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工作疯子,把每部作品都当作一块压缩饼干,没有水分,只有能量。他是一个生活达人,有自己的小爱好,喜欢过慵懒的小日子。他无绯闻、不炒作,他对自己过去和现在走的路都很有底气,他喜欢瓷实的感觉,喜欢被叫作老段!
面对镜头,用掉了几个男明星惯用的眼神、姿势,段奕宏忽然问有没有雪茄,于是便有了那张他吐烟圈的硬照。此外,段奕宏还会有超出依托物质的表现,比如他会蹲在沙发上,双臂紧贴身体,似卓别林扮演的小丑,带着几分张惶不安。
拍第三组片子的时候,段奕宏用手机放起了音乐,似乎他会有意营造一种剧场感,然后再进行一段恰如其分的饱满表演。
对了,他原来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一切似乎从《士兵突击》开始,许多观众知道原来有个叫段奕宏的人很会演戏。
而早在20年前,中戏的人都知道94级表演系有一个学生,他的作业、他的汇报演出,一定值得去看。后来他进了国家话剧院,是中戏院长到文化部为他特别申请的名额,这个穷学生被院长的爱才之恩感动得无以名状,拿着两瓶酒想去敲院长的办公室,在门外待了半个小时不敢进去。
在国家话剧院,段奕宏跟孟京辉拍了大众熟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演绎了最冷峻、最悲伤的马路,孟京辉说他的表演“像粒子弹一样冲了出去”。
这并非是段奕宏第一次出演男主角。
刚毕业不久,段奕宏在电视剧《刑警本色》中扮演的杀手罗阳是一个在贫苦中挣扎的社会底层,那个时候段奕宏的表演已经给观众带来震撼,与此同时有一些雷同的戏来找他演,他很抵触,都拒绝了,因为觉得超越不了罗阳。
后来他被话剧导演查明哲相中出演话剧《纪念碑》,原来说3月份开始排,直到9月份还未见动静,段奕宏一等就是8个月,身上没有钱了,但这最终成为他毕业后第一次主演的机会。备受压抑之后的狂喜,让段奕宏又投入疯狂的表演,那段时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排《纪念碑》,若干次闯红灯,若干次“忘形”被行人误会有精神病,因为开场近14分钟的独白让他很有压力。
导演康洪雷曾说:“段奕宏是在用神经演戏,很伤自己。”
在拍摄《西风烈》的时候,取景地在敦煌大漠,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冷到有时候吸一口气,鼻子就会有被粘住的感觉。有一天,大风裹挟着沙子和雪粒重重打在段奕宏的脸上。当时他的第一生理反应是:疼。就是犹疑了这么一秒钟,他后来坚决要求重拍这个镜头,他对导演说:“我犹疑了,我就不是向西(男主角)。”
向西是个短跑高手,段奕宏便在拍摄时拼命地奔跑。因为跑得太快,有时候连摄像机的镜头都跟不上他,于是,他又得从头再跑,跑得韧带都拉伤了,也不肯用替身。导演高群书看不下去了,就说:“段儿,你回来,让他们(摄影师)先练会。”
在拍摄向西从一辆吉普车跳到相距两米之远的另一辆大卡车上的戏时,为了体现出向西的神勇,段奕宏主动要求加快车速。结果有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被碾到车轮底下了。这种戏,连动作演员也不会轻易去做。
在表演上,段奕宏是个追求极致的疯子。
“上大学时,很多人去跑群众,我不行,我受不了那种待遇。不是钱的事,而是我找不到自我价值,我需要时刻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虽说挣钱谁都想,但只为钱,去演了特别不喜欢的戏,我会鄙视自己。”
段奕宏对待自己的那股狠劲从小就有。上初中的时候臭美为了买一条牛头牌牛仔裤,他去做过建筑工人。工作是把从楼房拆下来的砖上面的水泥砍掉,一块一块砍干净,这块砖还能再利用,当时的孩子都去抢砖头,砍一块砖是一分钱。砖不够了,段奕宏便去二楼凿还没拆掉的水泥砖头,看见段奕宏悬得高高的在猛凿砖头,几个本来一起跟过去的孩子都不敢作声了,只得屏住呼吸在底下仰头看,而段奕宏直至敲到有断臂的感觉才罢休。
现在段奕宏没以前那么较劲了,他是这么说的:“我当然希望一部作品能留得住,当然了,我们看的不都是经典电影吗?但是现在我也不排除去拍一部快餐的,让大家一笑而过的作品。我们不能拿独一的观念来拍电影,影片还是要拍给观众看的,不是拍给自己的。”
早年,段奕宏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积蓄了表演的能量,但用武之地显然不够,在现实的贫困与失意中受压。接到演出的时候,痛苦又与他相生相伴,他在角色中挣扎,睡不好觉,头发也在掉,生理紊乱,但他依旧强迫着自己去享受,他觉得他缺乏走出角色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段奕宏长久以来给自己筑了一道钢筋水泥的墙,肉身冲破不了,唯有意志和心智的淬炼能柔软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段奕宏学会了如何走出角色,也在学会如何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魔障。
段奕宏说自己很侥幸能考到中戏表演系,因为和他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大多从小受到话剧、戏剧的熏陶,文艺底子比他强太多太多。而他在新疆野生野长,在文艺方面童蒙未开,纯粹凭着一股满腔热血的蛮劲,连续三年从新疆老家伊宁市坐7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北京考学,落榜了就在天安门前坐一夜,用膨胀、发热的脑子憧憬着未来,再次坚定自己的信念。
好不容易上了中戏,因为外形不佳,没有女生愿意跟他搭戏,去剧组面试也没有一次成功,段奕宏不是没有想过辍学。在悲观沮丧之后,出于骨子里的倔强和一种“自救”的本能,在中戏他努力埋头学习,虽然没有演过一部戏,最终却用一纸成绩单赢得了同学的欣赏,老师的怜惜。
段奕宏在角色的选择上也多是浓烈张狂的,不知是否和他醇厚带劲的人生经历有关。当观众几乎把银幕上那一个个情感浓烈、极具张力的角色等同于段奕宏的表演风格,并且啧啧赞叹,段奕宏却是不满足的,“作为演员,我们没有道理去要求观众我拍文艺片就必须喜欢,我拍商业片你也必须喜欢,前提我是基于一个比较好的作品,但每一部片都是面对不同观众需求的。作为演员我们要去尝试,尝试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在哪。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不会被观众的需求所禁锢。”
面对镜头,用掉了几个男明星惯用的眼神、姿势,段奕宏忽然问有没有雪茄,于是便有了那张他吐烟圈的硬照。此外,段奕宏还会有超出依托物质的表现,比如他会蹲在沙发上,双臂紧贴身体,似卓别林扮演的小丑,带着几分张惶不安。 拍第三组片子的时候,段奕宏用手机放起了音乐,似乎他会有意营造一种剧场感,然后再进行一段恰如其分的饱满表演。
对了,他原来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一切似乎从《士兵突击》开始,许多观众知道原来有个叫段奕宏的人很会演戏。
而早在20年前,中戏的人都知道94级表演系有一个学生,他的作业、他的汇报演出,一定值得去看。后来他进了国家话剧院,是中戏院长到文化部为他特别申请的名额,这个穷学生被院长的爱才之恩感动得无以名状,拿着两瓶酒想去敲院长的办公室,在门外待了半个小时不敢进去。
在国家话剧院,段奕宏跟孟京辉拍了大众熟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演绎了最冷峻、最悲伤的马路,孟京辉说他的表演“像粒子弹一样冲了出去”。
这并非是段奕宏第一次出演男主角。
刚毕业不久,段奕宏在电视剧《刑警本色》中扮演的杀手罗阳是一个在贫苦中挣扎的社会底层,那个时候段奕宏的表演已经给观众带来震撼,与此同时有一些雷同的戏来找他演,他很抵触,都拒绝了,因为觉得超越不了罗阳。
后来他被话剧导演查明哲相中出演话剧《纪念碑》,原来说3月份开始排,直到9月份还未见动静,段奕宏一等就是8个月,身上没有钱了,但这最终成为他毕业后第一次主演的机会。备受压抑之后的狂喜,让段奕宏又投入疯狂的表演,那段时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排《纪念碑》,若干次闯红灯,若干次“忘形”被行人误会有精神病,因为开场近14分钟的独白让他很有压力。
导演康洪雷曾说:“段奕宏是在用神经演戏,很伤自己。”
在拍摄《西风烈》的时候,取景地在敦煌大漠,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冷到有时候吸一口气,鼻子就会有被粘住的感觉。有一天,大风裹挟着沙子和雪粒重重打在段奕宏的脸上。当时他的第一生理反应是:疼。就是犹疑了这么一秒钟,他后来坚决要求重拍这个镜头,他对导演说:“我犹疑了,我就不是向西(男主角)。”
向西是个短跑高手,段奕宏便在拍摄时拼命地奔跑。因为跑得太快,有时候连摄像机的镜头都跟不上他,于是,他又得从头再跑,跑得韧带都拉伤了,也不肯用替身。导演高群书看不下去了,就说:“段儿,你回来,让他们(摄影师)先练会。”
在拍摄向西从一辆吉普车跳到相距两米之远的另一辆大卡车上的戏时,为了体现出向西的神勇,段奕宏主动要求加快车速。结果有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被碾到车轮底下了。这种戏,连动作演员也不会轻易去做。
在表演上,段奕宏是个追求极致的疯子。
“上大学时,很多人去跑群众,我不行,我受不了那种待遇。不是钱的事,而是我找不到自我价值,我需要时刻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虽说挣钱谁都想,但只为钱,去演了特别不喜欢的戏,我会鄙视自己。”
段奕宏对待自己的那股狠劲从小就有。上初中的时候臭美为了买一条牛头牌牛仔裤,他去做过建筑工人。工作是把从楼房拆下来的砖上面的水泥砍掉,一块一块砍干净,这块砖还能再利用,当时的孩子都去抢砖头,砍一块砖是一分钱。砖不够了,段奕宏便去二楼凿还没拆掉的水泥砖头,看见段奕宏悬得高高的在猛凿砖头,几个本来一起跟过去的孩子都不敢作声了,只得屏住呼吸在底下仰头看,而段奕宏直至敲到有断臂的感觉才罢休。
现在段奕宏没以前那么较劲了,他是这么说的:“我当然希望一部作品能留得住,当然了,我们看的不都是经典电影吗?但是现在我也不排除去拍一部快餐的,让大家一笑而过的作品。我们不能拿独一的观念来拍电影,影片还是要拍给观众看的,不是拍给自己的。”
早年,段奕宏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积蓄了表演的能量,但用武之地显然不够,在现实的贫困与失意中受压。接到演出的时候,痛苦又与他相生相伴,他在角色中挣扎,睡不好觉,头发也在掉,生理紊乱,但他依旧强迫着自己去享受,他觉得他缺乏走出角色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段奕宏长久以来给自己筑了一道钢筋水泥的墙,肉身冲破不了,唯有意志和心智的淬炼能柔软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段奕宏学会了如何走出角色,也在学会如何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魔障。
段奕宏说自己很侥幸能考到中戏表演系,因为和他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大多从小受到话剧、戏剧的熏陶,文艺底子比他强太多太多。而他在新疆野生野长,在文艺方面童蒙未开,纯粹凭着一股满腔热血的蛮劲,连续三年从新疆老家伊宁市坐7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北京考学,落榜了就在天安门前坐一夜,用膨胀、发热的脑子憧憬着未来,再次坚定自己的信念。
好不容易上了中戏,因为外形不佳,没有女生愿意跟他搭戏,去剧组面试也没有一次成功,段奕宏不是没有想过辍学。在悲观沮丧之后,出于骨子里的倔强和一种“自救”的本能,在中戏他努力埋头学习,虽然没有演过一部戏,最终却用一纸成绩单赢得了同学的欣赏,老师的怜惜。
段奕宏在角色的选择上也多是浓烈张狂的,不知是否和他醇厚带劲的人生经历有关。当观众几乎把银幕上那一个个情感浓烈、极具张力的角色等同于段奕宏的表演风格,并且啧啧赞叹,段奕宏却是不满足的,“作为演员,我们没有道理去要求观众我拍文艺片就必须喜欢,我拍商业片你也必须喜欢,前提我是基于一个比较好的作品,但每一部片都是面对不同观众需求的。作为演员我们要去尝试,尝试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在哪。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不会被观众的需求所禁锢。”
与段奕宏“坐而论道”
我希望自己更柔软一点
段奕宏像他自己喜欢的称呼“老段”一样,亲切、实在,但坐在对面的老段的确骨骼突出,肌肉结实,长得有点“紧张”,这样的身体恰吻合了他超乎常人的承受力。他说自己的内心也是方方正正的,“我希望自己更圆润,更柔软一点。”
面对老段,少不得想着法子真诚又内敛地夸赞一番,谈及各方的高度评价,隐约能感到他心里的底气,但绝不将此沦为一个对自身的注脚。当说起他的表演“情绪饱满”,他纠正不能用“情绪”这个词去形容表演,当我陷入略微的恍惚时,他又看着我笑:“我知道你是夸我啦。”那眼神,有种不可言传的意趣。 “不外乎”、“不乏”这两个词老段常挂在嘴边,想起他们班主任对他的评价—他的常态是在思考。他确喜欢捕捉人和事物的两面性,不轻易对人和事下判断。对于自身具体的细事他也不喜过多谈论,他说自己还是在行径当中的人。
他跟我聊起“初心”,他对自身以及名利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让我想到“出离心”,我告诉他,他停顿了一会,然后赞同地点点头。
Q:有过对生活不满意的时候吗?
A:没有,真没有,我觉得不是不满意,相反从现在看,我很满意。如果没有那些过去,锻造不出我现在的气质,锻造不出我较为淡定从容的一种心态,所以要感谢那些事情。
Q:我们要感谢苦难?
A:人要有一定苦难,当然不是要刻意去寻求。我们在面对过去所谓的苦难,在那个时候也不觉得是苦难,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超乎自己的想象,但不仅仅是适应就够了,在逆境当中的我觉得还要有一种不抛弃自己的心态,以及一种向上的冲劲。我觉得我的挣扎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近,我觉得是特幸福的。人没有理想和想法,我觉得才是真正意义上最苦难的,你干的事只是为了挣钱,为了一种生计,那不苦难吗?那比你一天只有两顿饭还苦难,而且一辈子都很苦难。
Q:现在依然面对每一个角色的扮演都会内心紧张吗?
A:会。多好啊,我觉得如果我们没有丢失这种紧张感,最起码对我来说比较正常,紧张你才会去在意这个事情,重视这个事情。我也不喜欢老紧张,但是我想说的是,就像做冰棍,你见过那种吗?把棍子插进去,插歪了这根冰棍就废了。
Q:你演出了很多情绪浓烈的角色,生活中你是那种情感很饱满的人吗?
A:我觉得是情感很丰富的人,上帝赐予我们强大的感官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但是我们很多这种神经都已经麻木了。麻木的原因来自于我们对一些事情的取舍,因为人的贪婪心是很重的,由于你的贪婪和我的贪婪会阻止我们的神经的一个正常发挥和体悟,所以现在一些本该正常化的东西已经变成不正常了,因为很多时候被一些贪婪心所左右。
Q:你最喜欢自己哪一点?
A:认真吧。
Q:你对待工作这么认真,那你是一个有规划的人吗?
A: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但是那当中如果你只是奔着一个结果去的,其实我觉得真正的意义不大了。比如你在(人生)行走的五年当中遇到的事情和遇到的人,也许你对初心的了解和发现往往都会丢掉,如果你一心只是奔着第几个计划去的话。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生这么长,不需要总是给自己规划这一步那一步应该怎么样。
Q:那你会如何去保持初心?
A:我有时候会阶段性地让自己选择一天去徒步啊、探险啊、或者休假啊,这是我有意识地让自己有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不仅仅是在荧屏上的。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我觉得更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老段还在”,这种存在感不是说:“看,老段的收视率上来了!”
Q:最喜欢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A:你老问我最喜欢自己什么,我不太习惯。(笑)这哥们挺真实的,这哥们挺实在的,我最喜欢这样的评价。
Q:现在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A:害怕丢掉勇气。
面对镜头,用掉了几个男明星惯用的眼神、姿势,段奕宏忽然问有没有雪茄,于是便有了那张他吐烟圈的硬照。此外,段奕宏还会有超出依托物质的表现,比如他会蹲在沙发上,双臂紧贴身体,似卓别林扮演的小丑,带着几分张惶不安。
拍第三组片子的时候,段奕宏用手机放起了音乐,似乎他会有意营造一种剧场感,然后再进行一段恰如其分的饱满表演。
对了,他原来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一切似乎从《士兵突击》开始,许多观众知道原来有个叫段奕宏的人很会演戏。
而早在20年前,中戏的人都知道94级表演系有一个学生,他的作业、他的汇报演出,一定值得去看。后来他进了国家话剧院,是中戏院长到文化部为他特别申请的名额,这个穷学生被院长的爱才之恩感动得无以名状,拿着两瓶酒想去敲院长的办公室,在门外待了半个小时不敢进去。
在国家话剧院,段奕宏跟孟京辉拍了大众熟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演绎了最冷峻、最悲伤的马路,孟京辉说他的表演“像粒子弹一样冲了出去”。
这并非是段奕宏第一次出演男主角。
刚毕业不久,段奕宏在电视剧《刑警本色》中扮演的杀手罗阳是一个在贫苦中挣扎的社会底层,那个时候段奕宏的表演已经给观众带来震撼,与此同时有一些雷同的戏来找他演,他很抵触,都拒绝了,因为觉得超越不了罗阳。
后来他被话剧导演查明哲相中出演话剧《纪念碑》,原来说3月份开始排,直到9月份还未见动静,段奕宏一等就是8个月,身上没有钱了,但这最终成为他毕业后第一次主演的机会。备受压抑之后的狂喜,让段奕宏又投入疯狂的表演,那段时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排《纪念碑》,若干次闯红灯,若干次“忘形”被行人误会有精神病,因为开场近14分钟的独白让他很有压力。
导演康洪雷曾说:“段奕宏是在用神经演戏,很伤自己。”
在拍摄《西风烈》的时候,取景地在敦煌大漠,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冷到有时候吸一口气,鼻子就会有被粘住的感觉。有一天,大风裹挟着沙子和雪粒重重打在段奕宏的脸上。当时他的第一生理反应是:疼。就是犹疑了这么一秒钟,他后来坚决要求重拍这个镜头,他对导演说:“我犹疑了,我就不是向西(男主角)。”
向西是个短跑高手,段奕宏便在拍摄时拼命地奔跑。因为跑得太快,有时候连摄像机的镜头都跟不上他,于是,他又得从头再跑,跑得韧带都拉伤了,也不肯用替身。导演高群书看不下去了,就说:“段儿,你回来,让他们(摄影师)先练会。”
在拍摄向西从一辆吉普车跳到相距两米之远的另一辆大卡车上的戏时,为了体现出向西的神勇,段奕宏主动要求加快车速。结果有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被碾到车轮底下了。这种戏,连动作演员也不会轻易去做。
在表演上,段奕宏是个追求极致的疯子。
“上大学时,很多人去跑群众,我不行,我受不了那种待遇。不是钱的事,而是我找不到自我价值,我需要时刻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虽说挣钱谁都想,但只为钱,去演了特别不喜欢的戏,我会鄙视自己。”
段奕宏对待自己的那股狠劲从小就有。上初中的时候臭美为了买一条牛头牌牛仔裤,他去做过建筑工人。工作是把从楼房拆下来的砖上面的水泥砍掉,一块一块砍干净,这块砖还能再利用,当时的孩子都去抢砖头,砍一块砖是一分钱。砖不够了,段奕宏便去二楼凿还没拆掉的水泥砖头,看见段奕宏悬得高高的在猛凿砖头,几个本来一起跟过去的孩子都不敢作声了,只得屏住呼吸在底下仰头看,而段奕宏直至敲到有断臂的感觉才罢休。
现在段奕宏没以前那么较劲了,他是这么说的:“我当然希望一部作品能留得住,当然了,我们看的不都是经典电影吗?但是现在我也不排除去拍一部快餐的,让大家一笑而过的作品。我们不能拿独一的观念来拍电影,影片还是要拍给观众看的,不是拍给自己的。”
早年,段奕宏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积蓄了表演的能量,但用武之地显然不够,在现实的贫困与失意中受压。接到演出的时候,痛苦又与他相生相伴,他在角色中挣扎,睡不好觉,头发也在掉,生理紊乱,但他依旧强迫着自己去享受,他觉得他缺乏走出角色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段奕宏长久以来给自己筑了一道钢筋水泥的墙,肉身冲破不了,唯有意志和心智的淬炼能柔软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段奕宏学会了如何走出角色,也在学会如何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魔障。
段奕宏说自己很侥幸能考到中戏表演系,因为和他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大多从小受到话剧、戏剧的熏陶,文艺底子比他强太多太多。而他在新疆野生野长,在文艺方面童蒙未开,纯粹凭着一股满腔热血的蛮劲,连续三年从新疆老家伊宁市坐7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北京考学,落榜了就在天安门前坐一夜,用膨胀、发热的脑子憧憬着未来,再次坚定自己的信念。
好不容易上了中戏,因为外形不佳,没有女生愿意跟他搭戏,去剧组面试也没有一次成功,段奕宏不是没有想过辍学。在悲观沮丧之后,出于骨子里的倔强和一种“自救”的本能,在中戏他努力埋头学习,虽然没有演过一部戏,最终却用一纸成绩单赢得了同学的欣赏,老师的怜惜。
段奕宏在角色的选择上也多是浓烈张狂的,不知是否和他醇厚带劲的人生经历有关。当观众几乎把银幕上那一个个情感浓烈、极具张力的角色等同于段奕宏的表演风格,并且啧啧赞叹,段奕宏却是不满足的,“作为演员,我们没有道理去要求观众我拍文艺片就必须喜欢,我拍商业片你也必须喜欢,前提我是基于一个比较好的作品,但每一部片都是面对不同观众需求的。作为演员我们要去尝试,尝试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在哪。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不会被观众的需求所禁锢。”
面对镜头,用掉了几个男明星惯用的眼神、姿势,段奕宏忽然问有没有雪茄,于是便有了那张他吐烟圈的硬照。此外,段奕宏还会有超出依托物质的表现,比如他会蹲在沙发上,双臂紧贴身体,似卓别林扮演的小丑,带着几分张惶不安。 拍第三组片子的时候,段奕宏用手机放起了音乐,似乎他会有意营造一种剧场感,然后再进行一段恰如其分的饱满表演。
对了,他原来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一切似乎从《士兵突击》开始,许多观众知道原来有个叫段奕宏的人很会演戏。
而早在20年前,中戏的人都知道94级表演系有一个学生,他的作业、他的汇报演出,一定值得去看。后来他进了国家话剧院,是中戏院长到文化部为他特别申请的名额,这个穷学生被院长的爱才之恩感动得无以名状,拿着两瓶酒想去敲院长的办公室,在门外待了半个小时不敢进去。
在国家话剧院,段奕宏跟孟京辉拍了大众熟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演绎了最冷峻、最悲伤的马路,孟京辉说他的表演“像粒子弹一样冲了出去”。
这并非是段奕宏第一次出演男主角。
刚毕业不久,段奕宏在电视剧《刑警本色》中扮演的杀手罗阳是一个在贫苦中挣扎的社会底层,那个时候段奕宏的表演已经给观众带来震撼,与此同时有一些雷同的戏来找他演,他很抵触,都拒绝了,因为觉得超越不了罗阳。
后来他被话剧导演查明哲相中出演话剧《纪念碑》,原来说3月份开始排,直到9月份还未见动静,段奕宏一等就是8个月,身上没有钱了,但这最终成为他毕业后第一次主演的机会。备受压抑之后的狂喜,让段奕宏又投入疯狂的表演,那段时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排《纪念碑》,若干次闯红灯,若干次“忘形”被行人误会有精神病,因为开场近14分钟的独白让他很有压力。
导演康洪雷曾说:“段奕宏是在用神经演戏,很伤自己。”
在拍摄《西风烈》的时候,取景地在敦煌大漠,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冷到有时候吸一口气,鼻子就会有被粘住的感觉。有一天,大风裹挟着沙子和雪粒重重打在段奕宏的脸上。当时他的第一生理反应是:疼。就是犹疑了这么一秒钟,他后来坚决要求重拍这个镜头,他对导演说:“我犹疑了,我就不是向西(男主角)。”
向西是个短跑高手,段奕宏便在拍摄时拼命地奔跑。因为跑得太快,有时候连摄像机的镜头都跟不上他,于是,他又得从头再跑,跑得韧带都拉伤了,也不肯用替身。导演高群书看不下去了,就说:“段儿,你回来,让他们(摄影师)先练会。”
在拍摄向西从一辆吉普车跳到相距两米之远的另一辆大卡车上的戏时,为了体现出向西的神勇,段奕宏主动要求加快车速。结果有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被碾到车轮底下了。这种戏,连动作演员也不会轻易去做。
在表演上,段奕宏是个追求极致的疯子。
“上大学时,很多人去跑群众,我不行,我受不了那种待遇。不是钱的事,而是我找不到自我价值,我需要时刻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虽说挣钱谁都想,但只为钱,去演了特别不喜欢的戏,我会鄙视自己。”
段奕宏对待自己的那股狠劲从小就有。上初中的时候臭美为了买一条牛头牌牛仔裤,他去做过建筑工人。工作是把从楼房拆下来的砖上面的水泥砍掉,一块一块砍干净,这块砖还能再利用,当时的孩子都去抢砖头,砍一块砖是一分钱。砖不够了,段奕宏便去二楼凿还没拆掉的水泥砖头,看见段奕宏悬得高高的在猛凿砖头,几个本来一起跟过去的孩子都不敢作声了,只得屏住呼吸在底下仰头看,而段奕宏直至敲到有断臂的感觉才罢休。
现在段奕宏没以前那么较劲了,他是这么说的:“我当然希望一部作品能留得住,当然了,我们看的不都是经典电影吗?但是现在我也不排除去拍一部快餐的,让大家一笑而过的作品。我们不能拿独一的观念来拍电影,影片还是要拍给观众看的,不是拍给自己的。”
早年,段奕宏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积蓄了表演的能量,但用武之地显然不够,在现实的贫困与失意中受压。接到演出的时候,痛苦又与他相生相伴,他在角色中挣扎,睡不好觉,头发也在掉,生理紊乱,但他依旧强迫着自己去享受,他觉得他缺乏走出角色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段奕宏长久以来给自己筑了一道钢筋水泥的墙,肉身冲破不了,唯有意志和心智的淬炼能柔软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段奕宏学会了如何走出角色,也在学会如何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魔障。
段奕宏说自己很侥幸能考到中戏表演系,因为和他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大多从小受到话剧、戏剧的熏陶,文艺底子比他强太多太多。而他在新疆野生野长,在文艺方面童蒙未开,纯粹凭着一股满腔热血的蛮劲,连续三年从新疆老家伊宁市坐7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北京考学,落榜了就在天安门前坐一夜,用膨胀、发热的脑子憧憬着未来,再次坚定自己的信念。
好不容易上了中戏,因为外形不佳,没有女生愿意跟他搭戏,去剧组面试也没有一次成功,段奕宏不是没有想过辍学。在悲观沮丧之后,出于骨子里的倔强和一种“自救”的本能,在中戏他努力埋头学习,虽然没有演过一部戏,最终却用一纸成绩单赢得了同学的欣赏,老师的怜惜。
段奕宏在角色的选择上也多是浓烈张狂的,不知是否和他醇厚带劲的人生经历有关。当观众几乎把银幕上那一个个情感浓烈、极具张力的角色等同于段奕宏的表演风格,并且啧啧赞叹,段奕宏却是不满足的,“作为演员,我们没有道理去要求观众我拍文艺片就必须喜欢,我拍商业片你也必须喜欢,前提我是基于一个比较好的作品,但每一部片都是面对不同观众需求的。作为演员我们要去尝试,尝试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在哪。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不会被观众的需求所禁锢。”
与段奕宏“坐而论道”
我希望自己更柔软一点
段奕宏像他自己喜欢的称呼“老段”一样,亲切、实在,但坐在对面的老段的确骨骼突出,肌肉结实,长得有点“紧张”,这样的身体恰吻合了他超乎常人的承受力。他说自己的内心也是方方正正的,“我希望自己更圆润,更柔软一点。”
面对老段,少不得想着法子真诚又内敛地夸赞一番,谈及各方的高度评价,隐约能感到他心里的底气,但绝不将此沦为一个对自身的注脚。当说起他的表演“情绪饱满”,他纠正不能用“情绪”这个词去形容表演,当我陷入略微的恍惚时,他又看着我笑:“我知道你是夸我啦。”那眼神,有种不可言传的意趣。 “不外乎”、“不乏”这两个词老段常挂在嘴边,想起他们班主任对他的评价—他的常态是在思考。他确喜欢捕捉人和事物的两面性,不轻易对人和事下判断。对于自身具体的细事他也不喜过多谈论,他说自己还是在行径当中的人。
他跟我聊起“初心”,他对自身以及名利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让我想到“出离心”,我告诉他,他停顿了一会,然后赞同地点点头。
Q:有过对生活不满意的时候吗?
A:没有,真没有,我觉得不是不满意,相反从现在看,我很满意。如果没有那些过去,锻造不出我现在的气质,锻造不出我较为淡定从容的一种心态,所以要感谢那些事情。
Q:我们要感谢苦难?
A:人要有一定苦难,当然不是要刻意去寻求。我们在面对过去所谓的苦难,在那个时候也不觉得是苦难,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超乎自己的想象,但不仅仅是适应就够了,在逆境当中的我觉得还要有一种不抛弃自己的心态,以及一种向上的冲劲。我觉得我的挣扎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近,我觉得是特幸福的。人没有理想和想法,我觉得才是真正意义上最苦难的,你干的事只是为了挣钱,为了一种生计,那不苦难吗?那比你一天只有两顿饭还苦难,而且一辈子都很苦难。
Q:现在依然面对每一个角色的扮演都会内心紧张吗?
A:会。多好啊,我觉得如果我们没有丢失这种紧张感,最起码对我来说比较正常,紧张你才会去在意这个事情,重视这个事情。我也不喜欢老紧张,但是我想说的是,就像做冰棍,你见过那种吗?把棍子插进去,插歪了这根冰棍就废了。
Q:你演出了很多情绪浓烈的角色,生活中你是那种情感很饱满的人吗?
A:我觉得是情感很丰富的人,上帝赐予我们强大的感官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但是我们很多这种神经都已经麻木了。麻木的原因来自于我们对一些事情的取舍,因为人的贪婪心是很重的,由于你的贪婪和我的贪婪会阻止我们的神经的一个正常发挥和体悟,所以现在一些本该正常化的东西已经变成不正常了,因为很多时候被一些贪婪心所左右。
Q:你最喜欢自己哪一点?
A:认真吧。
Q:你对待工作这么认真,那你是一个有规划的人吗?
A: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但是那当中如果你只是奔着一个结果去的,其实我觉得真正的意义不大了。比如你在(人生)行走的五年当中遇到的事情和遇到的人,也许你对初心的了解和发现往往都会丢掉,如果你一心只是奔着第几个计划去的话。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生这么长,不需要总是给自己规划这一步那一步应该怎么样。
Q:那你会如何去保持初心?
A:我有时候会阶段性地让自己选择一天去徒步啊、探险啊、或者休假啊,这是我有意识地让自己有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不仅仅是在荧屏上的。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我觉得更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老段还在”,这种存在感不是说:“看,老段的收视率上来了!”
Q:最喜欢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A:你老问我最喜欢自己什么,我不太习惯。(笑)这哥们挺真实的,这哥们挺实在的,我最喜欢这样的评价。
Q:现在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A:害怕丢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