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及与过去教学效果的对照统计分析,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分为文字、口语、医学写作、文学修养及语文综合水平提高五个模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17-01
传统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是以单元组织教学,这样的教材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校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分为文字、口语、医学写作、文学修养及语文综合水平提高五个模块。试行多年来,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及与过去教学效果的对照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将语文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语文教材不能体现职业特性教育的特点
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专业教材已经在大步前行的情况中。语文教材虽然进行了部分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但是仍然是以体裁或主题思想为单元,肩负着完成传统语文学科系统知识的使命。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没有跳出传统语文的掣肘,既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的特点也无护理职业特性可言。
(二)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和生源总数的减少,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入学质量日益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趋势。如何培养好这些护生,并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是医卫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还要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行动举措。
(三)职业学校的认识特性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生主观上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力也不足。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的好坏与将来的就业无关,课程设置只是辅助专业教学,教学时数和教学人数明显不足。因此,语文课程本身也面临着教学窘境。
二、课程改革实践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实用性的特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应有多样性、应用性和共适性,在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是其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更是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将语文课程从能力的角度构建框架,确立既具有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能为护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的语文课程体系,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实处。我校自2006年级确立语文课程设置改革以来,具体改革措施介绍如下:
(一)文字模块
文字模块分为硬笔书法和医学难字、易错字的读写两方面内容的训练。硬笔书法主要是通过在一年级入学的新生中开始书法课程,由专任教师进行书法教学,并开展书法比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建立医学难字、易错字的字库,学生至少能读写其中的60%,在学期末还进行常用字词语的竞赛,提升学生对正确书写文字的重视。通过文字模块的学习,使护生具备了一定的书法水平和一定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加强医学用语中的难写字、易错字的辨析。
(二)口语模块
口语模块分为普通话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普通话主要以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主,由专任教师在考前进行辅导,达到一定的普通话水平能力。其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从三个层次给予要求,即:对给予的有情节的材料(包括多媒体)进行正确复述;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合理地论说;在生活和护理情境中及时、恰当应答。每年还举办校园辩论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辩证性思维。通过口语模块的学习,使护生能达到普通话的相应级别,并能用口语正确表述日常生活和护理情境中的相关内容。
(三)写作模块
写作模块包括日常应用文、护理应用文、医学小论文3个方面内容的写作训练。将写作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编写了《医学写作》教材,力图把专业知识与基本写作能力融会贯通,为今后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四)文学修养模块
通过精读材料的学习与泛读篇目的阅读,提高护生的文学素养。为此,特别编写了校本教材《医古文》,将传统的医学经典篇目通过文学修养模块的学习,提高护生传统文化素养,认识古代医学的魅力,让文化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注入灵魂。
(五)语文综合水平提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对语文课程学有余力和追求更高要求的护生而设立的。它更彰显人文素质,关注终身发展。该模块以选修课的形式贯穿每个学期,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并开设了素质教育公选课,结合《百家讲坛》栏目,组织学生收看并写心得体会。它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满足护生的多样化和发展性的要求。
三、反思
(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重新认识自我:语文由于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使得它带有诸多的既有框架。在此框架下,从中职语文到高职语文,乃至各种职业教育下的语文,在很长时间人们更多的是在遵守历史、继承传统。因此,更新观念成为文化课程改革的首要切入点。
(二)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必须与职业岗位贴近: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职教有其专业性特点,最大的区别是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运用行动体系,因此作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工作逻辑,只有当护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应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确立与高职的素质教育相匹配的,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贴近职业教育特点的语文教学观。
总之,五年制高职语文应当以培养护生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基本能力”为目标,分析专业岗位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只有注重围绕高职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应尽快摆脱传统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影响,达到以养成用人单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才能利于护生的就业,也能有效地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17-01
传统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是以单元组织教学,这样的教材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校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分为文字、口语、医学写作、文学修养及语文综合水平提高五个模块。试行多年来,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及与过去教学效果的对照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将语文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语文教材不能体现职业特性教育的特点
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专业教材已经在大步前行的情况中。语文教材虽然进行了部分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但是仍然是以体裁或主题思想为单元,肩负着完成传统语文学科系统知识的使命。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没有跳出传统语文的掣肘,既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的特点也无护理职业特性可言。
(二)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和生源总数的减少,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入学质量日益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趋势。如何培养好这些护生,并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是医卫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还要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行动举措。
(三)职业学校的认识特性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生主观上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力也不足。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的好坏与将来的就业无关,课程设置只是辅助专业教学,教学时数和教学人数明显不足。因此,语文课程本身也面临着教学窘境。
二、课程改革实践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实用性的特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应有多样性、应用性和共适性,在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是其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更是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将语文课程从能力的角度构建框架,确立既具有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能为护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的语文课程体系,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实处。我校自2006年级确立语文课程设置改革以来,具体改革措施介绍如下:
(一)文字模块
文字模块分为硬笔书法和医学难字、易错字的读写两方面内容的训练。硬笔书法主要是通过在一年级入学的新生中开始书法课程,由专任教师进行书法教学,并开展书法比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建立医学难字、易错字的字库,学生至少能读写其中的60%,在学期末还进行常用字词语的竞赛,提升学生对正确书写文字的重视。通过文字模块的学习,使护生具备了一定的书法水平和一定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加强医学用语中的难写字、易错字的辨析。
(二)口语模块
口语模块分为普通话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普通话主要以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主,由专任教师在考前进行辅导,达到一定的普通话水平能力。其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从三个层次给予要求,即:对给予的有情节的材料(包括多媒体)进行正确复述;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合理地论说;在生活和护理情境中及时、恰当应答。每年还举办校园辩论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辩证性思维。通过口语模块的学习,使护生能达到普通话的相应级别,并能用口语正确表述日常生活和护理情境中的相关内容。
(三)写作模块
写作模块包括日常应用文、护理应用文、医学小论文3个方面内容的写作训练。将写作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编写了《医学写作》教材,力图把专业知识与基本写作能力融会贯通,为今后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四)文学修养模块
通过精读材料的学习与泛读篇目的阅读,提高护生的文学素养。为此,特别编写了校本教材《医古文》,将传统的医学经典篇目通过文学修养模块的学习,提高护生传统文化素养,认识古代医学的魅力,让文化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注入灵魂。
(五)语文综合水平提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对语文课程学有余力和追求更高要求的护生而设立的。它更彰显人文素质,关注终身发展。该模块以选修课的形式贯穿每个学期,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并开设了素质教育公选课,结合《百家讲坛》栏目,组织学生收看并写心得体会。它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满足护生的多样化和发展性的要求。
三、反思
(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重新认识自我:语文由于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使得它带有诸多的既有框架。在此框架下,从中职语文到高职语文,乃至各种职业教育下的语文,在很长时间人们更多的是在遵守历史、继承传统。因此,更新观念成为文化课程改革的首要切入点。
(二)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必须与职业岗位贴近: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职教有其专业性特点,最大的区别是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运用行动体系,因此作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工作逻辑,只有当护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应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确立与高职的素质教育相匹配的,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贴近职业教育特点的语文教学观。
总之,五年制高职语文应当以培养护生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基本能力”为目标,分析专业岗位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只有注重围绕高职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应尽快摆脱传统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影响,达到以养成用人单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才能利于护生的就业,也能有效地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