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属于重要的教育内容。实践表明,只是凭借幼儿园教育远远无法满足幼儿教育需求,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但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即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效果和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分不开。家庭是除学校外的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均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农村家庭教育仍停留在浅表层次,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能否突破这一困境,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为儿童营造更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以及形成社会认知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儿童自身行为习惯的正确养成。要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就需要重视以及做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需要幼儿家长的陪伴以及细心的呵护。而作为家长不应当完全承担幼儿的事情,防止剥夺幼儿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应当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長与发展,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充分参与,取得家长的支持,以形成家园互动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家庭教育中影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因素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
相关的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人们的普遍认知是文化素质高便可以掌握高效的教育手段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习惯。这说明家长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因此,家长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家庭教育的需要。
(二)家长的心理素质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应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事实证明,具备较高心理素质的家长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儿童心理素质与家庭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大部分家长都只关注孩子的文化素养与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够成才,忽略孩子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三)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在所有能够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当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属于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教育界把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分为权威型、宽容型以及专制型三种。在权威型家庭教育当中成长的幼儿更为成熟以及独立,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成就倾向更为强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家庭教育,都应意识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家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掌握孩子的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后,家长可以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这才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目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农村家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农村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引导。因此,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探索和建立家长培训的有效机制,结合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完善家长学习平台,通过家长的互动,交流农村家庭成功的育人经验;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和技能,进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要主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要改变只注重孩子考试成绩而轻德育的落后思想,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此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另外,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吸纳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能,树立新型教育思想,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做智慧型的家长。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家长要重视规范自身的言行、行为,遇到问题要多交流沟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家长要做到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孝敬长辈、关爱子女,尽量减少争吵、避免误解,用自身素养感染孩子,给孩子的成长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勤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疏导、引导,及早做好防范措施;家长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技巧,要减少对教育的“操纵欲”,选择恰当、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避免过于严苛的管教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孩子能心甘情愿地及时改正不良行为,步入正确的轨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庭不仅是孩子生存、生长的地方,也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是社会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我们要肩负起责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参考文献
[1]赵青.幼儿家庭教育的当代审视[J].山西青年,2019(12):292.
[2]李艳.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209.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分不开。家庭是除学校外的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均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农村家庭教育仍停留在浅表层次,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能否突破这一困境,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为儿童营造更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以及形成社会认知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儿童自身行为习惯的正确养成。要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就需要重视以及做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需要幼儿家长的陪伴以及细心的呵护。而作为家长不应当完全承担幼儿的事情,防止剥夺幼儿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应当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長与发展,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充分参与,取得家长的支持,以形成家园互动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家庭教育中影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因素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
相关的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人们的普遍认知是文化素质高便可以掌握高效的教育手段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习惯。这说明家长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因此,家长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家庭教育的需要。
(二)家长的心理素质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应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事实证明,具备较高心理素质的家长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儿童心理素质与家庭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大部分家长都只关注孩子的文化素养与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够成才,忽略孩子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三)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在所有能够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当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属于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教育界把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分为权威型、宽容型以及专制型三种。在权威型家庭教育当中成长的幼儿更为成熟以及独立,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成就倾向更为强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家庭教育,都应意识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家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掌握孩子的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后,家长可以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这才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目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农村家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农村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引导。因此,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探索和建立家长培训的有效机制,结合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完善家长学习平台,通过家长的互动,交流农村家庭成功的育人经验;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和技能,进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要主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要改变只注重孩子考试成绩而轻德育的落后思想,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此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另外,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吸纳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能,树立新型教育思想,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做智慧型的家长。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家长要重视规范自身的言行、行为,遇到问题要多交流沟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家长要做到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孝敬长辈、关爱子女,尽量减少争吵、避免误解,用自身素养感染孩子,给孩子的成长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勤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疏导、引导,及早做好防范措施;家长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技巧,要减少对教育的“操纵欲”,选择恰当、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避免过于严苛的管教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孩子能心甘情愿地及时改正不良行为,步入正确的轨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庭不仅是孩子生存、生长的地方,也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是社会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我们要肩负起责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参考文献
[1]赵青.幼儿家庭教育的当代审视[J].山西青年,2019(12):292.
[2]李艳.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