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取得的新的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继承和發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创新性的内在特质,并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取得的新的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只有深入领会与理解其哲学思想和核心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增强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最终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把握事物发展中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但“四个全面”之间并非是简单并列的叠加,而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战略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为其他三个方面指出了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目标与动力紧密相连。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选择,只有打破阻碍生成立发展的各种旧观念和旧思想,不断去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激发起全社会进行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活力,才能形成更大的动力去实现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弘扬法治权威。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矛盾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乱。如果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只能带来社会动荡、社会发展倒退,任何改革效益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倡导法制经济,全民守法,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就好比“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思想的调控系统,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保障。“严己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并且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1]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就很难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就很难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从严治党是实现前面“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各项改革的依法推进,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促进、彼此支撑,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战略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战略目标通观全局,其他三个全面服务服从于战略目标,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提供路径支持。总之,“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具体运用。
  (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运用矛盾分析法,去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同时,矛盾也具有特殊性,任何事物的矛盾在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有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物总在矛盾中不断向前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中存在各种矛盾,在實际工作中,要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把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我们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中国日益突出的各种矛盾提出来的,体现了我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了矛盾分析法,敢于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努力去解决。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面的复杂的形式,要立足全局,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才能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重点谋划,抓好重点、中心和关键。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针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2]“四个全面”是有“重点”的全面,在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期盼,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得以实现的最大可能,它的提出就是对这个主要矛盾的回应,在方法论上坚持了重点论,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挖掘潜力。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属于次要矛盾。任何矛盾的解决都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不解决好次要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实现这个目标就会难上加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协调统一,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好次要矛盾的解决,既抓重点,又顾全面,使“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推向前进。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写道:“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出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理论创新必将有力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在改革发展中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当前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十八大报告曾指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四个全面”思想就是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科学研判形势,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党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来的。针对我国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现实,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针对改革总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针;针对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系统;针对新时期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调控系统。因此,这些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就是要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个全面”思想的提出遵循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坚持了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认识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任何科学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并指导实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正是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新常态提出来的,是在我们时代条件下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创新也必将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习近平强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出来的。”[5]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路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就体现了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假如没有人民参与,整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中国梦,顺应了亿万人民的呼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不同利益群体的急剧分化。少数人滥用手中的权力,干扰了政治生活的有序进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每一个全面的提出都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结了几代人的夙愿,会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各方面的弊端入手,使社会更有活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抓好反复倡廉和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清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清除党内不良风气,从而使群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跟党走的信心,充分相信党的领导。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贯穿着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必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发展
  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6]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习近平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7]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观去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就是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成果,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现实实践的升华,其丰富的内容表现了一种具有创新特质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不断深化对现实重大问题、重大理论、重大实践的研究,实现“四个全面”自身的丰富与完善,续写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1].党建,2015(2).
  [2]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版,2015-01-25(00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5-02-13(01).
  [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
其他文献
【摘要】:《凤求凰》都是汉代乐府《上邪》中的民歌,其中《凤求凰》则是汉代乐府保存下来的原词原谱,经傅雪漪先生整理后的谱子,有相当大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凤求凰》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特点出发,并结合古代音乐演唱场合及现代古曲的演唱技巧,对古曲的演唱方法进行剖析,使我们对古曲有更进一步的認识。  【关键词】:古曲;演唱;民族;汉代乐府  一、《凤求凰》的赏析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初,随着时局的变化,传统的民族主义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当时在资产阶级各派别中主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观,即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的民族主义”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笔者在本文中就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两种民族主义作简单概述。  【关键词】:民族主义;梁启超;孙中山  一、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原因  民族主义,中国古已有之。但
期刊
【摘要】:资本主义精神没有确切定义。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理性主义精神。他以加尔文宗为例,探讨由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产生出来的心理约束力的影响,如何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制约个人行动。韦伯提出,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有难以调和的矛盾。苦行主义重塑世界,资本主义精神促进资本积累,但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之后,又挣脱抛弃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牢笼。 
期刊
【摘要】:中国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的一个王朝,随着大元帝国时代的到来,中国在历史上出现了从唐朝的安史之乱以来的前所未有的祖国大统一。元朝疆域上的扩大,为中国的文化带来文化的大冲击。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刊,在这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元朝的藏书工作也呈现出了与其他朝代所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元朝;藏书;特点  中国元朝的统治者主要崛起于北部的蒙
期刊
纵观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莫不是经济制度的改革导致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最初采用的是计划经济路线,近似的模仿苏联模式,直到1978年。但计划经济国家存在的预算软约束所导致经济资源低效率配置,使得计划经济中的经济短缺现象长期存在。事实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有深刻的动因,一是计划经济中的经济短缺和资源低效率配置,二是计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  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当然,我们
期刊
【摘要】:《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各部分之间看似没有明显的联系,即使单列出来也不失条理。实际上《齐物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体现在由“吾丧我”进而到对“自我”和“他者”的超越,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  【关键词】:超越;吾丧我;物化;道通為一  老庄思想从先秦时期就已广为流传,到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使得庄子的哲学思想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中国文人志士数千年来的精神寄托。
期刊
【摘要】: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类机制,具有广泛的涵义,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以这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  【關键词】:五行;性格;哲学  正文: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
期刊
【摘要】:随着电商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微信营销成为一种新营销方式和平台,如何在新营销环境下,成功实现微信营销值得深入探讨,微信营销的基础是有足够的粉丝,要做好新营销环境下的微信营销,务必要吸引足够多的粉丝,这是关键。  【关键词】:营销新环境;微信粉丝;引流;  一、利用手中现有资源引流  每个人的微信都有一定的好友,但是这个好友的数量可能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扩展,其中最快捷的方式便是利用现有资
期刊
【摘要】:宗喀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著名宗教改革家和哲学家,他所撰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重要的藏传佛教著作。该论中的道次第哲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的理论体系,并且对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其藏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对此进行一个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宗喀巴;藏传佛教;道次第;哲学思想;价值  一  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哲学体系,故它既有宗教的一面,
期刊
【摘要】: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正在快速增长,高龄化和女性化是老龄化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从已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口中的性别差异问题逐步显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己逐渐成为了“老龄人口女性化”。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一段时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解决和应对养老问题、尤其是独居女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独居;女性老年人;养老  一、女性老年人的累积劣势  女性老年人健康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