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记者的采访,但扬铭有些腼腆,不时憨憨地笑着,似乎不善言谈。谁知话匣子打开,谈到他的学校与学生时,但扬铭顿时变得十分健谈,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他告诉记者:“我出生于1974年,1991年7月毕业于都昌师范,毕业后在鸣山乡的界牌村小教书,后被调至程浪村小,在程浪教了一年后,因家庭的种种原因,重新回到了界牌。记得1991年的界牌村小只有两大间土坯房,一到下雨,教室都成了一个个的小泥坑。房子低矮,光线很不好,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里面都阴暗潮湿。冬天的时候,北风从破旧的墙缝吹进来,学生们都冷得抖个不停。说实话,那些年我数度有过不做教师的念头,但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我又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其后,在1995年至1999年,但扬铭被调到了马涧小学任教。1999年下半年,但扬铭再次回到了界牌村小任教,一直到现在。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风霜满脸的中年,但扬铭从教23年,并且一直在村属小学任教,可以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既是教师也是家长,放飞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端了这个碗,必须干好这份事”
“端了这个碗,就必须干好这份事。”但扬铭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23年来,他时刻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1995年,但扬铭在马涧村小教两个班的四年级。上课伊始,他就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与爱好。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发现班上有个叫邵洋的学生学习不开窍,成绩很差。当时分班时,没有班主任愿意接受邵洋,但扬铭却欣然接受了。谁知接受后,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学校每次考试的排名是按班级的平均分数排的,邵洋会拉下班上很多平均分。但扬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还专门给邵洋“开小灶”,一有空就给他进行义务补课。
偏偏这时,邵洋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他不想再读了,准备外出打工。但扬铭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做工作,邵洋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干脆连期末考试也不参加了。但扬铭没有办法,只好进行家访,找到他的家长说:“你一定得让孩子读书,在这个时代没文化怎么行?不管他能否考上大学,但至少得读到初中毕业,即使是外出打工,也是需要文化的。”在但扬铭耐心细致地劝说下,邵洋终于重新回到学校。后来,但扬铭发现邵洋对修理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空闲时喜欢修理坏了的收音机、手表等,于是鼓励他多看修理方面的书。几年过去了,邵洋高中毕业后,果然在乡政府旁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铺,生意十分红火。有一次,但扬铭骑摩托车经过乡政府,正好让邵洋看见,被挡了下来,邵洋诚恳地对他说:“但老师,如果没有你当初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让我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我非常感谢你!”
在学校里,但扬铭不但要教书,平时还是学校里的勤杂工,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比如学校里的电线老化了,要找他;学校没有柴火了,要找他;学校里的门坏了,也要找他,等等,事无巨细。但扬铭一点也不烦,反而乐此不疲,心中有种自豪感。
自1999年下半年任教界牌村小,但扬铭最头痛的事情是学校的卫生状况,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的操场上垃圾遍布,剩饭剩菜到处乱倒。针对这一情况,但扬铭购买了几个垃圾桶,责任到人,形成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自觉把垃圾倒进垃圾桶。但扬铭自己更是每天巡视学校的每个角落,带头拾捡垃圾。一个月后,校园的卫生得到了彻底改观,学生们都养成了自觉拾捡垃圾的习惯。
以身作则,哪怕是自己身为一校之长,但扬铭也从自身做起。这两年学校来了几名年轻的女老师,其中有两名还是支教老师。因学校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城里,但扬铭担心教师住不习惯,便也搬进同样简陋的房子里住,基本上与老师同吃同住,没有搞特殊化。但扬铭说:“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曾有教师开学来报到,一看这样的环境,扭头就走了。要想留住年轻教师,必须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我必须对得起他们”
从教23年,但扬铭一直秉持“教师是父母心”这一原则,关心学生的成长。
但扬铭家离学校有两华里,他无数次地行走在乡村机耕道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可以说对脚下的这条道路十分熟悉。春天,机耕道上疯长杂草,茂盛一片。有不少学生也走这条路上学,清晨杂草上的露水打湿了学生的裤脚。但扬铭于是自费买来除草剂,背上喷雾器,对机耕道的两侧喷洒。隔一段时间,他就要背上喷雾器去除草,以防杂草重新生长。他用喷雾器开拓出的这条路被同事们戏称为“但扬铭之路”。
有个地方,学生到学校走的还是田间小路,刮风下雨,但扬铭就组织老师们把学生送上一程,为了照顾年龄小的学生,但扬铭就背上他们,一个个地送到安全的地方。但扬铭还多次找到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做家长工作,希望他们能把那条路修好。“哎!我都跑了无数次,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我会继续做工作,让他们把路修好,学生每天走在那样的路上,很不安全。”但扬铭说。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病毒在界牌村小突然爆发。当时的但扬铭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学生早读时,他发现一名学生精神不振,于是上前询问。当得知这名学生正感冒发烧,忙联系该学生的家长。那时农村的电话普及率还很低,好不容易联系到家长,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又有两名学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但扬铭没有犹豫,当即把事情报告了校长。谁知还没等他与校长把事情处理好,教室里再次出现了相同症状的学生。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但扬铭的想象,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班上就有20多名学生出现这一症状,并且很快波及其他班级。但扬铭与几名同事就近往返于学校与医院,跑得人心惶惶,这么多的学生,如果症状严重起来该怎么办?很快,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保险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领导都赶到了,经过县卫生局与医院专家的会诊,一致认为是一次病毒爆发性强的流行性感冒,严重的可以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导致休克、死亡。在医生不懈的努力下,病情最终得到了控制,一场危机也悄然化解了。事后在总结大会上,县领导给予但扬铭高度赞扬,认为他有那种关心学生、视学生为己出的教师风范。 但扬铭说:“我认为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做到的,只要我们融入到孩子们中,就能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们成长的‘大朋友’,从而接受老师,努力学习。”
但扬铭的妻子是农民,在家种田,因家中经济拮据,曾外出打工,对丈夫颇有怨言,说丈夫守着一份不死不活的工资,连家都养不了。这么多年,但扬铭已把自己的情怀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他只好带着笑脸对妻子说:“无论如何,这些孩子总得有人来教,外出打工人员,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也愿意把孩子交到我手中,我必须对得起他们。”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因爱而美丽,有爱就有希望。正是凭着这股对教育的热爱精神,23年来,但扬铭扎根乡村小学,兢兢业业,勤奋育人,用汗水抒写了不悔的人生教育诗篇。
“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点亮他们梦想的人”
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比较多,在但扬铭的学校有近70%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有的是外公外婆带,十分溺爱。于是,但扬铭经常给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与孩子谈心。
2000年9月1日,界牌小学迎来了历史上新的一天,新的教学楼建好了,学生们终于可以搬进明亮宽敞的新教室。但扬铭内心格外激动,他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欣喜地告诉记者说:“学校几度搬迁,但从没一个像样的教室,从前的教室是土坯房,后来实在不能用了,只好搬到了村里的祠堂里。随着岁月的流逝,祠堂也变得破旧不堪,跟土坯房没什么区别,刮风下雨的时候,真怕它突然就坍塌了。学校从今旧貌换新颜,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扬铭记得那是在学生搬进新教室不久,一天上午下课时分,有几名学生在楼梯上推搡、奔跑,因楼道的坡度较陡,其中一名学生被挤得从上面掉了下来。见情况不妙,但扬铭大叫一声,飞身冲了上去,出于本能伸出双手,但还是没能及时接托住,学生从他的手中摔到了地面,顿时晕了过去。但扬铭赶紧把学生送往县医院,经医生诊断,学生并无大碍,只是轻微的脑震荡,过了几天,就出院了。
事后,该生家长听说但扬铭为了接托他的孩子,胳膊受了轻伤,特意从打工的城市回来看望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说如果不是但校长接托了一下,孩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注留守儿童,乡村教师肩负重任,特别是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界牌村小的周围,原来有两家小商店,出售的基本是对儿童成长发育有极大危害的零食。但扬铭说:“每年过完年,正月开学,孩子们手中有很多父母给的压岁钱,于是就乱买零食吃。我千方百计用故事和事例引导他们把压岁钱用到买课外阅读书上来。”在但扬铭与学校老师共同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不去商店了。两家小商店只好搬去别的地方。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近些年来,但扬铭先后被评为乡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县优秀教师。2012年,他荣聘为都昌县小学命题人才库成员,并取得了全国新课程教程教师命题竞赛小学数学学科二等奖。
临别时,但扬铭笑了笑,满怀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从小就有一个做教师的梦,但没想到做乡村教师是如此艰辛,不过,我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做到问心无愧。我把这些孩子一个个地送了出去,让他们走出乡村,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点亮他们梦想的人。”
其后,在1995年至1999年,但扬铭被调到了马涧小学任教。1999年下半年,但扬铭再次回到了界牌村小任教,一直到现在。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风霜满脸的中年,但扬铭从教23年,并且一直在村属小学任教,可以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既是教师也是家长,放飞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端了这个碗,必须干好这份事”
“端了这个碗,就必须干好这份事。”但扬铭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23年来,他时刻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1995年,但扬铭在马涧村小教两个班的四年级。上课伊始,他就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与爱好。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发现班上有个叫邵洋的学生学习不开窍,成绩很差。当时分班时,没有班主任愿意接受邵洋,但扬铭却欣然接受了。谁知接受后,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学校每次考试的排名是按班级的平均分数排的,邵洋会拉下班上很多平均分。但扬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还专门给邵洋“开小灶”,一有空就给他进行义务补课。
偏偏这时,邵洋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他不想再读了,准备外出打工。但扬铭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做工作,邵洋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干脆连期末考试也不参加了。但扬铭没有办法,只好进行家访,找到他的家长说:“你一定得让孩子读书,在这个时代没文化怎么行?不管他能否考上大学,但至少得读到初中毕业,即使是外出打工,也是需要文化的。”在但扬铭耐心细致地劝说下,邵洋终于重新回到学校。后来,但扬铭发现邵洋对修理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空闲时喜欢修理坏了的收音机、手表等,于是鼓励他多看修理方面的书。几年过去了,邵洋高中毕业后,果然在乡政府旁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铺,生意十分红火。有一次,但扬铭骑摩托车经过乡政府,正好让邵洋看见,被挡了下来,邵洋诚恳地对他说:“但老师,如果没有你当初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让我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我非常感谢你!”
在学校里,但扬铭不但要教书,平时还是学校里的勤杂工,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比如学校里的电线老化了,要找他;学校没有柴火了,要找他;学校里的门坏了,也要找他,等等,事无巨细。但扬铭一点也不烦,反而乐此不疲,心中有种自豪感。
自1999年下半年任教界牌村小,但扬铭最头痛的事情是学校的卫生状况,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的操场上垃圾遍布,剩饭剩菜到处乱倒。针对这一情况,但扬铭购买了几个垃圾桶,责任到人,形成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自觉把垃圾倒进垃圾桶。但扬铭自己更是每天巡视学校的每个角落,带头拾捡垃圾。一个月后,校园的卫生得到了彻底改观,学生们都养成了自觉拾捡垃圾的习惯。
以身作则,哪怕是自己身为一校之长,但扬铭也从自身做起。这两年学校来了几名年轻的女老师,其中有两名还是支教老师。因学校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城里,但扬铭担心教师住不习惯,便也搬进同样简陋的房子里住,基本上与老师同吃同住,没有搞特殊化。但扬铭说:“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曾有教师开学来报到,一看这样的环境,扭头就走了。要想留住年轻教师,必须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我必须对得起他们”
从教23年,但扬铭一直秉持“教师是父母心”这一原则,关心学生的成长。
但扬铭家离学校有两华里,他无数次地行走在乡村机耕道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可以说对脚下的这条道路十分熟悉。春天,机耕道上疯长杂草,茂盛一片。有不少学生也走这条路上学,清晨杂草上的露水打湿了学生的裤脚。但扬铭于是自费买来除草剂,背上喷雾器,对机耕道的两侧喷洒。隔一段时间,他就要背上喷雾器去除草,以防杂草重新生长。他用喷雾器开拓出的这条路被同事们戏称为“但扬铭之路”。
有个地方,学生到学校走的还是田间小路,刮风下雨,但扬铭就组织老师们把学生送上一程,为了照顾年龄小的学生,但扬铭就背上他们,一个个地送到安全的地方。但扬铭还多次找到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做家长工作,希望他们能把那条路修好。“哎!我都跑了无数次,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我会继续做工作,让他们把路修好,学生每天走在那样的路上,很不安全。”但扬铭说。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病毒在界牌村小突然爆发。当时的但扬铭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学生早读时,他发现一名学生精神不振,于是上前询问。当得知这名学生正感冒发烧,忙联系该学生的家长。那时农村的电话普及率还很低,好不容易联系到家长,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又有两名学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但扬铭没有犹豫,当即把事情报告了校长。谁知还没等他与校长把事情处理好,教室里再次出现了相同症状的学生。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但扬铭的想象,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班上就有20多名学生出现这一症状,并且很快波及其他班级。但扬铭与几名同事就近往返于学校与医院,跑得人心惶惶,这么多的学生,如果症状严重起来该怎么办?很快,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保险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领导都赶到了,经过县卫生局与医院专家的会诊,一致认为是一次病毒爆发性强的流行性感冒,严重的可以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导致休克、死亡。在医生不懈的努力下,病情最终得到了控制,一场危机也悄然化解了。事后在总结大会上,县领导给予但扬铭高度赞扬,认为他有那种关心学生、视学生为己出的教师风范。 但扬铭说:“我认为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做到的,只要我们融入到孩子们中,就能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们成长的‘大朋友’,从而接受老师,努力学习。”
但扬铭的妻子是农民,在家种田,因家中经济拮据,曾外出打工,对丈夫颇有怨言,说丈夫守着一份不死不活的工资,连家都养不了。这么多年,但扬铭已把自己的情怀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他只好带着笑脸对妻子说:“无论如何,这些孩子总得有人来教,外出打工人员,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也愿意把孩子交到我手中,我必须对得起他们。”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因爱而美丽,有爱就有希望。正是凭着这股对教育的热爱精神,23年来,但扬铭扎根乡村小学,兢兢业业,勤奋育人,用汗水抒写了不悔的人生教育诗篇。
“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点亮他们梦想的人”
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比较多,在但扬铭的学校有近70%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有的是外公外婆带,十分溺爱。于是,但扬铭经常给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与孩子谈心。
2000年9月1日,界牌小学迎来了历史上新的一天,新的教学楼建好了,学生们终于可以搬进明亮宽敞的新教室。但扬铭内心格外激动,他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欣喜地告诉记者说:“学校几度搬迁,但从没一个像样的教室,从前的教室是土坯房,后来实在不能用了,只好搬到了村里的祠堂里。随着岁月的流逝,祠堂也变得破旧不堪,跟土坯房没什么区别,刮风下雨的时候,真怕它突然就坍塌了。学校从今旧貌换新颜,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扬铭记得那是在学生搬进新教室不久,一天上午下课时分,有几名学生在楼梯上推搡、奔跑,因楼道的坡度较陡,其中一名学生被挤得从上面掉了下来。见情况不妙,但扬铭大叫一声,飞身冲了上去,出于本能伸出双手,但还是没能及时接托住,学生从他的手中摔到了地面,顿时晕了过去。但扬铭赶紧把学生送往县医院,经医生诊断,学生并无大碍,只是轻微的脑震荡,过了几天,就出院了。
事后,该生家长听说但扬铭为了接托他的孩子,胳膊受了轻伤,特意从打工的城市回来看望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说如果不是但校长接托了一下,孩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注留守儿童,乡村教师肩负重任,特别是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界牌村小的周围,原来有两家小商店,出售的基本是对儿童成长发育有极大危害的零食。但扬铭说:“每年过完年,正月开学,孩子们手中有很多父母给的压岁钱,于是就乱买零食吃。我千方百计用故事和事例引导他们把压岁钱用到买课外阅读书上来。”在但扬铭与学校老师共同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不去商店了。两家小商店只好搬去别的地方。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近些年来,但扬铭先后被评为乡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县优秀教师。2012年,他荣聘为都昌县小学命题人才库成员,并取得了全国新课程教程教师命题竞赛小学数学学科二等奖。
临别时,但扬铭笑了笑,满怀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从小就有一个做教师的梦,但没想到做乡村教师是如此艰辛,不过,我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做到问心无愧。我把这些孩子一个个地送了出去,让他们走出乡村,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点亮他们梦想的人。”