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未来

来源 :油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庞薰琹作为对象,延伸至20世纪中国艺术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一到比较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可以20世纪90年代初庞薰琹美术馆的建立为伊始,以近年来诸多研究成果的陆续公布,“纪念庞薰琹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作品展”“如此设计——中国现代设计之父庞薰琹”等相关展览为高潮。庞薰琹的先锋性主要表现在个人现代主义艺术创作、创建前卫艺术社团“决澜社”、举办中国设计史上第一次设计展、对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及传统艺术的研究并加以现代性创作、奠定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等方面。当我们回望历史,似乎仍有疑惑引人深思:庞薰琹作为画家、设计家、教育家的身份在概念世界中可以是泾渭分明的,但在经验世界中仍然如此吗?简单地将他的艺术实践以绘画与设计的两极标准进行划分与评介是否合理呢?诸如此类,即是当下庞薰琹研究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历史上所谓的先锋人物大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实验失败后的被遗忘者,另一种则是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的先驱。以是观之,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上,庞薰琹无疑是后者。从“决澜社”到“现代美术会”,从“大熊工商美术社”到中央工艺美術学院,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到中国传统艺术,庞薰琹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被艺术史家誉为“前卫艺术家”“先锋艺术家”“拓荒者”“奠基者”“开先河者”,其先锋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进程。
  一
  庞薰琹之所以被称为“先锋艺术家”,首先是因为他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和创建前卫艺术社团——“决澜社”。1931年9月,庞薰琹、倪贻德邀集陈澄波、周多、曾志良等人,商议成立“决澜社”并举办画展。1932年10月,“决澜社”成立。最先倡导结社的是庞薰琹和倪贻德,并由倪贻德执笔写出了《决澜社宣言》,其中提出了非常鲜明的艺术主张:“让我们起来!用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的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1]这时的庞薰琹刚从法国归来,还保留着巴黎艺术家的气派:黑丝绒的外衣,帽子斜在半边,双手经常插在裤袋里,长而蓬乱的头发,口上总是衔着烟斗,在卧室的墙壁上、门的角落、床铺的周围挂满了他的绘画。此时期“决澜社”的创作风格没有一定的倾向,从平涂到线描、从写实到装饰、从变形到抽象,尝试各种画派的画法,这种实验带有典型的先锋性。
  而立之年的庞薰琹主导着“决澜社”的艺术活动,以蓬勃旺盛的创造力引导着“决澜社”冲破中国落后愚昧的旧思想、旧制度,曲折前行。“决澜社”的活动方式是一种崭新的、欧洲式的艺术社团的活动方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它是第一个有宣言、有纲领、有连续展览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的现代艺术团体。杨力舟评价说:


  比我们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艺术领域广泛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之风的兴起,庞先生先行了50多年。也就是说在50年前他借鉴西方现代派,已经画出了中国式的现代风格,只不过埋没得太久了。[2]
  庞薰琹的先锋性还表现在他曾经举办了中国设计史上第一次设计展。1932年,庞薰琹与段平右、周多筹备成立了“大熊工商美术社”。当时上海的广告基本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外国人所办的广告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上海市内以及沪宁、沪杭铁路线两旁的广告牌,都由其控制,上海的广告掮客都听其指挥。[3]年轻的庞薰琹对此感到愤愤不平,试图打破这种不公平的局面。但“大熊工商美术社”因为触动了相关人士的利益,不久就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而被迫关闭。之后,除了广告设计,庞薰琹还从事过一些书籍装帧设计,如为《诗篇月刊》《现代》等杂志,傅雷《夏洛外传》《文明》等多部译著设计封面,还做过一些服装设计工作。[4]这种经历和磨炼为他以后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和图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
  庞薰琹在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及传统艺术的研究、发掘并加以现代性创作方面,也走在时代前列,先锋作用也非常突出。这一转变的契机是1939年秋庞薰琹由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引荐,进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在那里,庞薰琹曾经与多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共同工作,受到了他们的深刻影响。由此,庞薰琹的研究开始涉及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知识领域。从1939年秋到1941年,庞薰琹编辑了《中国图案集》和《工艺美术集》,并从中国古代器物的装饰纹样中找到了传统的民族精神,他说:
  为什么中国能不屈不挠地长期抗战?就因为在我们的血脉中还留存着那酷似活泼、勇敢、正直的血液……现在我们重建艺术,第一步要恢复这种活泼、勇敢、热情、正直的精神。[5]


  在中央博物院工作期间,庞薰琹还深入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他在贵州克服了极大的困难,调查了贵阳、花溪、龙里、贵定、安顺等地80多个苗族、布依族村寨,对民间文物艺术进行调查、搜集,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庞薰琹用这次调查的资料创作了一批精彩的水彩画,主要有《贵州山民图》《橘红时节》《盛装》《背篓》等,成为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庞薰琹先锋艺术家的身份还体现在《唐仕女》系列和《仕女带舞》系列作品中。从1942年到1946年,庞薰琹创作了多幅线描作品,有描绘贵州苗民生活的《持镰》《走亲》《归来》等,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唐装《仕女带舞》系列和《唐仕女》系列的线描和白描作品。关于创作线描和白描作品的原因,庞薰琹在《自剖》中解释说:


  为什么描写唐代的舞装?这决不是偶然的兴趣。十多年前读邓肯的自传,看魏格曼的表演,又曾数次仔细参观印度尼奥太·依奥迦的舞蹈。自那时起,在我胸中脑间时时起伏种种幻象。我曾有过这样的痴愿,想研究久而绝亡的汉族的“舞”,可惜环境、时间、精神,都不允许我实行我的理想。[6]   翻译家傅雷也非常喜欢庞薰琹的线描技巧,称赞他的线描“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气质,他的线条艺术成就很高,是东方人中的佼佼者”[7]。庞薰琹创作的线描和白描作品,开拓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之路,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视角,在当时的艺术界非常突出。
  三
  庞薰琹的先锋性还表现在《工艺美术集》的创作中。早在1925年参观巴黎万国博览会时,庞薰琹就产生了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想法。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图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庞薰琹设计了《工艺美术集》,内容包括殷周至唐代的工艺美术图案。在当时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庞薰琹认为工艺美术设计可以增加生产、产生物质效益,还可以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国力,这些无不与当时抗战救国的思想和目的紧密相连。
  抗战胜利后,庞薰琹看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实现的希望。1946年,他与陶行知先生谈论办校的想法。非常幸运的是,在庞薰琹的奔走呼吁和艰苦努力之下,1956年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通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设,以庞薰琹为代表的艺术家奠定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庞薰琹特别强调图案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工艺美术设计工作的最后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8]庞薰琹还满怀信心地展望了新中国图案事业的远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艺品的制造也将大大发展,由手工业到半手工业、由半手工业进展到机器工业、由机器工业进展到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图案事业除了这些工艺品的设计,更将发展到各项建设中去,如大规模的工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市区建设。[9]


  把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到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这就是庞薰琹主张工艺美术设计的目的。庞薰琹极力呼吁冲破传统工艺美术的狭隘观念,倡导现代设计理念,以适应工业化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时,他特别重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继承传统工艺美术思想,吸收、借鉴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10]这些贡献都说明了庞薰琹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先锋性。水天中评价说:“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建立国家级工艺美术学院的设想成为现实。庞薰琹与其他工艺美术家一起,提出了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基本构想。虽然这个基本构想在以后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但在当时从无到有的初创阶段看,它是较为合理的,也是切实可行的。”[11]
  今天看来,庞薰琹奠定的工艺美术设计的教育模式与学科专业内容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依然对当下的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仍然值得艺术工作者进行深刻反思。因此,他是无可否认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奠基者。
  四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是庞薰琹的先锋性在学术上的表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不久,庞薰琹便因为办学方向问题而被打成“右派”。1958年到1962年,在庞薰琹人生最低谷时期,他撰写了影响深远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庞薰琹选取了从战国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包括帛画、青铜纹饰、画像砖、画像石、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团扇、屏风画、木刻插图和民间年画等。他曾经十多次重写汉代部分,反复三次重写南北朝时期的内容。当时的写作条件极为艰苦,庞薰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周爱民评价说:“在当时极端狭隘的文艺氛围中,他内心的艺术天地却相当开阔宽广,他大胆突破政治思想的禁锢,以科学态度研究艺术问题,研究艺术形式的特性及规律。”[12]


  晚年的庞薰琹依然表现了极强的实验性。“右派”的身份被平反后,他的名誉得到恢复。在此前后的几年中,庞薰琹重新焕发了艺术创作热情,先后到山东、西北、江浙、四川等地写生、讲学、考察,并热情地指导各地的工艺美术事业发展。龐薰琹在苏州的网师园、留园、狮子林、虎丘、拙政园、寒山寺、阊门、宝带桥、东山等名胜都有作品。他不仅自己作画,而且还指导刘巨德、王玉良等研究生作画。他说:“中国艺术注重自然,注重自然和人的和谐,艺术本身就是自然和人的和谐。”[13]庞薰琹在杭州也创作了水墨和速写等系列作品,饱含着深深的感情,意境深邃、气韵生动。庞薰琹的水墨画受传统的影响很深,大部分作品呈现明显的写生性,图式简约,用笔率意,脱出了传统的窠臼。他曾经说过:“我是20世纪的人,我的思想当然不会和前人一样,但是我却不能不承认自己受前人思想的影响很深。”[14]这些水墨画是他的随意发挥,表现了庞薰琹深厚的艺术修养。正如邵大箴所说:“不论是晚年的油画,还是水墨,都富有生活气息,富有音乐韵味,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大家的风范。应该说这些作品,是他人生和艺术经验的凝聚,是他的美学见解‘真不在于形而在于心’的完美体现。”[15]庞薰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转向大写意的水墨画,这是他晚年的随手应心,也是艺术上的最后一次拼搏,力图在水墨画领域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
  晚年的庞薰琹不顾年老体弱,勤奋创作,关心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他的一生无疑是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一生,这种精神正是激励后人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并继续对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思考的素材。他的先锋艺术和创新思想犹如一座灯塔,为后人指明了未来艺术的方向,也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篇章。◆


  注释:
  [1]倪贻德,《决澜社宣言》,载于《艺术旬刊》第一卷第5期,1932年10月11日。
  [2]庞薰琹美术馆、常熟市庞薰琹研究会编,《艺术赤子的求索——庞薰琹研究文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11页,收录杨力舟文章。
  [3]庞薰琹,《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29页,收录《我热爱工艺美术教育》。
  [4]袁韵宜,《庞薰琹传》,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91页。
  [5]庞薰琹,《略谈图案》,载于《中央日报》1944年2月13日。
  [6]庞薰琹,《自剖》,载于《中央日报》1943年9月12日。
  [7]同注[4],115页。
  [8]庞薰琹,《论工艺美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63页。
  [9]同注[8],142页,收录《图案问题的研究》。
  [10]孙彦,《庞薰琹丘堤论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245页。
  [11]同注[2],275页,收录水中天文章。
  [12]周爱民,《庞薰琹的绘画及艺术思想》,收录于《探索·探索·再探索——纪念庞薰琹先生诞辰105周年艺术展作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256页。
  [13]同注[4],242页。
  [14]庞薰琹,《意境》,收录于庞薰琹,《庞薰琹随笔》,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41页。
  [15]同注[2],397页,收录邵大箴文章。
其他文献
云南艺术学院前身为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科,正式成立于1959年,在成立之初,即在美术系下设国画、油画、雕塑专业,在2000年成立了美术学院,下设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美术教育系、史论系,后增设壁画系、新媒体艺术系、书法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曾于1996年至2000年举办三届双年展,在中断十余年之后,于2014年以来又开办第四至第七届双年展。“临界图相——第七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双年展”于
期刊
要回顾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这样一位高产的艺术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其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米罗至少创作了2000幅油画、5000幅素描和拼贴、500件雕塑、400件陶器,还有大量的版画。许多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他是达达主义者汉斯·阿尔普、立体主义者巴勃罗·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勒东的同代人,又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欧洲非具形艺术的先驱。米罗历来受到美术
期刊
一、摹本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临摹是进入传统的钥匙,画家对于时间长度和空间跨度巨大的作品应进行深入分析。丹培拉临摹要注重对于临摹作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的理解。临摹前需要对临摹作品的时间、空间展开探索与想象。正如戴海鹰先生所说,我们所关心的是当时画家如何运用造型的手段传达出作品的面貌,捕捉时代精神。  作品《阿维尼翁新城圣殇》来自于阿维尼翁新城的教堂,其作者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将法国尚蒂依孔代美
期刊
与汪鹏飞相识不过一年多,原本不应妄加评价他的作品。但人与人之间的熟知有时候也并不完全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有的人天天见面,却不过是点头之交,甚至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虽是刚刚认识,却一见如故。对于艺术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作品虽然也很优秀,但却不是你的菜,难以激起丝毫兴趣。而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往往能让你一见倾心,过目不忘,久久回味。有时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鹏飞兄的为人、作品于我大
期刊
引言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列维金?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1922—2018,以下简称列维金),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从生活和历史中选取典型事件与人物,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大手笔地刻画着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大潮中的个人际遇。无论是生产建设题材、革命历史题材、西伯利亚大开发题材,亦或是人物肖像作品,都在创作形式和精神层面传递出了最真实的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历史、时代
期刊
一直以来,媒体对油画产业都关注有加,无论是以大芬村为例的深度系列报道,还是以画工为线索的人物追踪,大多数文章都把油画产业的未来寄托在从商品向艺术品的“原创转型”上。相比之下,很少有人讨论“行画师”这个职业,以及职业背后的工作内容和行业逻辑,从业者似乎也对此讳莫如深,对自身的处境和内在生态所谈甚少。在此,作为一名最早在莆田入行学习商品油画技巧,现在仍在从事这一工作的“内部人士”,我想聊聊自己的看法。
期刊
土生土长的莆田人卓朝晖,从学校毕业后随着当时的商业大潮一头扎进了商品油画的市场中,成为油画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场繁荣和21世纪初的产业转移后,曾经“出走”向外学习的卓朝晖又回到了莆田,成为一名“莆归”。每天早上他都会来到与“千年古刹”广化寺一街相隔的画室里,在喝完一壶香茶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进门处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南山艺术家联盟”的招牌,让人不禁多打量几眼。  “艺
期刊
千禧一代生长在物质丰富、思想多元的年代,对标新立异以及凸显个性认同的文化尤为热爱,传统艺术或者传统艺术相关衍生品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对于油画产业来说,活力、个性、新奇、有趣、叛逆、融合……蕴含这些元素的油画作品及其衍生品更能吸引千禧一代。莆田是世界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与商业结合紧密的油画产业从业人员,敏感地捕捉到了潮流趋势,顺应潮流,融入潮流,进行跨界商业合作、衍生品开发、新媒体推广,莆田的油画
期刊
绘画的形式美(节选)  美与漂亮  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哪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
期刊
1982年畢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建筑壁画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