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以读为主,以人为本,以练为基”的教学策略,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开端,同时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人文素质培养,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人文熏陶。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
1 深入研究教材蕴含,搞好课堂教学
1.1 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1.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1.3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要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2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
3 以人为本,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求异、求新,应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和独特见解。如,教學《落花生》一课,在讲到父亲说的“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这段话时,我则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有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句话赞美了落花生默默奉献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父亲要我们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而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你愿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愿做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我要做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善于展示自我,推荐自我,让别人充分认识我、了解我。”“我既想有像落花生那样谦虚的品质,也想有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虽然他们的见解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其发自内心的表达。通过这种讨论,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4 以练为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1 指导课前预习。“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很多学生不会预习。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应教会他们运用工具书来扫清字词障碍;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要在旁边做上记号,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能使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上课时经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深刻了。
4.2 巧抓课文拓展点。①课题质疑,把握拓展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入手,可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让他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讨论、交流深入探究文本内涵。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一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使其展开了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找到了学习的路子;②抓关键词,切入拓展点。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却用得恰当、传神,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以中心句为拓展点。中心句是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在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要求其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以点带面、“求知探文”的目的。
5 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放低沉的哀乐,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接着放映课文插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片,形成初步印象,再细看各个部分,从人物的服饰、仪表联想他们的身份、爱好;从人物的举止、风度联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最后结合课文讲读,使学生对人物的品格、精神风貌获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电教手段的运用,成为课堂中化难为易、激发情感、掀起高潮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开端,同时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人文素质培养,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人文熏陶。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
1 深入研究教材蕴含,搞好课堂教学
1.1 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1.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1.3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要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2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
3 以人为本,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求异、求新,应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和独特见解。如,教學《落花生》一课,在讲到父亲说的“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这段话时,我则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有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句话赞美了落花生默默奉献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父亲要我们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而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你愿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愿做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我要做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善于展示自我,推荐自我,让别人充分认识我、了解我。”“我既想有像落花生那样谦虚的品质,也想有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虽然他们的见解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其发自内心的表达。通过这种讨论,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4 以练为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1 指导课前预习。“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很多学生不会预习。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应教会他们运用工具书来扫清字词障碍;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要在旁边做上记号,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能使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上课时经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深刻了。
4.2 巧抓课文拓展点。①课题质疑,把握拓展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入手,可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让他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讨论、交流深入探究文本内涵。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一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使其展开了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找到了学习的路子;②抓关键词,切入拓展点。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却用得恰当、传神,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以中心句为拓展点。中心句是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在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要求其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以点带面、“求知探文”的目的。
5 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放低沉的哀乐,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接着放映课文插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片,形成初步印象,再细看各个部分,从人物的服饰、仪表联想他们的身份、爱好;从人物的举止、风度联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最后结合课文讲读,使学生对人物的品格、精神风貌获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电教手段的运用,成为课堂中化难为易、激发情感、掀起高潮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