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的汉代玉器及其特征(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16. 玉小带钩 微弧形腹,侧面雕刻细线,下有椭圆形钮,青白玉质。玉带钩是由钩首、腹及钮组成,战国时期出现,当时还有铜质带钩。钩首有兽头、鸟头等。腹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棒形等,一般腹部刻纹饰,也有光素的。
  
  图17. 嵌玉弩机 弩机为铜质,由廓、望山、牙、钩心、悬刀及键组成,长方体边框。键可固定各部件于廓上。弩机安在弩臂上,牙可勾挂张开的弓弦,待望山瞄准敌方后扣悬刀,弦上的箭就射出。此弩机的悬刀上嵌玉,玉质为青玉。
  图18. 玉覆斗形印 高1.3厘米。底正方形,边长1.5厘米。覆斗形,顶上凸起台,台面为长方形,侧面有一穿孔,为两面对钻,底面正方形,阴刻篆书“宋珩印”三字,属私印,玉质为青玉。
  图19. 玉瓦形钮印 高1.8厘米。底台高0.6厘米,底面正方形,边长1.3厘米。印台为正方体,上有瓦形钮,印面刻篆书“陈乐成”三字,玉质为青白玉。玉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供钤在封泥上作封识用,汉代流行,形体较战国时期大,印文多为阴刻,篆书体。西汉最有名的是“皇后之玺”印。印钮以覆斗形多见,还有瓦形,西汉中期以后盛行螭钮。
  
  图20. 玉辟邪 高3.6厘米,长2.5厘米,宽l厘米。巨目宽鼻,方平口,双耳后抿,顶有独角,头右侧斜视,短尾,立于方形台座上,有土沁斑。西安市南郊沙坡汉墓出土。
  图21. 玉猪枕 长25厘米,高9厘米。扁圆体,一端收,顶平,顶面横一道为猪嘴, 上刻两小圆圈及小孔表现眼与鼻,椭圆形隐起为双耳,前后腿曲卧,后端臀平,刻有小尾,从整体看是玉枕,玉质为碧玉,有白色斑纹。西安市北郊汉城公社高庙村南出土。
  图22. 片形玉猪 长11.5厘米,宽4.4厘米。片状,长嘴,合口龇牙,菱形长眼,细长眉,双耳后抿,四腿曲卧,短尾,脊有鬃毛,耳旁及颈毛用排列短阴线表示,整体造型雕刻简单,仅刻出轮廓,用细线阴刻纹概括表现细部。西安市长安县茅坡出土。
  图23. 料鸟 立体圆雕,展翅飞翔状,尖喙,圆目,昂头挺胸,双翅展开,尾平飞行,以阴线勾勒翅与尾上的羽毛,造型简单概括,生动古拙,极为传神。此器在吴大《古玉图考》中有记载,但属玉质,造型雷同。料器战国时期流行,一直到汉代。从考古资料中发现较多,如本文所述的料衣片就是一例,常见的有玉含、握玉及剑饰等。料器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色泽近似于玉,分乳白色、淡蓝色、蓝色等。它的表面常见到有五色光晕,硬度较玉差,易受腐蚀,多数有土沁痕。
  
  图24. 玉蝉 长6厘米,宽2.7厘米。扁平体,正面微隆,双目突出,有双翼,以斜刀压地隐起,腹部交叉阴线与横线腹节。刀法刚劲,形象生动,白中泛青,温润细腻。玉蝉属葬玉,是放置在死者口中,故称玉口含,因不忍死者“空口而去”,遂有“饭口之礼”。古人视蝉为吉祥动物,认为有“文、清、廉、俭、信”五德。目前从考古资料得知,玉蝉有三种类型,上述类型较为常见。第二种类型雕刻较简单,一端方,一端尖,其截面为三角形,在背部,头与身之间以一凹槽为分界。第三种类型雕刻较为细致、写实,将头、翼、腿均雕刻出来,特别是翼纹阴刻“游丝毛雕”线。河北省满城汉代中山国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一件属此类型。首尾间有一纵贯孔。
  图25. 玉猪 长11.8厘米,高3.3厘米。整体呈柱体,底平,曲肢伏卧,近菱形目,长眼睛,长嘴,嘴后刻两道横阴线,双耳后抿,短尾,其耳、腿部以斜压地隐出,其为轮廓形,在嘴下与臀上部有一凸起,各钻有一孔,用绳系于死者手上。从考古资料看,玉猪也分三种类型,上述类型较常见。第二种类型极简单,柱体,平底,一端收,平顶为嘴,以阴线刻五官与腿,另一端为臀部,质粗,有的为石质。第三种类型雕刻精细,写实型,西安市南郊三门口汉墓出土一对玉猪(图26),长13.5厘米,高5厘米,造型略有异。圆雕呈奔跑状,长嘴,大耳竖起,肥体短尾,嘴以两条凸阳线表示。眼与耳也是铲地凸起,眼为椭圆形,眼稍长,圆目,耳“打凹”。一猪前双蹄齐奔,后腿蹬地,另一只前两腿一前一后,后腿蹬地,双耳竖起,尾贴身,将肥胖急奔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玉猪,又称握玉。
  
  图27. 玉片 西安市北郊枣园西汉墓出土,共101件,均为长方形,分为玉饰片与穿孔玉饰片。玉饰片(97件)均用残玉璧加工而成,上有纹饰,为原玉璧的纹饰,有谷钉纹、卧蚕纹、兽面纹、绳纹等,大小略有差异。均出土于墓室。
  
  料片 1997年于西安市南郊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基建工地清理一批古墓,在 M33汉墓出土79片料片,有七种类型,长方形、不规则长方形、璧形、菱形与不规则形,角或边际上均有小孔,孔为喇叭形。有的上有纹饰,有柿蒂纹、云朵纹、龙纹等,内填金箔。该墓因盗,料片被扰乱,根据研究,断定为“玉衣片”。其尺寸多为长5.8厘米,宽4.4厘米,厚0.32厘米,也有略厚的,璧形直径6厘米,厚0.36厘米等。
  以上的玉片或料片是制作玉衣所用。玉衣又称玉匣,是由尸体局部使用的丧葬玉演化而来的,属于葬玉,罩在尸体之外,当时人们认为玉可使尸体不腐。在上世纪70年代初,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墓中出土两件,以后在各地也相继有出土。一件玉衣一般由数千件玉片组成,通过金丝,或银丝,或铜丝把玉片的四角穿孔相连制成玉衣,按社会地位不同的,使用不同质地的丝编制。到三国时玉衣不再使用。《三国·魏书·文帝纪》载,曹魏黄初三年魏文帝曹丕因“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不用玉衣。当然也与当时连年战争,经济衰退实行薄葬有关。西安地区到目前为止,即西汉长安城遗址地区周围没有发现完整玉衣出土。
  汉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达到一个高峰。西安地区是西汉国都长安城所在地,发现汉代玉器较为丰富,这里的玉器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品,艺术风格有典雅细致,工整圆润,同时还有简练粗放的。从玉器雕刻艺术发展角度看,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技法,融合南北方的工艺形成本朝的特征。品种丰富,其中佩饰品种增多。纹饰多样,玉雕采用浮雕、圆雕、镂雕及阴刻线,手法趋于写实。使用较多的纹饰有谷纹、蒲纹、勾云纹,这些纹饰形成四方连续图案,布局整齐和谐,还流行螭纹。细刻阴线最为突出,初看细如发丝流畅不断,细审乃是断续有刺的细线,故称游丝毛雕。在动物的肘部、颈部、翅梢等处,还常使用密排短细线。纹饰中还常见“︽”纹、网状纹。立体雕动物与当时的石雕一样,与以前图案化的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在立体雕刻中,艺术特征分为两类,其一着重大体轮廓,力求简练概括地表现动物的神态,如随葬玉中的玉猪、玉蝉等就属此类,故称之“汉八刀”,当然不是只用八刀刻成。其二是新颖的写实雕刻,如上述一对奔跑的猪,形态与神态惟妙惟肖。
  汉代玉器文化的弘扬和发达,显示出文化力量的强盛,体现出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这些精美玉器的享受者,即构成社会骨干力量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和统治者,他们的精神要求决定着玉器的样式与图案。当我们鉴定一件玉器的年代时,不能仅仅靠观察作工、纹饰、土沁、包浆等器物的外观特征,还要了解古人的精神层面,这些根植于古人生活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即外在体现出的时代风格,就是老一代鉴定家所说的气氛,有没有“老味道儿”,是否符合同一时期留存下来的陶器、铜器、绘画、文学等体现出的整体的时代气息,这是鉴定玉器真伪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全文完)
其他文献
二十年前,我在《西泠艺报》(1985年6月第1期创刊号)上读到《力学斋藏名家合作〈八骏图〉简介》一文,还见到了附刊的《八骏图》照片(图1)。文章记述了上世纪40年代初(1943年),神州大地正惨遭日寇铁蹄的蹂躏。当时在上海文艺界,有一批出生于清季“甲午”(1894年)之岁的艺坛名流,组成了文艺团体“甲午同庚会”,他们互励节操,利用诗文、戏曲、书画等文艺形式来抒发爱国热情。1945年暮春,当时日寇未
期刊
笔者从民间收集到一枚“鹊桥相会”大花钱(见图),钱径较大,钱文和图案独特,制作精美,在花钱中十分少见。    鹊桥相会源于一段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上玉帝的孙女,牛郎是人间一个牧牛的少年。牛郎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哥嫂对他很不好。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黄牛。他只好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牛郎说起话来,“明天,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你若拿走织女那
期刊
在泉币界,戴志强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论是在有关钱币的学术研讨会上,还是在普通的钱币交易市场,他的意见都举足轻重。他虽已年过花甲,还身兼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科技大学等几所名校的客座教授等数职。近日,记者有幸在其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儒雅、和善的老先生,一番寒暄之后,他饶有兴致地给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泉币故事。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
期刊
关于北宋时期的钱币铸造,无论从实物和史料记载看,主要采取翻砂方法,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这就是说,这一时期作为铸造钱币工序的重要环节,也是钱币收藏界所关注的母钱——翻铸钱币不可或缺的标准模具,也应当理所应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后世得到遗存和面世。  这一点从理论上说,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提出过质疑,但以实物而论,却存在着重大的空缺。目前所有研究古钱的书籍资料,包括从上世纪40年代丁福保等老一辈泉家所
期刊
1996年至2001年间,考古工作者对杭州老虎洞窑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龙窑窑炉、素烧炉及一些工场作坊遗迹等,特别重要的是清理了20余个瓷片堆积坑。老虎洞窑址的瓷片堆积坑是极富特色的一种处理窑场残次品的方式,大量器物打碎后挖坑掩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烧制品外流。  纵观我国历代窑址对于残次品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随意倾倒处置,只有在需要对所烧器物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挖坑填土掩埋的方式。公布
期刊
清道光 斗彩荷莲鸳鸯墩式碗  尺寸:直径16.5厘米成交价:RMB 209,000  ●点评:底有“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圈足大而浅。外壁饰斗彩莲池鸳鸯纹,形成通景式图案,这种纹饰在明代官窑档案中被称作“满池娇”,始出于明宣德官窑碗上,是当时中央王朝特为西藏上层贵族烧制的。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日期:2005-12-12    清雍正 斗彩牡丹凤纹梅瓶成交价:RMB 880,000   ●
期刊
“天启通宝”背“二”试样大钱      明朝嘉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1628年),铸有“泰昌通宝”和“天启通宝”。泰昌钱属补铸钱,数量不多。“天启通宝”,全国鼓铸,版别复杂,数量很大。天启年间还铸有多种当二及当十钱,存世稀少。  小平钱有光背、背星纹、日纹、月纹、祥云、上日奉、上工、下工、上云、上浙、上家、上京、上新、上院、上银、竖一钱、壹钱、横一钱、左一、右一、竖一、一分一钱、二分一钱、新一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统筹:张 丁执笔:戴莹    2006年的中国书画市场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炽热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盘整时期。2007年新年伊始,中国书画市场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上拍拍品的数量锐减,高价位拍品屈指可数,拍品估价也较往年下调。许多人对此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甚至有人担心中国书画市场会不会步“邮市”后尘,一蹶不振。为此,本刊独家专访了画廊负责人、书画收藏家、艺术评
期刊
在旧社会,女子缠足是一种陋习。女孩子从小用布帛紧裹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以为美观。清乾隆时的进士钱载,在其所著《十国词笺》中说:“南唐后主(李煜,960-975年)宫人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命娘以帛缠足,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莲花中,由是人皆效之。为中国妇女缠足之始。”清康熙时高士奇所著《天禄志余》说:“史记临淄女弹弦逦,又云揄修袖蹑利屣。利者,以其首之尖锐而言也。
期刊
笔者在开始收藏时,由于对相关知识及资金的相对贫乏,无论是从收集的类别及品种都是由简到难。最先开始就是收集各国现代流通的硬币,在花费一定时间与精力后,逐步收藏了127个国家的现代各种金属硬币。在收齐现代时段的硬币后,我收藏的触角开始向早期的各国金属币发展。值得庆幸的是一次在上海出差时,在大木桥云洲古玩城发现了这枚硕大的英国铜币。    这枚铜币直径为40毫米,厚度为5毫米,重量为56.4克,这样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