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发展备受世界瞩目,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兴趣,所以需要更多的具有爱国情怀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际人才来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这就需要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做好学生们的思政工作,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本领,对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知识分子要牢记历史使命,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担当,服务社会,要立足本职,专注有为建设。优秀人才在新时代要有文化自信、新的追求,要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积极奋斗精神,在各条战线上争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朱彦臻(1989.0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9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而随着我国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重视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来向世界宣传和推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向世界推广我国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坚定不移的以我国文化发展为基础,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具体来说要加强对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思政素质的培养,提高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化外语人才的爱国情怀,并在他们心中厚植中华文化的情怀,激励他们自发自觉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主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为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的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的职责和担当越来越重,作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外语人才的思政素养起着根本的导向作用,因此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现状
  1.高校对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培养不重视。高校教育缺乏对外语人才文化素养的重视。高校外语教育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人文素养。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教学的理念,没有把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思政素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就连我国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学,也没有明确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教学目标中纳入思政素养培养。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上故步自封,沿用的也是一些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并没有针对国际化外语专业学生们思想政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地阻碍了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的提升,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们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在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社会需要高素养的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而具有高素养、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是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而这部分内容在高校的传统教学中是有所欠缺的,这样就让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输出比较匮乏,缺乏一定的思政素养。
  2.外语人才自身缺乏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现实的认识。一些外语人才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甚至不懂该怎样待人处事,在遇到一些极端性的问题时,习惯性地采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培根说过,历史可以让人聪慧,诗歌可以让人灵秀,数学可以让人精细,自然哲学可以让人深沉,伦理学可以让人庄重,而逻辑学和修辞学可以让人善辩。相同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也可以给人以关心社会和人生方面的启迪。因此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们在校园的生活中了解社会、完善自我,提高自身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失去了这个方法,对于国际化外语人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工作离不开社会,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化程度低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是没有办法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由此可以说明,现阶段我国国际化外语人才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和对现实的认知程度并不高。
  3.学习上急功近利的倾向比较明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人们真正地理解人的使命,正确地处理和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理解和掌握其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但是从目前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情况来看,其对此定义并没有形成基本的认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陷入到了专业课程学习中,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急功近利,每每因专业课成绩而苦恼,无法从中缓解和解脱出来。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们对很多学科课程的学习通过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划分,对于有用的课程和学科又考虑到其对后期工作的利弊,那些夯实基础、活跃思维、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养的学科和课程都被列为无用的学科课程中,而这种急功近利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使只有很少的人关心自身命运的发展,而这种问题和我国所需要的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相违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校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外语专业知识的教学上,即便是开设了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也都是作为公共课程、选修课程,一般都是为了应付了事,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教学,对思想政治素养教育课程选择性忽视,所以造成很多学生们在进入到社会和工作单位之后,技术和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对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不清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人才的业务工作能力。
  三、对策
  1.加强高校课堂思政理论教学。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思政素养是其他众多素养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在培养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加强课堂思政理论教学。首先,思政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思政教育把原来7门必修课程整合成5门必修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是要加强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认识。此门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三部分进行了有机整合。第二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课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结合。第三门课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把历史和现实社会发展进行了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培养强烈的爱国意识,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这些对于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四门是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五门是《形势和政策课程》。此外根据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一些高校中还增设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課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了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把这些理论课程都纳入学习的范围内,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2.以校园思政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提高外语人才思政素养水平。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积极举办并鼓励高校学生参加校园思政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政教育亦是如此。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离不开校园思政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国内和国际大事,一般情况下都会对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对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参与到不同形式的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中,例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组织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来提高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相关的社会经验以及法治意识。总之,加强对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载体,构建起一股力量,一股可以提高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力量,培养高素质、高素养的国际化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文化的世界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3.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更应该在个人发展成长过程中,重视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发展自身的思政素养。教育是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是学生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摇篮,所以高校在设置课程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在开设的活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中要时刻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并让这一思想贯穿到学生们学习的课程和生活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的环节,帮助学生们提高动手能力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促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行,产学研结合发展。在学生们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其个性化发展,重视和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新意识,鼓励学生们的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勇于打破常规。而学生们也应该在学校提供的环境下,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形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机会来努力地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教师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充分发挥出教师引导的作用。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他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担当。教师就是有学问的老师,同时也是品行之师。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自身的学术造诣来开启学生们的智慧大门,而作为学生们的榜样也应该自觉地以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们的心灵,自觉地把立德和育人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言传身教中。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教师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而在对国际化外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外语教师结合课程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想价值引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外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突出现实问题导向,通过技巧性的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来对学生们进行外语专业知识的教学。外语教师应该从自我开始,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此外,教育还是一项育人的工作,这就需要外语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把故事讲好,从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开始,打动学生,让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师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促进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
  四、措施
  1.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大国意识、思政素养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高等教育主体,主动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适应新时代下的社会需求,加强和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对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国际化的综合型、开放型外语人才作出保障。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在知识结构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思想政治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融通和综合发展。要保障学生们建立起扎实的基础、宽广的专业面、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兼容并蓄的思政素养,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改变原有专业中过于细致和过于狭窄的基础学习现状,拓宽基础课程、加强实践学习、淡化专业的要求、设置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加强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以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学习现状,组织和协调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调整重组专业课程,实现国际化外语人才课程学习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向社会开放,加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强调学和用的结合发展,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和服务意识。另外,高校教育还应该面向世界,加强和国际高校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充实国际化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满足于对社会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国际教学之间的结合发展,通过和一些国际交流中的国家文化进行互动来培养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素养的认识。
  2.构建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养培养体系与机制。培养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具备思政素养,能担任涉外工作的高端外语人才,需要建立必要的体系和机制。首先,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机制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育培育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时间安排以及后期的考核评估等都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其次,要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测评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评判标准进行规范。从制度建设方面来对高校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培养,实现其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总而言之,为了提高我国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思政素养水平,必须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基础上,加强思政素养的培养,建立起一套完善、创新的体系和机制,为我国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英浩,毕红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教学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2):100-103.
  [2]梁惠梅.“课程思政”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梧州学院学报,2020,30(01):82-86.
  [3]潘文霞.“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106-108.
  [4]汪承平,胡玉明,陆秀东.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35(04):12-14 32.
  [5]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8-140.
  [6]卢军坪.大学英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行性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02):129-133.
  [7]胡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外语课程的生成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9(02):30-34.
  [8]王岩,李漪妮,张佳涵,瞿钧.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以大学外语教育专业课为例[J].青年发展论坛,2017, 27(03):40-46.
其他文献
【Abstract】As human beings, communication is a fundamental skill for everyone to master. So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politely is a cornerstone for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s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消极对待英语学习,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兴趣是重要原因。本文就此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面提出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学生A;英语;兴趣  【作者简介】李红梅,海口科技学院。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  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统招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考试成绩整体上不怎么理想,部分单招学生英语基础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之外,另一个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支架理论”的概念,通过缺词填空、绘制表格、段意提示、词块归类、提取要素以及图形演示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支架理论”在英语背诵中的应用路径,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确保“支架理论”视域下英语背诵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支架理论;英语课文;背诵  【作者简介】马淑琴,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中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摘要】英语教学当中,教学内容和文学文化相关知识存在关联。合理运用文化导入知识,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对其高效运用语言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文学作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三方面对语言文化存在的差异成因简要分析,并提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文化;教学;导入  【作者简介】马美兰,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康乐中学。  语言属于文化载体,过于关注语言表象,不深入了解其内涵,难以
【摘要】小学生有活跃的生理与心理,但严重缺乏时间观念,无法对效率产生主观感知,并且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理解与记忆知识的能力都不足,因此有必要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优化英语教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必须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作者简介】王雅楠,江苏省南通市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学生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小学。英语
【摘要】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出发,积极开展英语翻译活动,需要能够较为全面充分的了解到文章原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翻译目的,采用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和介绍功能翻译理论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基于功能翻译理角度的英语翻译方式,以期能为提升英语翻译的总体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英语翻译;语言环境  【作者简介】刘瑜(1986.07-),女,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能源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语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赖丽娟, 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中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关注跨文化语境中EFL演讲者身份的构建研究,有助于EFL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加高效科学的进行演讲活动,传递好演讲内容和演讲情感。促进人们关注跨文化语境中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人们理解跨文化语境对于EFL演讲者身份构建的重要性。促进跨文化语境在演讲过程中能够对演讲者起到良好的开阔思维作用。从而帮助EFL演讲者跨越文化语境理解语言范畴。本文就对跨文化语境中EFL演讲者的身份构建进行了简单探索。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师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堂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分离、课外阅读的讲解存在滞后性等。因此,教师需构建英语课堂内外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课堂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以期解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