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慢慢培养形成的,而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的。
一、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要的是把为什么会产生某种道德规范,它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遵守它等问题讲清楚,学生的道德行为就会更自觉、更有目的。在进行公德教育时,要改变过去德育讲得过满、做得太少;强制太多、自主太少的通病。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探讨、去筛选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规范,使他们自觉、自主、自动地参与,并自我内化,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从而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
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示范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式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師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利用班会课、开学典礼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三、从小事做起,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中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课前学具的准备、课桌上学具的摆放、衣着穿戴得整齐、校徽的佩戴、行李的整理……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上课时随意喧哗等等。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确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放假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呢?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学生不会做?是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教育学生不仅在校园内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公共场所、家庭院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其他地方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长辈也要问好……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养成习惯之上。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更重要的是养成不乱扔乱丢的习惯。
四、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作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外界信息比较多,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比较大,对于一些大道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懂很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其实,他们很反感老师单一而又枯燥的批评,这时作为教师,如果能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学生会更明白一些道理,如我曾带过的一位男生每次在打扫卫生时都不认真,我就在一堂班会课上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位木匠同时在做桌子,有一位做的快,而有一位做的很慢,做的快的木匠对的慢的木匠说,你为什么把桌子的里外都刨的那么平呢?没有人会看到注意到桌子里面,另一位木匠说:我会。从那节班会课后,这位男生在打扫卫生中再也没有通过一次懒。因此,学生容易通过一些小故事,领悟到一些大道理,这远比老师天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强,学生更容易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想法。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慢慢培养形成的,而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的。
一、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要的是把为什么会产生某种道德规范,它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遵守它等问题讲清楚,学生的道德行为就会更自觉、更有目的。在进行公德教育时,要改变过去德育讲得过满、做得太少;强制太多、自主太少的通病。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探讨、去筛选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规范,使他们自觉、自主、自动地参与,并自我内化,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从而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
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示范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式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師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利用班会课、开学典礼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三、从小事做起,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中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课前学具的准备、课桌上学具的摆放、衣着穿戴得整齐、校徽的佩戴、行李的整理……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上课时随意喧哗等等。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确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放假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呢?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学生不会做?是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教育学生不仅在校园内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公共场所、家庭院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其他地方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长辈也要问好……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养成习惯之上。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更重要的是养成不乱扔乱丢的习惯。
四、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作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外界信息比较多,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比较大,对于一些大道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懂很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其实,他们很反感老师单一而又枯燥的批评,这时作为教师,如果能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学生会更明白一些道理,如我曾带过的一位男生每次在打扫卫生时都不认真,我就在一堂班会课上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位木匠同时在做桌子,有一位做的快,而有一位做的很慢,做的快的木匠对的慢的木匠说,你为什么把桌子的里外都刨的那么平呢?没有人会看到注意到桌子里面,另一位木匠说:我会。从那节班会课后,这位男生在打扫卫生中再也没有通过一次懒。因此,学生容易通过一些小故事,领悟到一些大道理,这远比老师天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强,学生更容易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想法。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