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倡导让小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自我体验去探究式地进行课程学习,让小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探究科学中的奥秘,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
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理念已经明确提出,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成为展开和整合一系列学生主观活动的过程。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学习,并且学习的目标也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科学探究、乐于科学探究,从而养成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我们身边的事和物,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在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取暖器要放在地上?”“为什么超市里的冷柜没有加盖子也不担心冷气会跑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去探寻答案,从而很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让小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理解并运用到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在学生不断地讨论及研究中整堂课程有序地进行着,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充分增加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思源于疑,学生的思考大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更多地设置情境,并且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这堂课程时,“将纸巾紧压在杯子底部倒扣在水槽里,为什么杯子里的纸巾却一点也没有湿呢?”像这样不仅有趣、生动而且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可以高度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寻求新知识。把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创设的情境结合起来,在进入下一学习阶段时,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想要去探寻,这会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力,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增加其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这样学生也就产生了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把这种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更久地保持。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学科学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在小学实验活动中,我们应该多加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加科学探究能力。如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时,“怎么才能使鸡蛋从水里浮起来?”在前面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死海的知识,有了这层铺垫,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在水里加盐,加很多很多盐。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大开脑洞、大胆提问,比如“加糖可不可以?”“水里还可以加什么?”“加别的液体行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問题来展开实验教学。因为各种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在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去一一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四、利用最新科技,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小学科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小学生了解认识过去,尤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识未来。例如,在“神奇的新材料”这一课中,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合成材料,还通过视频播放了一些黑科技材料,学生对展示的新材料非常感兴趣,也感受到了科技神奇、美妙的力量。下课之后小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此时我并没有回答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反而趁机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通过哪些渠道、运用哪些方式去查询相关的资料。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活动中去,并且这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
总之,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点燃学生科学的思维火花,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并从中获得自己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丰富了学生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使他们最终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兰君.对新课程教学行为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6).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
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理念已经明确提出,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成为展开和整合一系列学生主观活动的过程。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学习,并且学习的目标也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科学探究、乐于科学探究,从而养成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我们身边的事和物,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在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取暖器要放在地上?”“为什么超市里的冷柜没有加盖子也不担心冷气会跑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去探寻答案,从而很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让小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理解并运用到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在学生不断地讨论及研究中整堂课程有序地进行着,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充分增加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思源于疑,学生的思考大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更多地设置情境,并且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这堂课程时,“将纸巾紧压在杯子底部倒扣在水槽里,为什么杯子里的纸巾却一点也没有湿呢?”像这样不仅有趣、生动而且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可以高度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寻求新知识。把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创设的情境结合起来,在进入下一学习阶段时,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想要去探寻,这会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力,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增加其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这样学生也就产生了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把这种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更久地保持。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学科学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在小学实验活动中,我们应该多加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加科学探究能力。如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时,“怎么才能使鸡蛋从水里浮起来?”在前面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死海的知识,有了这层铺垫,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在水里加盐,加很多很多盐。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大开脑洞、大胆提问,比如“加糖可不可以?”“水里还可以加什么?”“加别的液体行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問题来展开实验教学。因为各种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在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去一一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四、利用最新科技,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小学科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小学生了解认识过去,尤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识未来。例如,在“神奇的新材料”这一课中,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合成材料,还通过视频播放了一些黑科技材料,学生对展示的新材料非常感兴趣,也感受到了科技神奇、美妙的力量。下课之后小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此时我并没有回答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反而趁机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通过哪些渠道、运用哪些方式去查询相关的资料。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活动中去,并且这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
总之,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点燃学生科学的思维火花,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并从中获得自己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丰富了学生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使他们最终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兰君.对新课程教学行为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6).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