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多元评价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FIPAUT8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学生自评。在学生习作草稿写好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三遍:一读发现语句不通之处,改正错别字;再读时,采用“圈改积累法”评价自己的习作,即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自己习作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三读时,根据好词好句量给自己打分,写上简单的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养成自行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又激发了习作的兴趣。
  2.家长参评。每个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习作,因此,我每学期选择几次习作,请家长参与评价。家长根据孩子的习作情况进行评价:(1)语句通顺与否;(2)是否有进步,表现在哪方面;(3)对孩子习作有何建议或期待。家长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主要起辅助和督促作用,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习作水平。
  3.生生互评。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我将班级学生按习作水平优、中、弱分为若干个评改小组,先教给评改方法:一看习作格式正确与否;二看卷面整洁与否;三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四看错别字和病句;五看习作中心,是否围绕中心写。在评价中要求学生本着欣赏原则,寻找亮点,发现问题,在对同学作品赏读之后,在文后采用“优点+不足”来进行总评,并写上评价人姓名,以保证学生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修改习作中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独立性,他们在帮同学评改习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习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4.教师总评。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应该以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蹲下身子”来,多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在习作评改时,我常常随身携带这两样“工具”:“放大镜”和“棒棒糖”。用“放大镜”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予以真心肯定,并且不吝啬于给学生高分;而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加分犹如“棒棒糖”,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甜蜜:对于学生习作题目好的,加分;字迹工整的,加分;开头结尾精彩的,加分;选材新颖的,加分……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一道桥梁。因此,在习作评价时,我特别注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与习作水平予以不同的评价语,并常常采用谈心式的亲切语言,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习作评价成为一种书面情感交流,一种师生间的对话,
  二、评价对象多元化
  习作评价,不能仅仅对习作的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如考查写作前学生搜集了哪些资料,考查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考查学生习作的语言是否有独创性等,这样就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习作,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其兴趣。
  1.关注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习作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指导,在习作评价时,对学生材料真实生动的进行加分表扬,以此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积累,并自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评习作过程。这一环节着重评价学生习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独立认真完成习作。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监督,对于认真完成的,在教师总评时加分。
  3.评习作语言。我常将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摘录出来,让小作者本人上台读,每一个学生此时都会竖起耳朵来听。这样做,也使得学生在自改习作时,常常会为了让自己的句子上榜而冥思苦想,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推敲词句。
  4.评习作兴趣。对学生习作主动采取评价措施,目的是激励学生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变自在为自觉,最终赢得习作的自由自主,成为习作教学中名副其实的主体。
  5.评创新思维。重点是看学生习作中是否有创新思维的成分,对于学生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视角、新颖立意或具有创新意义的句段,设“创新加分”,予以大力褒奖。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
  1.书面评与口头评。根据不同类型习作,选择采取不同评价形式,以书面评价为主,口头评价为辅,及时、迅速地做出评价。
  2.及时评与延时评。学生习作写好后,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内采用多种方式将之评改好,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但对于少数字迹潦草、态度不认真的习作,我则不急于进行评价,等到该生重新誊写后再进行评价,对于个别写得较差的习作,我会提出修改建议,再发回作者本人,让其根据建议认真修改后,再进行总评、评分。
  3.师生面批。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习作进行边分析边批改,虽然较为费时费力,但收效不错。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教师对一个学生,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2)一对几,教师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
  4.网络评议法。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实现习作评改的多渠道开放。每一篇习作完成后,不管学生的作品如何,我都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发表到学校创办的“作文新星网校”上,在发表的同时,学生会收到来自校内外的点评,这种外来的评价比教师的评语和同学们的意见更直接。
  5.读评法。每一节习作讲评课上,我都会让优秀习作作者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读给家人听,使其再一次体验到习作的成就感,以及被人注目和羡慕的自豪感。无疑,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自信心和习作兴趣。
  6.展评法。在讲评课上根据学生习作进行分层奖励,并精心挑选几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例文,在例文上写上教师推荐意见后,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以供学生反复欣赏学习,或者推荐到校报上刊登、校园广播站播出、校园橱窗中展出,或将优秀习作编印成册,供全班学生传阅。
  7.档案袋评价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运用“习作档案袋”这一发展性评价方法,将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代表性的课堂习作、读书笔记、发表(获奖)作品、精彩句摘、习作小报、教师关于其写作态度、优缺点以及评析的记录等放置于袋中,取名“成长的足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断进步的喜悦,产生习作上的新动力,促使他们在习作道路上更为自信地走下去。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城关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训练学生写好字,其功效会远远超出练字本身。写字是低年级学生一个重要的奠基工程,教师要使他们较快较好地掌握写字方法,熟练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  1.规范握笔姿势。写字教学先从握笔习惯入手。为了让低年级
期刊
学生自读课文以后,我抛出了在读前提出的问题:“你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不复杂,因为《小露珠》一课我不是第一次教了,同学们在读完童话后多半会说自己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等等。果然,先站起来的几个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生:喜欢,因为小露珠很漂亮。  生:喜欢,因为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  生:喜欢,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  ……  我微笑着一边点头,一边夸奖同学们会读书。正
期刊
期刊
一、图文并茂,领会古诗内涵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诗与画是有共通点的,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便可以用图文互配的方式指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感悟诗歌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诗的情景,学生简简单单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寒江独钓图,由此引出“千万孤独”,形象地刻画出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
期刊
一、评价有没有真正关注学生?  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发展。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使评价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学生的“被评价”心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多数学生会产生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的自我防卫心理。这种防卫心理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害怕心理。有的学生在测评前,就在心里想着自己哪些方面比较差,生怕自己较差的方面被揭露出来,自尊心受到伤害,
期刊
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两位教师的课,课堂上颇有特点的生字词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案例一】  教学《石榴》,教师激趣导入之后,映示了几组词语:  嫩绿郁郁葱葱  喇叭热闹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甜津津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  师:请你们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组词描写的是石榴的叶子。  师:请你读读这组词。(生读)  师: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石榴叶子的呢?请你找出句
期刊
11月24日,我在中心小学参加了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取了城区福州路小学周恒梅老师的一节示范课《九色鹿》。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直在我的眼前萦绕,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有点激动小男孩,课堂上他不停地举手,口中还叫着:“我、我、老师,我……”可是当老师让他发言时,他却又说不出话来。刚让他坐下,他又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想起来了。”这时,周老师温柔地对他说了一句:“我很欣赏你的冲动,请你来说吧
期刊
文章分析了单片机在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能精确地对温度进行检测、显示、存储及实时控制,同时介绍了一款工作精度较好的温度传感器。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
【故事一】那是发生在我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课文里面有一个生字“详”,出现在“端详”这个词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就预设了“详”与“祥”的区别,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些学生即使到小学毕业了,还是分不清这两个字。所以,在备课时,我把这个字作为了生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上课了,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端详”写在了黑板上,还特意把“详”字用红笔描了一遍,意在提醒学生注意。然后,我又问,“看到这个字,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