所收获;另一种是文字以外的知识,包括德行的培育和来自日常经验的判断,这是无法用文字表达但却更为重要的知识,只能通过由内而外的理解和消化才能获得。需要注意的是,拉伯雷借高康大之口提到的“第二种知识”几乎贯穿了《巨人传》的全部五卷本,这是一种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的身体智慧,其中,“消化”是巨人哲学的关键词,也可以视为拉伯雷对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戏仿,它不但是对阅读带来的精神活动的消化和输出,还是生理系统对外来信息的去粗取精甚至消化排泄的过程。拉伯雷把人的自然本性置于首位的做法显然是在反对“人性本恶”的宗教禁欲主义,而对身体需求不厌其烦的夸张描述则是在激烈地反抗经院学者脱离世俗的空洞言辞。
  塞尔也因此称赞拉伯雷的勇气,敬佩他能够在索邦大学那些神学家的严苛审查下写出一部专注于描述人的进食、饮酒、消化、睡觉方式的书,他在《拇指一代》中写道:“我倾向于站在拉伯雷这边,而不是索邦大学教授那边。”根据塞尔的分析,从印刷革命到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载体由书本上的字母变成屏幕上的图像,认知方式也从阅读书页上的单一符号过渡到浏览屏幕上的信息内容,网络技术特别是信息搜索带来的便利使抽象概念走向了具体的特殊性。然而,信息并不一定是知识,塞尔在二0一八年接受澳大利亚学术专栏《谈话》采访时提到,现代人因对技术盲目自信而忽视了认识论问题,“信息成为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是好坏兼备、善恶兼具的事物,我们有大量信息,但我们却没有知识”。如何获得真正的学识,这是塞尔最关心的事,与拉伯雷同处于印刷革命时期的蒙田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宁要一个健全的头脑,不要记忆装得满满。在此,塞尔提出了关于头脑和身体的思考,即实现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需要做到的身心合一。
  成为知识的“渊薮”而不是“漏斗”,这是巨人智慧给我们的启示。当信息网络为人际交流扫除障碍,在时间上留出更多空余可供自由支配时,我们得到解放的头脑便可以重新回到身体并投入到新的研究和创造之中。这是拉伯雷从一个社会转型中看到的有利于巨人形象诞生的机遇,塞尔则更进一步指出这枚抛向空中的硬币还有另一面:那些外化为显示器的头脑是否还能回到身体,或者说,技术再一次把我们推到了身心可能分裂的十字路口—是让技术继续取代文字符号成为观看世界的方式,还是将久被忽略的感性体验重新提上日程,像巨人一般在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同时仍不忘培养自身的所思所感?

“不协调性的集合”


  塞尔沿着拉伯雷这条阿里阿德涅之线发现了技术与身体之间所隐含的世俗化问题。自然科学的高度专门化把人们对精确性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使作为知识媒介的技术工具正在取代人自身去认识世界,但是这一幕并不陌生,早在十七世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就开始使用实验科学方法去定义自然、尋求真理,把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的归入理性和正统,而那些无法言说的模糊之物则被排除在真理范围之外。如此一来,感性就被驱逐出语言的逻辑框架,认知的整体平衡也被破坏,最后还导致了作为认知主体的人自身遭到忽视。在《五感:一种混合身体的哲学》(The Five Senses: A Philosophy ofMingled Bodies )中塞尔把这种对技术趋于神学化的崇拜视为“世俗化的失败”(a failure of secularity),而将知识的堆积看作一种“消化系统疾病”(adigestive problem),因为被当作圣物供奉在神龛中的技术产物一旦成为衡量现实的唯一标准,它就失去了与现实相联系的功效,并反客为主地成了人的主导者,这使得巨人般的认知主体有可能在技术去世俗化的过程中沦为机器的“精神幽灵”(phantom)。
其他文献
37岁的鹰巢直美是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的一位家庭主妇,有一个7岁的女儿和一个1岁半的儿子。看到可爱的孩子,她常常想起万一日本再出现战争,孩子们就要受苦了。就是这种朴素的立场,让她积极呼吁把规定放弃战争权的日本宪法第九条推荐为诺贝尔和平奖(下文称诺奖)。她说:“如果能把每个人的声音都聚集在一起,世界将会发生改变。”  鹰巢直美青年时期,对社会问题不太关心。高中毕业后,她去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大学留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它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悟能力,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语感;诵读;品味;想象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
我是“细节控”,深信作品中的细节就像人的微表情,总在经意不经意中透露皮袍下的小,华袍下的蚤。现在我来理一理电影《归来》里那柄藏在背后的饭勺。  电影中,陆焉识夜里看望冯婉瑜,沉睡中的妻子突然惊醒,发出恐惧地大叫:方师傅,你不能再这样了……陆焉识没有被枪毙我很感谢你……你不能再这样了!一面将陆焉识连推带搡赶出卧室门,紧紧地锁上了门。  这一情节在此前有一道伏笔:陆焉识刚回家,冯婉瑜就叫他“方师傅”,
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故常得意,以求其同;常忘形,以存其异。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门。
引言:对话是分析,朗读是综合;对话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对话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对话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对话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互动、体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便是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的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  案例:  师:小鹰在跟老鹰学飞
〔关键词〕自闭症状;沙盘游戏疗法;辅导个案  在学校,我们可能会碰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清澈的大眼睛和天真的脸庞,然而他们又执拗地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是自己的父母……  一、个案介绍  个案小全(化名),8岁,顺产,双胞胎之一(哥哥),出生时体重4斤,比弟弟轻了一斤半。从小进食量较弟弟少,性格内向。7岁入小学。  与小全的初次接触是经由他的二年级班主任介绍的。班主任反映小全在班级中表
1.莫逆之交:指没有抵触,感情融洽,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在生活中是很难遇到的。  2.忘年之交:指辈分、年龄不相當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有的老年人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而且相处很融洽。  3.金石之交:比喻坚定的友谊。金石,以其材质之坚硬来形容坚定不变的交情。  4.金兰之交:比喻朋友之间情投意合。金,比喻其坚;兰,比喻其香。  5.患难之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这也是很少见的朋友。  
〔摘要〕动画片是儿童喜欢的媒体,利用动画片通过角色扮演和心理投射开展心理辅导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形式。“小鸟与大海的对话”教学课例,旨在通过角色扮演,降低儿童的心理防御,让他们借助小鹬鸟的角色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之后的感受、体验以及想法和做法,让儿童领悟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自己该怎么做。  〔关键词〕心理投射;挫折教育;心理辅导课;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有位朋友在机关上班,平常工作较忙,但他每个月都会抽出至少一个周末,来一趟短途旅行。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只要买得到往返的火车票,不到一个小时,他就能敲定“说走就走”的计划。  去北戴河湿地看鸟,“下午5点多钟,成片的大白鹭在夕阳的映衬下倏然飞过,叫声连绵不绝,那画面比电视上看到的要美得多……”到泰山踏青,“走到山顶时天色突变,大风骤起,飘下点点雪花,没想到几分钟后阳光普照,日观峰显得格外雄伟……”这
摘要:通过对小学四年级部分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状况及其成因研究,为今后塑造小学生良好心理特征提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探讨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矛盾也日渐突出。小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也难免受到影响。小学阶段对人一辈子来说不算很长,但它却是人生启蒙中的重要塑形时期。所以,关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