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模仿、化用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现象,分析如何借助课本这个巨大的素材库,通过积累、模仿、化用课文精彩词句篇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积累课文资源,模仿课文写法,化用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使课本成为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的源泉。
  【关健词】积累 模仿 穿插 化用
  很多老师遇到过的窘况:一写作文,学生抓耳挠腮,挖空心思,痛苦了半天,交上来的,要么语言贫乏,要么空话、套话,要么素材平凡,人云亦云。看学生作文,尽是:我敬佩的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我喜爱的玩具……之类的文题。确也难怪,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生活本身就是那么简单,除了学习外就是吃、睡、游戏,无忧无虑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必担忧生计,无需追求名利,同学间天真纯朴的交往,他们认为是自然。而作文非得让其从生活中挖掘或光辉灿烂的人物,或多姿多彩、甜酸苦辣的人生。不得已,他们只得苦思冥想、无病呻吟,尽量在题材的意义、事件的复杂上下工夫,所以作文还常有雷同现象。此类所谓生活体验的作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一点用处。我觉得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走入了一个误区,有舍本逐末之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一味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一味指导写作技巧、文字表达、文意提炼、点题,纯粹为作文而作文,而不能在语言和思维上使学生获得发展的空间,那么,对这些阅历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提作文就犯晕。当我在埋怨的同时,我曾想: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怎样让单纯的学生们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呢?《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结合自己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认真分析:语文老师如何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积累课本里的精彩词句和篇章
  如何积累呢?首先,对课文进行分类,形成素材网络。课文分类的方法有好几种,如:把六册书按名言警句类型分,按中考作文涉及的题材分,按人物分……
  按课本中的文学形象:诸葛亮、邹忌、海伦、孔乙己、陈胜、屈原……
  按课本中的名人名家: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苏轼、李清照、范仲淹、奥斯特洛夫斯基、鲁迅、司马迁……
  按中考作文涉及的话题分1.成长篇:《孤独之旅》《心声》《再塑生命》《丑小鸭》
  2.风俗民情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
  3.追求篇:《日》《月》《海燕》《行道树》《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4.磨难篇:《孤独之旅》《热爱生命》《荒岛余生》《伟大的悲剧》
  5.自然篇《春》《济南的冬天》《雪》《秋天》
  6.环境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大雁归来》《旅鼠之谜》《喂——出来》
  7.爱好篇《谈读书》《心声》《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生命篇:《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紫藤萝瀑布》
  9.战争篇:《新闻两则》《芦花荡》
  10.沟通篇《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
  其次,朗读、背诵、摘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在上课时,老师都会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带领学生去领悟。并且还会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的看一看,读一读,对于好的句子,段落,还会让学生背诵、默写。我们要充分积累课本里的精彩内容,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充实文章内容。
  二、模仿课文的写作技法进行作文
  语文教材里选的课文,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他们的写作技法如大海之水,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只需攫取其中一瓢,就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记叙中穿插议论这种写作技法,是记叙文最为常见的写作技法之一,在本文中我将以这种技法为例,简单分析:如何模仿?这种技法的难点是,怎样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第一,我们先应了解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1.表达作者的观点 ;2.抒发作者的情感;3.表现人物形象;4.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主题;5.严密文章的结构;6.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如《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思想进行大段的议论,如“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突现了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的感染力。
  第二,何时何处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例如《阿长与<山海经>》;(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例如《伟大的悲剧》;(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例如《散步》;(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要不要穿插议论,就要考虑到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记叙中的议论。
  第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哪些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藤野先生》,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37段进行尽情的议论,以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又如《狼》的结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前者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后者表现了一种嘲讽,都蕴含着理趣。   ③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例《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在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母亲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地严密,而且也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
  第四,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于是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而又空洞无物,那么这就是滥发议论。我们要避免滥发议论,就要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议论。
  三、化用课文中的一些精彩句子和材料
  1.在写作时可以引用、化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词文句,这样可以使文章文采飞扬。但要注意的是,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时,不能为了引用而引用,务必根据文章主题的表达或展开思路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引用和化用,否则便是无效的表达。
  2.借用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新编。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语言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现实生活,或放大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细节,或合乎事理发展地节外生枝,引入原文没有的人物,或者表达出与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让学生再叙写一个结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创作激情很高,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常上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举用课文典型事例,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讲故事,或用第一人称自述经历,使作文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并且多态多姿。
  4.把有限的材料变为无限的资源,即变“一”材为“多材”。比如,我们学过《曹刿论战》后,就可以将这则材料变为二则:从曹刿的角度,那就是他具有远见卓识,知己知彼,抓住战机,热爱国家。而从他身上又可见人才的重要性,懂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从鲁庄公的角度看:他在战场上鲁莽冒进,目光短浅,在用人上又虚怀若谷,唯才是用,可见“寸有所长”的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还要用发散思维对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找到素材与作文题目之间的契合点,向主题拉一拉,靠一靠。
  在历年的中考中,许多考场佳作都联系了语文课本内容,或模仿课文句子,或学习课文的写作技法,而且不只是用一篇课文的素材,而是将几篇课文的材料综合起来使用。并且用的时候会变通,使材料和作文题十分切合。如下面几篇:
  第一则材料:“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2006年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告别=新的开始》)
  第二则材料:欣赏《论语》,我慢慢地去咀嚼它,用它规范我的言行,指导我的学习。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步入初三,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使我学得极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方法更使我眼花缭乱……后来,我反复咀嚼《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话语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绿的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2007年满分作文江苏扬州《吃透〈论语〉》)
  第三则材料:李白选择了飘逸,刘邦成为了英雄,毛泽东虽不会弯弓射大雕,却仍选择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人生难得的百抚平自己的心态,心态平了,路自然平,也就清晰了。……青鬃转白, 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是良将块垒。为何不选择做一个青衫垂立的逸士,在田间草地漫步?或者做一个至死无悔的骑士,在仓皇的尘世中扬鞭,你若问我姓名,白石、雪暮、秋夕任你称呼。……(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满分作文《那岗上沉甸甸的麦子》)
  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库,学生拥有了它,就可以冲开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当然,课本不是写作的唯一素材来源。我们平时要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舞台。
  (作者单位:东莞市沙田广荣中学)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期刊
【摘要】美国学者罗威通过有关等待时间延长的实验发现,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1秒~5秒的教师的课堂上,发生了下列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思考之后回答的现象增加;从事实推论得出的结论增加;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作出的贡献更大。  【关键词】教学策略 等待 精彩  等待,让学生主动探索,放飞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却是这样一种情况
期刊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感于乐。”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过: “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
期刊
有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从古到今,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的探索。幸福是什么?老子说,幸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幸福就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探求学习、高尚做人的幸福感,用正确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学习和生活幸福的素质教育,这与苏霍姆林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凸显自身特色”,这一教学理念日益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活动展示课也开得轰轰烈烈,但实践过程中语文活动课基本就形同虚设。我认为中职语文活动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正确地树立教学目标,处理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构建有效的中职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课 就业 目标 教材 教学方法  语文活动课,是职业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活动课是把学生的活动作为
期刊
【摘要】虽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难度进一步深化,形式也越来越正规化,但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仍旧没有正确的对待。针对此现状我主要采用:第一引用考试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深浅”;第二改变理论知识课的单一枯燥,让学生认识到“风景原来这里更好!”;第三改善操作知识课的讲和练,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也可以这样‘玩’”这三种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心中占有一个正确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从根本
期刊
【摘要】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关键词】实效 高效 早自学 上课 不拘一格 细节  一、早自学安排紧凑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
期刊
掩上薄薄的书本,关灯,闭眼,品味海伦?凯勒八十多年沦陷黑暗的岁月。  沦陷黑暗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喀姆比亚,上帝仅仅给了她19个月的光明,在这个懵懂的小女孩还没有能够理解什么是光明的时候,一次猩红热便无情的使一个小女孩沦陷黑暗,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  可以想象一个年仅19个月的小女孩沦陷黑暗该是一种怎样的残酷“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
期刊
【摘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觉得低年级班主任应该有一颗活泼的童心,应该学会矮下身子,应该观察、揣摩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要舍得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其足够的温暖,以便发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情操;一句良言,能净化心灵;一个好教师,能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自己用心去爱,还要教会孩子爱老师、爱同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 情境 合作 新课标 写字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写好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讲清字的笔画、笔顺,认真分析字形、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使学生逐步掌握书写技巧和书写要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