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侧重语文内容理解和教学知识传授,往往忽视语言文字内化训练、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这种形势下,小学生语言不规范现象难以改变,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其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反思
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戳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无论教什么课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学程序都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以及“审题解题—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布置作业”。教学单调刻板,缺少变化,缺乏特色,高耗低效,不仅激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智慧潜能,还激不起教师探求阅读教学艺术的激情和自觉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满足于规范与服从,新的教学观则强调师生对话互动。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学会倾听,并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的个性。
2、改革教学方式
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阅读的意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3、确立“容错”的评价理念
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在多元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同时,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之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阅读教学中,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都应注重引导,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初读课文时能自主识字,能根据课后练习题或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充分地自主阅读课文,认识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粗略把握情感基调,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自读课文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要求: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一时不理解的,就多读几遍有关段落,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实在弄不懂的,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或做好记号,汇报交流时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目的。通过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接着,可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对某句、某段的感受或有不同见解的内容做好旁注;对较难理解的词、句、段等用符号批注出来,为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在引导自读自悟中,学生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前提,发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因素是关键,创造性的检测和作业是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栾成勇.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
[2]郑国民.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学科教育.2003(4)
[3]袁冬梅.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反思
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戳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无论教什么课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学程序都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以及“审题解题—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布置作业”。教学单调刻板,缺少变化,缺乏特色,高耗低效,不仅激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智慧潜能,还激不起教师探求阅读教学艺术的激情和自觉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满足于规范与服从,新的教学观则强调师生对话互动。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学会倾听,并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的个性。
2、改革教学方式
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阅读的意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3、确立“容错”的评价理念
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在多元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同时,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之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阅读教学中,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都应注重引导,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初读课文时能自主识字,能根据课后练习题或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充分地自主阅读课文,认识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粗略把握情感基调,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自读课文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要求: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一时不理解的,就多读几遍有关段落,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实在弄不懂的,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或做好记号,汇报交流时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目的。通过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接着,可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对某句、某段的感受或有不同见解的内容做好旁注;对较难理解的词、句、段等用符号批注出来,为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在引导自读自悟中,学生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前提,发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因素是关键,创造性的检测和作业是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栾成勇.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
[2]郑国民.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学科教育.2003(4)
[3]袁冬梅.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